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老伴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已近2年,从患者角度写些关于血透的事。当然这些都是根据我老伴的情况和个人认识写的,不仅是片面的,甚至可能不正确,仅供参考并希望指教。这是第9篇。
血液透析(血透)需要把血液从体内引出和送回。我老伴在第一次病重住院时是插的输液导管做了两次血透和其他治疗,病情缓解后出院。不久后又病情严重,赶紧又进行插入输液导管进行血透。我以为两次插的是相同的导管,只能用几次。我看到别的做长期透析的病人是由后来知道叫做“瘘”的结构,用粗针插入就可以进行血液的引出和输回。我问医生我老伴何时改用“瘘”来作长期血透?大夫对我说:不必急着换,这种导管可以继续用很长时间。
后来知道第一次住院用的是临时管,不能长期使用。第二次用的时长期管,可以用很长时间。还有一种常用的方式是用瘘。下面把现在知道的血透的引出、输回血液的两种方式简介如下:
1.使用透析导管。把内部包含两根较细管子、但外表除头部外看上去好像是一根的管子插入粗大血管(中心静脉),一根负责把血液引出。另一根负责把净化后的血液送回体内。这种方式又分两种:一种是管子上带有个涤纶套,它被放置在皮下隧道后逐渐与皮下组织发生粘连,可以起到固定导管和阻隔细菌浸入体内、降低外界细菌通过导管表面进入体内的感染风险,可以使用较长时间,百度上说可以使用2-3年。由于使用时间较长,所以把它叫做“长期透析导管”,简称长期管。另外一种就是导管上没有上面说的皮下隧道的涤纶套,因此它固定的不牢,还容易引起感染,一般只在紧急情况下临时做几次的血透时采用,称为临时透析导管,简称临时管(下图 来自网络)。
但即使用长期透析导管,“百度”上也说不应太长期间使用。说它有4个缺点,或者说4种危险:⑴导管性相关感染。虽然涤纶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阻断外界的细菌进入导管体内,但不能完全避免导管引起的感染风险。⑵在透析时,由于咳嗽或其他增加胸腹腔压力的动作,可能导致血液涌入导管且无法排出时,有可能形成血栓。⑶形成导管纤维鞘。导管是身体异物,机体会启动保护机制,通过形成纤维蛋白鞘的方式对其进行包裹,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它与心脏大血管粘连的机会越大,甚至不能拔出。⑷有造成中心静脉狭窄甚至闭塞的危险。透析导管是直接放在患者接近心脏的大血管内,在透析高流量的冲击下,容易引起血管内膜增厚,引起血管管腔狭窄、闭塞等中心静脉病变。
另外,长期管在体外有近20公分的管子头,不仅不透析时需要固定,而且每次透析时都需要进行消毒,结束透析时还需注入肝素以防凝血形成。
2.动静脉内瘘。管称“瘘”。瘘又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自体动静脉内瘘。就是把自身某处(一般在胳膊)的动脉和静脉进行连接建立的瘘。另一种是若自体的血管不够好,选择一段人造血管与身体的动脉和静脉连接起来建立内瘘,称人工血管内瘘。
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更长,百度上说可以使用4、5年,比长期管寿命长。它不容易引起感染,病人洗澡和平时的维护都比较方便。还有我不知道为什么,它的弹性很大,粗注射针头插进去就能把血液引出或输回,拔出后不太容易出血,用个套在胳膊上的弹性环压上即可。。
不是所有病人都能做瘘,,我就听到一些年龄较大的血透病人说他们由于血管太细不适合做瘘。尽管大夫可以大致判断血管是否可以做瘘,但也有做完“瘘”不能用的。另外我也见到有的患者在胳膊上做的“瘘”处,鼓起一个大约有半个乒乓球大小的大鼓包,估计也不会太舒服。
总之 ,不同方式各有优缺点,由于情况不同和人的个体差异,采用什么方式要因人而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6 0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