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领导听课记录形式主义主要体现在流程僵化,内容空洞,脱离实际及功利性导向等方面。
1 流程僵化,重留痕轻实效:部分学校要求领导听课必须填写固定格式的《听课记录表》,涵盖教学准备,内容,方法,效果等标准化指标,甚至规定优秀,良好,中等等评价等级的比例。这种僵化的流程让听课沦为填表游戏,领导为完成任务而机械记录,无法真实反映课堂实际情况。
2 内容空洞,重形式轻内涵:一些听课记录仅简单罗列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学环节(如导入,讲解,练习),缺乏对教学逻辑,师生互动深度,学生思维启发等核心问题的分析。例如,某高校领导的听课记录中,“教学内容充实”“方法多样”等笼统表述占比超过80%,未针对具体教学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 脱离实际,重模板轻个性:部分学校要求所有学科,所有教师的听课记录遵循统一模板,忽视了学科特性(如理工科的实验教学、文科的研讨式教学)与教师风格的差异。例如,对艺术设计类课程,模板仍要求记录板书设计,而这类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创作过程与创意表达,导致记录内容与实际教学脱节。
4 功利性导向,重完成任务轻改进教学:一些领导将听课记录视为政绩工程,为应付上级检查而走过场。例如,某高校规定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但部分领导仅在开学初或检查前集中听课,记录内容潦草,事后未与教师交流反馈,更未针对问题推动教学改进。
形式主义的听课记录不仅违背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初衷,还带来了多重负面影响。
1 干扰正常教学秩序:领导的突然袭击式听课(如推门听课)虽旨在了解真实课堂,但频繁的,无计划的听课会让教师处于紧张状态,打乱教学节奏,影响学生的专注度。
2 挫伤教师积极性:当听课记录沦为形式,教师会觉得自己的教学成果未被真正重视,甚至认为领导是在找茬。例如,某青年教师表示,“领导听课只是填表,从不和我讨论教学中的困惑,让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意义”。再者,形式主义的记录缺乏对教学问题的深入分析,无法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例如,某教师的课堂存在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但领导的记录仅写互动较少,未提出如何设计互动环节,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等具体建议,导致问题反复存在。
3 滋生官僚主义风气:形式主义的听课记录让领导专注于完成任务,而非真正关注教学,加剧了学校管理中的官僚主义倾向。
要解决听课记录形式主义问题,需从制度设计,流程优化及文化营造入手。
1 优化制度设计,减少留痕要求:学校应降低对听课记录数量,格式统一的要求,更注重记录质量,无需统一模板。
2 强化反馈与改进环节:要求领导听课后必须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并跟踪教师的改进情况。
3 结合学科特性,个性化记录: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设计记录内容。例如,理工科课程重点记录“实验设计与操作指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文科课程重点记录“研讨话题的深度”“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激发”;艺术类课程重点记录“学生创作过程”“创意表达”。
4 营造以教学为中心的文化:学校领导应树立听课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而非完成任务的理念,主动深入课堂,与教师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5 大学课程专业性强,不是每位领导都能听懂的,除政治课外。因此,听课人应是专业内行,这样才能听出门道,找准问题,有的放矢。行政领导(书记副书记若是非专业),没必要听那么多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7 0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