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体报道了厦门大学副教授谢灵炮轰校长食堂就餐特权的事件,引起大家的围观与争议。我看了这个新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前几年,好像我们学校也有一位类似的女副教授。
那也是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听说,只要有重要领导或教育部有人来学校,就会出现这位女副教授的身影,向上级反映学校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小到安排课时不合理,职称评定不公正,大到学校某幢房子建的地方不对,她都能提出各种各样与领导不同的意见。她也有一次打学校领导的记录,有次学校召开重要的会议,她又去提意见了,为了会议秩序,学校就安排一位领导出面处理,该领导就让学校的保安将其请走,可能保安为了完成任务行为有些过激,该女副教授就将这笔账记在了这位领导的头上。后来,找到一次机会,在这个领导不注意的情况下,打了他一巴掌。当然,好男不跟女斗,被打了也没有跟这个女副教授过分纠缠,而这个女副教授也就到处宣扬,她打了某某一巴掌!
我们也都知道,所谓改革就是利益的再分配,都会有人收益,有人受损的,一个单位中对新制定的政策或措施出现不同的意见,发出不同的声音都是正常现象。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少人怕得罪领导,并不愿意出头来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或提出与领导意见不同的观点,但若有人主动出头,很多人还是乐意做“幕后英雄”的。从那位女副教授向上级反映的不同学院,不同部门的各种各样问题就可以知道,背后有许多人给她提供炮弹呢,她只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大炮筒”而已。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成为这样的“大炮筒”呢?可能最适宜的“大炮筒”就是带有偏执性格的女副教授了。因为大家更容易对女同胞抱有同情心,且女同胞一般不会有太过激的行为,虽然也有打校级领导一巴掌之类的轻微暴力,一般不会有进一步地过激行动,若真有进一步地过激行动,校方就有借口将其管教处理了,也就难以形成长久的影响。职称是副教授,也似乎有道理。若是副教授以下的讲师,级别太低,人微言轻,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升到教授的人,往往因课题或项目等问题,与领导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交往。这些副教授,也都是工作多年的老副教授,已不想再折腾升教授了,若想查一查她有没有学术不端行为,就好像要找中国足球队在这一次世界杯上失球的原因,因为中国队就根本没有去巴西,哪儿会失球呢?另外,这些带有偏执性格的人,在家庭生活上,似乎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定不会是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因为和谐的家庭是消除心中仇恨与矛盾的港湾,消磨个人斗志的温床。我估计,这种类似的不断举报的人,在其它学校中也有,是不是真有这些共性呢?
我有一位校级领导的老同学,曾与我们聊起过我们学校的那位女副教授,讲她总是在学校召开重要的会议,或上级领导来检查时捣乱,真是烦人。查遍了学校或教育部的各种条文与法规,还真找不到一条能对付她的。她上课的课时虽然不多,学生反映还算可以,真拿她没办法。接着,他将话题一转,转到了我们这些老同学身上,说:你们这些教授,是最自由的了,想来学校就才学校,想骂人就骂人。想想也是,不用坐班,课时也不多,想来学校就来,不来也行,可以搞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或研究,还可以指挥一帮研究生做助手,确实够自由的。
好长时间听不到我校那位女副教授的声音了,我不知她是不是另谋高就,离开了我们学校,还是家庭和美了,不愿意再做大家的“大炮筒”。其实他们本身带有某种偏执的性格,且总是出现在冲突的最前线,也应该是值得令人同情的可怜人。
不可否认目前国内高校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与社会相比较,我的感觉是学校还是比社会要干净许多。高校中出现这类专门揭发学校不良行为的老师,不管它所举报的问题是不是完全正确,也有可能帮助学校解决或防止一些腐败和不公问题。而这些女副教授能长久地在高校存在,并能在网络或媒体上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我们从乐观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不也说明近几年来,国内高校在法制化与民主化的道路上正取得不断进步的标志吗?
希望各位看官当看小说一样看此博文,不要深根挖底,更切忌对号入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汪晓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32399-81077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