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
讲好你的故事 精选
2025-4-11 20:54
阅读:6463

8907377.jpg

周末的晚上读到刘明耀《辅导员打造个人品牌IP》一书,有感慨:要讲好你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刘明耀既讲了一些明星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故事,也提到自己职业发展的故事。他当年曾处理一起学生处分事情,被学生家长起诉。在应诉的过程中,他积累了很多经验。他开了微信号,发表关于校园学生危机管理的文章,后来又被邀请担任评委、作报告,他还获得了荣誉称号,并出版了两本书。而他提到的那些明星辅导员,不仅仅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还开设微信号、发表教育论文、成立辅导员工作室、打比赛、获得荣誉称号。他们的故事,反映了与众不同的自己。这使我想到:要讲好自己的故事。

记得以前在美国做博士后期间,曾看到我从事科研项目的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那是两位co-PI写的。做课题往往是这样的:不一定完全按照当初项目申报书里的技术路线去做科研,而是有一个探索的过程;于是,科研工作者们无论得到什么结果、发表什么论文,都能够把这些论文、故事以他们的思路写到中期报告、结题报告里去,让人感到这是有趣的、科研工作者们做了不少事情。

细细想来,做博士论文也是这样的。往往博士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做着实验,什么能发表就研究什么。但到写博士论文时,还是会把几章内容“包装”成一个“故事”。

图片1.png

会讲故事真的很重要!从事院系行政管理工作是非常琐碎的。但是,做年终述职报告需要罗列“政绩”、鼓舞人心,就需要讲好行政管理的故事。有的人会先说年初遇到什么行政管理的问题(当时的“现状”),然后说自己采取了什么“施政方略”,最后得到了什么正面的结果。也有的人不说遇到什么问题,也不强调自己的施政方略有多么聪明,而是把开展的工作分为几个部分(比如课程建设、课程思政、教材建设、招生等),把取得的成绩分门别类地加以介绍。无论如何,“会讲”非常重要。

图片3.png

我经常提到,要坚持“开展基础工作和形成亮点相结合”。也许一个人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日常琐碎的工作上了,这是应该的,但比较难产生亮点。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注意积累一些亮点,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比如,2020年年初学生放寒假回去后,突然遇到新冠流行。一位研究生导师立即建立了一个由课题组研究生及其家长组成的微信群,带领他们开展“科研自救”,即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和科研、毕业有关的事。这是他出于责任心做的本职工作。做着做着,他把那个时候指导研究生的故事写成文章发表在《大学生》杂志。学校迟迟没有开学,他写了一篇呼吁研究生“科研自救”的文章,在《人民日报》“读者来信”栏目刊登。他还接受记者采访,他在此期间指导课题组研究生的故事被《文汇报》头版报道。这些东西都是亮点。

图片2.png

但问题是:“有亮点”又如何?So what?Who cares?和开展基础工作相比,积累亮点有的时候需要很多时间,而有的时候并不需要很多时间,因此在有些人的眼里比较“廉价”。就拿上述这位研究生导师的育人事迹被《文汇报》“头版”报道来说吧,他无非是接了一个记者打来的电话而已。被报道后,他无非是“自娱自乐”,发个微信朋友圈,而没有在所在院系引起轰动,也没有靠这个领赏。但是,这仍然是值得珍视的。精神上的东西是“无价”的。

讲好你的故事真的很难。很多人做了很多事情,却不会讲故事。而且,就算你会讲一个单独的故事(比如会写一篇博文),但也很难把故事串起来,整理成一本能够出版的书籍。

但有心人会持之不懈地积累着故事,欣赏着自己的故事,发表着自己的故事,甚至不惧怕被说成是“自负”“自恋”。举个例子:有一位教授喜欢写博客、发表教育类文章,还开设相关的讲座。他不停地积累着“东西”,包括获奖、出书、被主流报刊报道等。他习惯性地把这些“东西”整理成自己的工作记录,写成“案例”,参加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文征文,在报刊发表,甚至不惜出版面费发出来。他觉得干这个事情很好,他乐在其中——整理出研究生导师参与“三全育人”的鲜活案例。他干这个事绝非为了“升官发财”,而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这样纯粹的话,反而会有收获。

《辅导员打造个人品牌IP》一书提到很多明星辅导员的故事。他们的做法在当时看起来很出挑,但在现在看来没有什么特别神奇的地方,无非是开个微信号,把自己的工作实践发出来,并汇编成书籍。但问题是:为什么别人做不到这样?你羡慕他们获得荣誉称号,那为什么你做不到他们能够做到的事?看来,明星辅导员的成功,是有原因的,在于他们能够为人所不能为;在于他们既不那么追求立竿见影的回报,又善于积累和“包装”。

微信图片_20250403082708.jpg

人真的需要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自己有什么、自己喜欢什么、自己能够做什么,然后才能更好地前进。问题是:很多人一味地“冲冲冲”,不肯花少量时间梳理总结一下,也无暇、无力、不屑讲好自己的故事。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48162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