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新生 精选

已有 5843 次阅读 2025-11-2 19:49 |个人分类:我的散文|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微信图片_20251026205805_290_3.jpg

年过七十的妈妈得了白内障,一只眼睛看不见了。到了医院,找眼科医生做了手术。拆掉纱布,睁开眼睛,她说自己仿佛重生了一样。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的阶段。初中、高中、大学、工作都是人生的阶段。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学、找工作,都是人生重要的节点。这是拿求学、就业来划分人生的阶段。有时候,进入好的境界,就像是获得了新生。

但细细想来,遇到什么人、住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都会对自己的人生体验产生影响,也会带来人生阶段的细分。

(一)

我和父母曾经住在浦东新区一个传统的工人新村,小区环境至少使我感到憋闷。

在我出国留学期间,父母在浦东新区的御桥买了一套房子,并且把老房子卖掉了。御桥的小区比较现代化,房子的横截面不是正方形,而是长长的长方形。小区有较好的绿化,小区旁边也有很多购物的店铺(卖水果、卖菜之类的)。乘车可以去大润发购物中心。

那儿还是城乡接合部。走一小段路,可以看到一个“农村里的”菜市场,有卖鱼。再朝另外一个方向走一小段路,可以看到拆迁后的土地。地上有杂草和镶嵌着轮胎印的小路,不知道通往哪里。

我回国工作后,到了御桥的那个小区,还走路到对面的小区门口看一看。在那儿的生活非常安逸。

然而,在我的小孩出生一段时间后,我的父母决定搬到我家附近(并把御桥的房子卖掉)。他们去我在大学附近的家附近找房子,我也陪着去过一两家,但他们没有挑中满意的房子。有时候,去了一家,感觉“就是这儿了”;但最终没有成。

有一天,我的父亲参照《周易》,卜了一卦。结果显示,“西北方”。他们当天需要去的小区正好是我当时住处的西北方。到了小区,按照门牌号码找过去,发现那个楼栋处于小区的西北方。进了别人的家门,我的父母在房间里东看看、西看看。狭长客厅的北部有一个小的区域放着榻榻米(榻榻米下方是堆东西的),榻榻米的西侧靠墙的地方供奉着一座观音像。我的父亲拉了拉母亲的袖子,到一旁说“就这家了”。

在那个小区,父亲每天都去走路、遛狗。小区虽然没有御桥的小区那么大,也不是特别现代化,但他们住得还可以。每过一两周,周末我都会带着妻子和孩子去看他们。吃完晚饭,我到小区庞大的地下车库去走路,然后探索它的N个出入口。我的父母似乎找到了安度晚年的地方。

有时候,我会开车,带着家人到我父母房子附近的一个商厦。把车开到楼顶停车库,然后下楼去超市购物。还可以在停车库所在楼面的饭店卡座用餐。这样的生活似乎是“与世无争”的。

又过了几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们去江苏启东的海边看房,竟然当场决定搬到海边去住。

他们把我也拉过去看看。只见停车场有几个中学那么大。在停车场远看,小区有一排排的房子。乘着小巴进小区,只见环形的路口以及来回车道的绿化带里面有气派的雕像。小区里有专门的大楼可供居民锻炼身体,还有两个宾馆,以及专门开饭店的大楼,还有小吃街。里面有贯通的湖、河。

把旧的房子卖掉,搬到海边后,父亲每天都到海边去玩,去拍照片,他就像是获得了“新生”。

微信图片_20230919165235.jpg

我父亲不仅在小区里拍照片,还到附近别的小区去拍照。他的摄影作品还被别的小区卖房子的一楼大厅挂起来。

暑假里,我开车到了那个海边的小区。以那儿为“基地”,我开车到几十公里外的别的海滩,看到各种灯塔和渔船,沿途也可以看到废弃的掩体。我没有“新生”的感觉,因为我在上海还有家庭,还有工作,我放不下自己在上海的事。

(二)

人面临的“转折”或者境遇的改变有很多啦。有的人换了工作,有的人辞去院系行政管理工作,有的人搬到别的地方去,都会有新的改变。

不愉快的时候,心就像是囚笼,把自己“关起来”。换个环境、换个岗位、换个地点,也是不错的。但这是否是“新生”,不能一概而论。

读大学期间,我不清楚将来的就业是怎样的。我选择了出国留学。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到了美国西部的加州。在飞机上看,下方的土地就像是棋盘一样。下了飞机,我乘坐大巴,开始了人生新的旅程。

我探索着那里的租房、吃饭、购物,还骑着自行车,绕着山去探索。还跟着同学去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购物。探索科研世界是一件事,另外一件事是遇到了我的人生伴侣。这使我有种获得“新生”的感觉。

回到上海工作后,一开始我住在教师公寓,后来买到了新的房子。我都在熟悉周围的世界。当然,办公地点也从一个校区移到了另一个校区。

我从事着各种工作,包括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是不是会遇到一些烦心事。家里孩子还要上学,这使我的压力更大。被很多事情牵制住精力,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人生,怎么可能会有一种“新生”的感觉呢?

尤其是最近一年多时间,工作上的压力特别大,有时候会有一种崩溃的感觉。我学会了换一种休闲的方式,周末开着车,去浦东新区、宝山区当地游玩(以看碉堡、城市建筑为主)。有时候,会带着换洗的衣服,开车到一个片区玩好后,找旅馆住下,第二天开车继续玩。我不但获得了现场感,而且还在地图上做标记,把这些区的道路的大致位置搞清楚了。如今,看到地图上的记号,我的脑海中就能浮现出那里的一个碉堡,或者一个近代建筑、一个庙宇。

微信图片_20251102193835_309_3.jpg

与此同时,我在疯狂地做着“减法”,就是把一些以前买来的书快速翻看一下,尽可能把一些没啥用的书丢掉。我要做一些对我的人生更有价值的事。

有时候,我在想:究竟什么东西能够使人获得“新生”呢?遇到特别快乐的事情、能够产生改变人生成就,这可以使人有种“新生”的感觉。而历经磨难之后获得自己宝贵的人生体验,甚至在报刊发表相关的文章、出版小说,也可以使人“浴火重生”。但问题是:很多人只要“甜的”东西,而不愿意经历磨难。遇到磨难,人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需要一些时间来“沉淀”。有些事情的意义,也许会在一段时间之后被重新认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508564.html

上一篇:跳出纠结,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吧
收藏 IP: 114.92.7.*| 热度|

9 王涛 胡新鹏 冯兆东 郑永军 王启云 郭战胜 崔锦华 武夷山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0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