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华的活动构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gh 活动构造,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哪天要了你的命,也许……

博文

“中国式”的悲哀

已有 2584 次阅读 2016-4-11 02:43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标签, 批评, 悲哀, 中国式, 自卑

“中国式”的悲哀


     近来,科学网精选了一系列的“中国式”,当然,都是批评。接受批评本来是虚心的、向往进步的。但是,这些所谓的“中国式”标签,其实是一些人的悲哀,实质是少部分人担心别人将自己划归被自己批评的对象产生的内心自卑,而却又想大胆说出批评来将自己与被批评对象的界限以得到部分人的认同来掩饰这种自卑。

     中国十三亿人,海外数千万,哪些人乐于给别人贴“中国式”的标签?贴标签者大多是那些埋怨自己投错了胎的自卑者。他们心里,外国人是看不起中国人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卑。那些有自信的人,大多认同自己的独立性,自己的行为自己负责,自然不怕别人如何通过分类来贬低自己,也无需刻意将自己突出出来。贴标签者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就是自认为被中国人这个群体排挤的、打压的、不得志的,站出来给贴一些中国式的负面标签,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科学网里的典型代表也是有的。

     些人乐于被别人贴“中国式”的标签?当然是那些被批评者。很多人已经在标签时代习惯于法不责众,有一个群体和自己一起扛起压力,自然减轻了不少负担。相似的问题很多,比如贪腐者希望看到无官不贪的结论,遭殃的是那些清廉的好人。当然,这也应了浑水摸鱼。

     中国十三亿人,海外数千万,中国如何就能轻易被某些中国人给另外一些中国人贴上一个“中国式”的标签?简单化的比较逻辑,其实并不是中国人特有的。其实,即便是西方最权威的研究者,不也经常发表一些国别化的成果吗。不同群体固然有文化的性特征,然而,不同文化群体在自己的历史上的演化,自然是尤其优势也有弱势。给其他群体贴标签,并不能当作给那个群体变革的指引,更不能以此评价那个群体里的个体 。所以,贴上“中国式”的标签,做起来很容易,甚至能得到部分志同道合者的32个赞。

     其实,这些中国式的标签毫无意义。那些被批评对象,固然是这个群体的一员,但是其行为的代表性不是一个标签就能做到的。作为科学网,这个结论应该是可以论证的。很多个体的行为,仅仅是个体自身决定的,和这个群体没有多少关系。当然,之所以贴上中国式的标签,大多是因为共同的中国文化。然而,大多数时候,那些个体更是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生存者,作为这个世界的生存竞争者,来体现其被批评的行为。有趣的是,当某些人的行为偏离基本的人性时,人们不是给他贴上人的标签,却是将他形容为禽兽不如。这对动物来说,似乎是不公平的。

     科学网以及基本的社会规范是,批评需要对事不对人,作出批评完全可以将行为、现象的特征表述清楚,进而讨论和评判。采用贴标签的手法,模糊了批判的对象,也误打了这个群体的其他人。

     给那些乐于贴“中国式”标签者的建议是,不要继续这种悲哀和自卑,勇敢的做好自己。好比在美国,感觉自己受到种族歧视,首先要检视自己确实没有违法,否则爱莫能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3355-969239.html

上一篇:唯心主义者更幸福
下一篇:为什么他说中国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收藏 IP: 72.74.152.*| 热度|

1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