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我上山下乡50年。1975年我中学毕业,响应党的号召,奔赴广阔天地。时光荏苒,一晃50年过去了。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年逾古稀的我们准备一场活动,回故土去看看。为此我写了这个活动的开场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感慨的心情,相聚于此,共同纪念那段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50年前,我们响应国家号召,怀揣着青春的梦想,离开家乡,远离亲人,踏上许家沟这片陌生充满挑战的土地,开启了人生中最难忘的旅程。如今,五十年过去了,我们再次相聚,回首往昔,感慨万千。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五十年前,我们100多位中学毕业生还是十几岁的懵懂少年,带着纯真无邪的笑容,带着对农村广阔天地的无限向往,也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这里。
我们种过地,喂过猪,烧过砖,砍过柴,修过路。我们在凛冽的寒风中刨粪送肥,手被镐把震裂渗出鲜血。在烈日炎炎下铲地,脊背嗮得黝黑,脱掉一层层皮。春夏秋冬,在泥泞的田间辛勤劳作,插秧,收割。每一项劳动,都凝聚着我们的心血和汗水。那时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我们没有退缩,而是以乐观的精神、坚韧的意志勇敢面对。晚饭后的文体活动,地头歇息时的唱歌拉琴,我们相互扶持,苦中作乐,相互帮助,在艰苦的环境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在农村的岁月里,我们不仅学会了劳动技能,更在艰苦磨炼中懂得了生活的真谛。我们学会了吃苦耐劳,乐观向上,永不言弃。我们发挥知识青年的长处,建立起文艺宣传队,篮球队,排球队,育种站,气象哨,医疗站,板报宣传组,为广大农民服务,带来新气象,树立起知识年轻人良好形象。在迎接高考的日日夜夜,大家在昏暗的油灯下聚在一起读书,做题,讨论,分享彼此的见解与梦想。尽管条件艰苦,我们从未放弃对知识的向往,这种对知识的渴求成为在困境中坚守的力量源泉。
我们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幸运者。那段岁月我们挥洒着青春的汗水,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那些一起度过的日日夜夜,那些共同经历的酸甜苦辣,都成为了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这些宝贵的品质,伴随了我们一生,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勇往直前。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时光,也在这里收获了友谊、爱情和成长。那些一起劳动,一起欢笑,一起学习,一起流泪的日子,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今天,我们重返故地,再次相聚在马达山下,松花江畔。看到彼此熟悉的面孔,听到彼此熟悉的声音,那些曾经的青春岁月仿佛又回到了眼前。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段共同的记忆,那份深厚的情谊,始终未曾改变。漫步在曾经劳作过的地方,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欢声笑语,还能感受到青春的脉搏在跳动,还能看到依稀的你我他(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我们的青春故事。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们的青春无怨无悔。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但早已物是人非。当年的青葱少年,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当年的热血青年,如今已步入人生的金秋。
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保持这份纯真的友谊,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共同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8 1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