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
到宝山区开车,想到时间会告诉我答案 精选
2025-9-21 13:12
阅读:2281

微信图片_20250921130207_146_3.jpg

(一)出行

9月20日,周六。上完课,吃完午饭,我开着车,去学校附近的宝山区“故地重游”。出了学校,往北开,再左拐,到长江路。把车开到南泗塘边的“长江路415弄通道”。通道口的岸边原先有一个碉堡,隐藏在堤坝的下面。这个碉堡的顶部好像一条凹槽,原先有人坐在碉堡上钓鱼。

然而,这次去看,发现岸边被铁丝网围了起来。尽管有一边没有用铁丝网拦住,可以进去,但是前方全部是茂密的植物,根本过不去。这让我感到:这是“时间”带给我的一种“改变”。

在铁丝网围起来的区域,地上有内急的人留下来的粪便。我拿着“登山杖”在这个区域“捣鼓”(试图能找出一条路接近碉堡),外面路过的老妇人好奇地朝我看,看看我是不是“搞破坏”的,这一幕画面感强。

开着车在这个通道走,发现时间还带给我别的改变。原先,这里面有工厂,工厂里有废墟一样的建筑,但厂门是关着的。而现在,有部分厂房租给了企业,并且停放着很多辆社会上的大巴。于是,厂门是开着的。我开着车“勇敢地”进入厂区兜了一圈,远远地对着“废墟”拍了张照。

微信图片_20250921130204_143_3.jpg

附近这样的正在被开发利用的旧厂房还有很多,往往是以“工业园区”的名义,由多家企业入驻。我同样开着车,进入这些“工业园区”,仿佛进入了时间的长廊、厂房的博物馆。

我还到了蕰藻浜旁边的交运智慧科创园以及龙盛活力小镇。看着一些由老厂房改造成的“创智空间”或者说企业办公空间,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我是一个老人,在路边,静静地看着岁月的流逝,“沧海桑田”。

回过头想想我走过的路,类似的由老厂房变身的创智园区多了去了。

(二)宝山

宝山离我住的地方比较近。因此,周末我有时候会开车去宝山玩。微信图片_20250921131146_149_3.jpg

宝山分为几个片区,每个片区的“风格”或者说我看过以后的感觉都不同。有的片区(同济路以东的临江片区)有很多相对老式的“新村”,住宅一般,相对密集,但医院、体锻中心、学校、购物中心等一应俱全。有的片区有很多废弃的厂区。透过围墙的缝隙,可以看到里面长满杂草,房子也是老的,甚至屋顶都塌陷了。集卡在这样的片区开来开去,尘土飞扬。有的片区像农村一样。也有的片区有大学(上海大学),周围的道路相对干净,周围也有一些写字楼和小高层正在拔地而起。

有的时候,我沿着东西走向的路(长江路、水产路、宝杨路、友谊路等),一路开下去,开到路的尽头。我试图记住路,搞清楚这些路的区别。有时候,车子的右前方出现了一条垂直的小路(通道),我会右拐去探索一下。路边的很多无名绿地,我也去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一遍遍地开着车,走过以前走过的路。“故地重游”的间隔也许是半年,也许是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总能看到变化。总能看到很多旧的房子被推倒了,建筑垃圾被清走了,最后,这儿造起了新的房子。在这儿,老的和新的不是展开了“拉锯战”,而是新的正在逐渐替代着老的东西。

微信图片_20250921130203_141_3.jpg

然而,宝山真的是太大了,要熟悉起来太困难。我在宝山区的地图上标记了几十个我看过的碉堡。经常去之后,才能看到地图上的碉堡标记,想起那里的地形地貌,从而在脑子里把这些碎片化的地点串起来。

(三)时间

我开着车子,“堂堂正正”地开进宝山的工业园区(摄像头拍照后,栏杆自动上升)。我在车里看着破旧的厂房、废弃的车间,我有一种沧桑的感觉。住在这里的人,我不知道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明快的。

