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读书,不只课本,教材及休闲娱乐之类的闲书,而是那些经典名著,专业书,具有思想性的书籍。大学高中化了,除了文献,研究生也很少读原著了。
现代社会快节奏,压力大。互联网的普及,高密度信息,对阅读产生了深远的冲击。在应试教育下,功利主义弥漫。很多大学生把书分为“有用”,“无用”二类。与考试有关的书,求职有关的书看作是有用,必读书。而启迪心灵,塑造人格,人文艺术的书则属于“无用”书。
所谓读书就是一切都要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转,最终是为了拿到通往成功的敲门砖,因而这样的读书也毫无乐趣和热情可言。想想高考完之后,高中生立刻把教科书撕碎抛向天空的情景,令人叹息。
生活的压力更是成为不少大学生不读书的理由。把大量精力都用于内卷的结果,是很多年轻人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都相当狭隘,因此心理问题频出。
考试无法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因为创造力恰恰需要开阔的视野和独立的思考,而这些都与自由的阅读分不开。如果大学生都不读书,大学将沦为一个批量生产文凭的工厂,含金量将大打折扣。
思想来自读书。真正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更不是为了拿张文凭。它是一生的修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 1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