||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oryzae)引起的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培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是控制稻瘟病传播、减少对化学农药依赖的有效策略。在这项研究中,来自48个国家的477个测序水稻种质在孕穗期进行了接种和评估。我们发现23个种质对稻瘟病表现出较高的穗瘟抗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鉴定出43个数量性状位点(QTL)与水稻穗瘟抗性显著相关(P<1.0×10−4)。这些QTL区间包含四个先前报道的与稻瘟病抗性有关的基因(OsAKT1、OsRACK1A、Bsr-k1和Pi25/Pid3)。我们选择了-Log10(P值)大于6.0的QTL或在两年重复中检测到的QTL,共计12个QTL,用于进一步的候选基因分析。根据这12个QTL注释基因序列中的显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布以及接种72小时后抗稻瘟病品种之间的差异表达水平,鉴定出3个抗稻瘟病候选基因(Os06g0316800、Os06g0320000、Pi25/Pid3)。Os06g0316800编码一种富含甘氨酸的蛋白质OsGrp6,它是参与细胞应激反应和信号传导的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Os06g0320000编码一种功能未知的蛋白质(DUF953),它是硫氧还蛋白样家族的一部分,对维持体内活性氧(ROS)稳态至关重要,被称为OsTrxl1。最后,Pi25/Pid3编码一种抗病蛋白,强调了其在植物生物学中的潜在重要性。通过分析这三个基因的单倍型,我们确定了有利于抗稻瘟病的单倍型,为未来的水稻抗稻瘟病育种计划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2024发表的研究论文
Molecular Breeding (2024) 44:49 https://doi.org/10.1007/s11032-024-01486-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 2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