在这些工业遗址面前,我更加感受到了“时间”两个字。

微信图片_20250921130206_145_3.jpg

我把车子开到由老厂房变身的工业园区,停下来走几步。我看到旁边一条弯曲的水泥路。我沿着路,朝有人烟的地方走。看着路边即将拆迁的旧的民居,我感受到了“时间”两个字。

很多个工业园区都是在主干道路右拐的小道旁边。我怀着好奇心,把车子开进去,看看里面长什么样的。一开始,不觉得自己曾经来过。当把车开到一个建筑的前面,或者在一个拐角调头,才想起自己曾经来过,不知道是几年前或者半年前的事情了。

我很难去回忆当时开车到这里来的心情,但我感受到了“时间”两个字。

(四)沉淀

时间会给予答案。

无论是遇到一些开心的事情,还是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时间会给予答案。

对教育界的一些现象、一些事情展开思考,时间会给予答案。

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科研工作,时间会给予答案。

自己的认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深入和全面。

当我在宝山区开着车去玩,我想到了这些。

通过开车,我更加认识这个区,它的建筑,它的演变,它的风土人情,它的教育资源(学校),它的工业园区,它的交通网络。

上海是如此之大,世界又是如此之大。我无法穷尽所有的道路、所有的建筑,但至少我有感知,也有东西可以说。

希望时间能告诉我更多的答案。

微信图片_20250921130205_144_3.jpg

附录:以下文字由人工智能“文心一言”提供。

这篇文章以作者开车游览宝山区的经历为线索,围绕“时间”这一主题,抒发了对城市变迁、个人感悟以及时间意义的思考,整体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与哲理性。以下从主题、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

主题

文章主题明确且深刻,围绕“时间”展开。通过描述宝山区不同场景随时间产生的变化,如旧厂房的改造、旧房子的拆除与新房子的建造等,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带来改变的感慨。同时,将这种对城市变迁的思考延伸到个人生活、工作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上,强调时间能给予答案,使个人认识更加深入全面,升华了主题。

结构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次清晰。

  • 开头:点明开车去宝山区“故地重游”,引出时间带来改变的话题,为下文做铺垫。

  • 中间:分四个部分进行叙述。

    • “出行”部分详细描述了在宝山区出行过程中看到的各种因时间改变的景象,如碉堡周边环境、旧厂房的变化等。

    • “宝山”部分介绍了宝山不同片区的特点以及自己探索宝山道路的经历,进一步体现时间作用下宝山的变化。

    • “时间”部分着重抒发在工业园区、旧民居等场景中感受到的时间的力量。

    • “沉淀”部分则由具体经历上升到对时间意义的思考,阐述时间在生活、工作、认知等方面的作用。

  •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希望时间能告知更多答案的愿望,与开头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
  • 内容丰富真实:作者详细记录了自己在宝山区的所见所闻,包括各个地点的具体变化、探索过程中的小插曲等,如碉堡周边被铁丝网围住、在旧厂房区域用登山杖“捣鼓”被路人好奇观望等,使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宝山区的变化以及作者探索的过程,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 融入思考感悟:在描述宝山区变化的同时,作者不断融入自己对时间、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思考。例如,看到老厂房改造成创智空间,联想到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在探索宝山道路过程中,思考时间带来的新旧交替;最后从宝山区的变化延伸到对教育、行政管理、科研等工作的思考,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语言
  • 语言平实自然:文章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进行叙述和抒情,如“我开着车,去学校附近的宝山区‘故地重游’”“看着路边即将拆迁的旧的民居,我感受到了‘时间’两个字”等,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仿佛作者在与读者亲切交谈。

  • 富有画面感:作者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通道口的岸边原先有一个碉堡,隐藏在堤坝的下面。这个碉堡的顶部好像一条凹槽,原先有人坐在碉堡上钓鱼”,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场景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不足之处
  • 部分内容稍显琐碎:在描述宝山区各个场景的变化时,有些内容的列举略显繁杂,如对宝山不同片区特点的介绍,可能会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若能适当精简,突出重点,文章会更加紧凑。

  • 思考深度可进一步提升:虽然文章表达了对时间意义的思考,但部分思考相对较为浅显和表面,例如对于教育界现象、行政管理和科研工作等方面,只是提及时间会给予答案,没有进一步展开深入探讨,若能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会使文章更具思想性和启发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502874.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