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春困主要是由于春季气温升高,皮肤血管扩张,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使大脑的血液供应量相应减少,从而导致人出现困倦、疲乏的感觉。此外,春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不断加大,大脑供氧量相对不足,也会使人感到困倦。这些生理变化主要是基于人体对当前环境变化的即时生理反应。
冬季日照时间短,人体生物钟会适应这种环境,形成相对缓慢的节奏。春季日照时间逐渐延长,生物钟需要一定时间来重新调整和适应这种变化。在这个调整过程中,身体的各项机能可能会出现暂时的不协调,导致人容易感到困倦,这或许与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季节变化的适应性基因有关。
在远古时代,人类和许多动物一样,面临着食物资源的季节性变化。冬季食物匮乏,为了生存,人类可能会逐渐发展出类似半冬眠的生理调节机制,降低身体的能量消耗。随着春季的到来,虽然食物资源逐渐丰富,但身体的这种节能机制可能不会立刻消失,依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的生理状态,使人感到困倦,从这个角度看,春困可能是冬眠基因遗留影响的一种表现。然而截至今天,尚未发现明确的冬眠基因存在于人类基因组中,也没有研究能够直接证明春困与所谓的冬眠基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春困更倾向于是人体在春季特定环境下的一种正常的生理调节现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