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风
地球为何自转不停
2025-5-6 09:52
阅读:363

以太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是物理学史上一种假想的物质观念,其内涵随物理学发展而演变。“以太”一词是英文Ether或Aether的音译。古希腊人以其泛指青天或上层大气。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物质元素除了水、火、气、土之外,还有一种居于天空上层的以太。在科学史上,它起初带有一种神秘色彩。后来人们逐渐增加其内涵,使它成为某些历史时期物理学家赖以思考的假想物质。

假设宇宙中有以太存在,其范围无限大且一直运动,地球和太阳都处于以太中,会受以太作用力并沿其运动方向运动。同时,地球还受到太阳的吸引,在这两种力的共同作用下,地球开始自转。

传统的观点认为,太阳和行星皆形成于一团巨大的原始旋转星云物质。当这些原始旋转星云物质在自身引力作用下自行收缩时,由于角动量守恒,星云物质越收缩越致密,旋转也就越来越快。当星球形成后,星云物质的旋转角动量就变成了星球的自转角动量。不过,这种观点存在漏洞,比如按照此观点,原始星云应同向同速旋转,形成的星球质量越大自转越快且都应朝同一方向公转和自转,但太阳系现状并非如此。

美国天文学家提出,原始行星不自转,太阳对原始行星的吸引使其朝太阳的一边隆起。当原始行星绕太阳公转时,隆起部分偏离朝太阳的方向,但太阳对隆起部分的吸引又把它拉回朝向太阳的方向,从而强迫行星自转。

最初宇宙各星系源自一次大爆炸,这次爆炸产生了众多星系与星球以及极大的作用力,地球的自转运动也从此时开始。地球在宇宙中几乎不受摩擦力或其他阻力,受到力开始运动后,需很长时间才会停下来。地球自转的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外在动力,太阳与月球对地球产生一大一小的引力作用,导致地球自转有了外部动力。太阳产生的太阳能使地球大气层温度升高,因照射不均匀,暖气流向下、冷气流向上流动,为地球旋转提供一定动力。二是自身动力,地球内部强大的磁场以及地球上的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也会对地球自转产生一定影响。

有科学家提出,太阳系形成初期,大型天体对行星的碰撞是促使地球自转的根本原因。例如45亿年前一颗类似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地球,产生的冲力使地球开始自转,且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等行星自转的动力均来自大型天体的随机碰撞。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东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29911-148461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