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有朝气,有闯劲,接受新事物快,敢于挑战,但也有不足。
年轻人比中老年活跃,这是好事,说明他们关注自己的现状,也关注自己的未来。
有一个现象需要警惕。多数年轻人在讨论问题时,抱怨的负面情绪偏多,理性的思考不足。
高校发展经历数十年,现行考核政策也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改革一直在路上。但不能一违背自己的愿望就怨气冲天,要正确看待自己。评论别人易,自知之明难。
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首先是靠个人努力,然后是长辈扶持。
我国博士后制度已运行多年,现行的有项目博士后,科研博士后及师资博士后三种形式。项目博士后相当于临时工,完成项目就出站。科研博士后看个人能力,非升即走。师资博士后是因为暂无编制,等待入编名额。待遇各有所区别。
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博士后作为曲线救国的方式,先迈进高校门槛,等待机会补缺,充满了各种风险。
博士后的钱大部分由国家出,所以各高校为解决师资短缺问题,都愿意接收博士后。一方面补充科研队伍,另一方面考核人才,为选拔师资做准备。然而绝大部分博士后出站后不能留下来。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庞大的博士后与补充师资的矛盾。
若在一个大牛团队,条件好,只要个人努力,发挥才干,留下的机会大些。
而单打独斗者,由于缺少科研条件,两三年内很难做出业绩,难以通过评估,赢得高校的青睐。甚至有些学校给博士后定下苛刻的考核指标,一般人很难达到,面临到期走人的尴尬。
学校对于博士后,虽提供了一些待遇和条件,但对于每位博士后差别甚大。
两三年内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只好另做它图,另寻出路。出站即意味着失业。这对于年纪一大把,刚成家的青椒们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听同行们说,有些学校每年接收的博士后能够留下的为数缪缪。就好像招一大批打工仔,淘汰率甚高。用完了再招一批,年年如此。
博士是国家的科研后备军,如何善待他们,是解决博士就业的当务之急。
如果多数博士后不能发挥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人才浪费。博士后与编制应当挂钩。
作为博士后,应当把临时工当做正式工来做,尽可能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当今高校早已不是“乱世出英雄”单打独斗的年代。人员众多,竞争激烈。合作已成必然。
初入职场,首先要给自己定好位。以晚辈姿态,放低身段,虚心向别人学习,尽快融入团队。
一所学校,一个单位,都是有其传统的。教师队伍层级早已确定,排队等候的也一眼望不到头。想要弯道超车,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现在的高校青椒来自五湖四海,各怀绝技。凭几篇文章来到新的岗位,怀揣理想,血气方刚,立志打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这无可厚非。
作为年轻人,有理想、有热情还远远不够。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环境。智商和情商都很重要。智商决定个人的潜能,而情商决定一个人的成功。
年轻人面临的是资源匮乏,缺少人脉。纵有好的想法,能否实现需要很多条件。这就考验年轻人的处事。能力固然重要,但如何做人取得别人信任更重要。
从基础做起,学会合作,虚心向老教师和前辈学习,提升自己教学科研能力,克服独行独大,做一个团队里人人喜欢的人。这样,大家都愿意与你合作,也愿意与你分享资源,你的进步也会更快。在一些关键时刻,有人帮无人帮结局会大不同。若做了点工作就居功自傲,不甘寄人篱下,就想单干,妄自尊大,这样反而欲速不达。
个人其实很渺小,有时候你的付出与你的期望不一定成正比。个人奋斗不如团队合作。一个单位同时出道的年轻人,若干年后的差距很大。每个人成败背后都有其轨迹可循,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数不胜数。
很多年轻老师能拿到青年基金是一个好的开始。然而青年基金有年龄限制,并且只有一次机会。之后就得申请面上基金。而面上基金远比青年基金竞争激烈。一部分青年基金结题后拿不到面上基金的情况很普遍。没有了后续基金支持,工作难以向前推进。
从0到1,关键是0非0。任何基金申请除了熟悉了解学科前沿外,必须有自己的工作基础。年轻教师的基础来自研究生期间的工作。凭借毕业时发表的论文奠定了你的基础,也是你科研征程的“第一桶金”。若青基结题后可以拿到面上基金就是科研一次质的飞跃。如何完成质的飞跃?
首先珍惜青基,尽可能保质保量完成。结题时应按计划书指标完成起码80%,这是你科研信誉的标志。其次研究领域和方向尽可能不要做大的调整。因为从0开始远比从“半山腰”开始费力。第三融入已有团队,不要单干。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个人勤奋,认准方向,百折不回,合作共赢是科研之路取得成功的捷径。
年轻人的压力很大。有事业,家庭,生活,如何协调好不容易。
摆正心态,认准目标,克服浮躁,不怨天尤人,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
没有舍,哪有得?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一步一个脚印,终会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
年轻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现在高校新人都是博士。但博士含金量如何?几篇文章不代表什么。教学科研有许多坎要过。基础不牢会给未来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过早的评上职称并不意味着你的能力水平有多高。以后的评价标准只会越来越高,面临的挑战竞争只会日趋激烈,高校没有铁饭碗。要有紧迫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年轻人的正确选择是审视自己的不足,尽快适应,补齐短板。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而不是相反。打牢基础,看到差距,虚心学习,韬光养晦,做强自己,等待机会。
改变不了现状,就只能去改变自己,适应新的规则。
让自己变得强大,任何考核都不会让优秀者旁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关键是你准备好了没有?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本文已发表在科技导报 2022-06-14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东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29911-134317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