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
一、热逸散率(Thermal Effusivity)和热扩散率(Thermal Diffusivity)有什么区别?性质 | 定义 | 物理含义 |
热逸散率 | 表征材料吸热和导热的综合能力 | 热源接触表面时,温度变化快慢 |
热扩散率 | 表征温度在材料中扩散的快慢 | 热量如何在材料中传播 |
热逸散率衡量的是材料吸收热流并对其进行扩散的综合能力,也可以理解为材料对温度变化的“惯性”:
🔥 当一个热源(如激光或高温物体)突然接触一个材料表面时,材料能多快、多强地把热带走,决定了表面温度变化的快慢,这就由热逸散率控制。
举个例子:
一个热逸散率大的材料(如金属)可以迅速把热“吸走”,所以表面温升小;
一个热逸散率小的材料(如泡沫、木材)不容易把热带走,表面升温快而剧烈。
热逸散率在很多实际问题中都起主导作用,比如:
1. 瞬态接触换热两种材料突然接触,比如热物体放到冷金属板上,这时接触点的初始温度 是由两者的热逸散率决定的:
这类似于“热力学阻抗匹配”:热逸散率大的材料“主导”了界面温度。
2. 热反射(TDTR/FDTR)等实验的初期响应在这类实验中,用激光脉冲或调制加热表面,然后监测表面温度变化,初期的响应主要由材料的热逸散率控制。
四、直观类比:水桶模型可以把材料想象成一个“水桶”:
热导率:水从桶底流走的速度(通畅程度)
热容:桶的容量(吸热能力)
热逸散率:综合看桶吸水并流走的能力 —— 也就是桶的“吸热带热能力”
如果你把一瓢热水倒在不同的水桶(材料)上:
大桶 + 大排水孔(高 e):热水很快被带走,表面不烫;
小桶 + 小孔(低e):热水积在上面,表面温度快速升高。
热逸散率是材料在受到瞬时加热时,能否迅速把热扩散出去的能力。它决定了初始温度响应的快慢,是瞬态换热过程中的核心参数。
为什么信号对垂直方向的热逸散率敏感?在 TDTR 或 FDTR 实验中,我们用调制激光在材料表面加热,热量从表面垂直向下扩散(即 cross-plane 方向)。
在这种 1D 的瞬态热传导中,表面温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材料吸收热量并迅速传走的能力,这正是热逸散率e的物理意义。
直观理解:如果一个材料的热逸散率高,它就能快速把热量带走,表面升温慢;
数学上:瞬态加热下,表面温度变化:
所以温度信号对e非常敏感。
为什么不敏感于 cross-plane 的热扩散率?热扩散率描述的是温度扩散的速度,但这个参数是个稳态或长时间尺度上的概念。
而 TDTR/FDTR 的时间尺度通常很短(皮秒到微秒),热量只在浅层传播,还没扩散到可以表现出“扩散率”差异的程度。所以在这个尺度上:
影响表面温度的是热逸散率,不是扩散率;
除非用极低频率或长时间加热,才可能看到 diffusivity 效果。
当你使用小激光点和低频调制时,热量不仅向下扩散,还会在材料表面向外扩散,形成二维或三维的热流。
这时温度变化就开始反映出面内扩散速度,也就是 in-plane thermal diffusivity。
这时温度场随时间扩展的距离满足:
所以热反射信号对 in-plane 的扩散率很敏感。
为什么不敏感于 in-plane 的热逸散率?热逸散率是垂直方向的“表面响应”概念,适用于 1D 热流。 而面内扩散是二维扩散,没有“in-plane 热逸散率”的物理意义。你不会问一个材料“在横向上吸热快不快”,你关心的是它“热扩散快不快”——那就是 热扩散率的作用。
总结:热反射信号敏感性对比热流方向 | 敏感参数 | 不敏感参数 | 原因 |
Cross-plane(垂直) | 热逸散率 e | 热扩散率 α | 表面加热瞬态响应主要由 e 控制 |
In-plane(平面) | 热扩散率 α | 热逸散率 e | 横向扩散不涉及“表面吸热能力”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