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到上海马戏城看“时空之旅”(杂技表演),脑海里也开始了“时空之旅”……
开启“时空之旅”,品味艺术和人生
马臻在科学网原创首发,照片均为本人拍摄
在上海静安区共和新路上,有个地方叫上海马戏城,那儿有个演艺节目叫“时空之旅”(杂技)。
和妻女坐在舞台正对的座位,听着悠扬的音乐,看着穿越时空的灯光效果,我的思绪飞得很远很远。
一、过去
十多年前,我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妻子在美国加州读博士、做博士后。好不容易攒够了可以休息的天数,她乘飞机过来看我。我们开着车,到田纳西州和北卡罗莱纳州交界处的大雾山去玩。
我们在山上的一个平台停下,徒步走一条山路。山路一会儿是石头的台阶,一会儿是碎石路,一会儿是长着低矮植物的泥土路,我感觉像是经过了几个地点、几个季节。
开车下山,晚上到山脚下的一个中国杂技团看杂技。我和妻子坐在座位上,仿佛坐在了电影院,时间仿佛凝固了。这个时候,暂别了科研工作,不用思考过去,也看不到自己的未来。过了那个晚上,她就要飞回加州,这就意味着新的离别。
我坐在位子上,看着远道而来的中国杂技演员。他们面带笑容,精神饱满。但我在想,他们从哪里来?他们有怎样的人生?舞台的背后,是怎样的生活和管理模式?他们住在哪儿?散场后,他们也是这样面带微笑的吗?但这些,都不是我能够接近的。
二、现在
回到上海工作,我在地图上、在旅游书中、在网上,寻找着这儿出名的景点。
“时空之旅”是上海最好的杂技表演,是上海文旅产业的一张名片。“时空之旅”,意即带着观众穿越时空,把古代的、现代的、未来的中国各地,融合在整场表演中。“时空之旅”,融入了杂技艺术、科技手段、舞台道具、灯光音响等。
印象深刻的,是“时空之旅”的原创音乐。这些音乐悠扬而又含有力度,和各个节目很好地配起来。节目也紧张刺激。
当思绪从大雾山回到了上海马戏城,我看到了家人就在身边,看到周围一千多位观众就在这儿。
三、《时空战略》
我参观一些展馆,有时候会在展馆的纪念品商店买一本相关的书,回去慢慢品读。比如参观莫奈的印象画展览,我会买一本莫奈的画册。参观昆明的博物馆,我会买一本关于云南的书。在“时空之旅”纪念品商店,我买了一本《时空战略:“时空之旅”带给中国文化产业的启示》。
这本书类似于报告文学作品,但“文学”的含量少。可以说是长篇的非虚构报道吧。本书介绍了“时空之旅”的缘起、三家创始单位的合作模式、开演前后的问题和趣闻轶事,以及几个演员的故事。
书中有个顶缸大师孔祥红,从小跟着父亲学习,一个青花瓷的缸顶得出神入化。书中还提到,他小时候练习的时候,不小心把他爸爸传给他的缸搞碎了,他把碎片粘起来,让那个缸陪着自己。由于常年顶缸,他还有健康问题,甚至一度准备“退役”了。但他坚持了下来。
书中还提到,有两位青年演员在杂技团相识、相恋。他们在空中抓住绸布表演,女方有一次在半空跌落,骨折,一年后重返舞台,后来面临生孩子等问题。但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这本书让我有种“立体感”,了解了“时空之旅”幕后的故事。我在看秀时,甚至在想象自己像记者那样了解杂技团的幕后故事。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更加深入了解了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杂技团运作机制。
四、完美+不完美
把看到的节目和这本书结合起来,我对“时空之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欣赏杂技表演。
“时空之旅”(节目+书)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企业管理的作用,说明了文化自信,说明了文旅产业值得大力发展,说明了科技和艺术相结合,还说明了生活中存在着完美+不完美。
杂技是一种具有高风险的节目,舞台表演力求完美,容不得一点闪失。比如,有个节目是在一个重达几吨的地球形状的铁笼子里,同时有8位演员共骑着8辆摩托车在转,彼此碰不到一块儿。再比如:在一个象征着太空宇航器的巨大的钢架+钢圈里,有几名演员在铁圈的里面和上面运动。这就意味着需要完美,也必须完美。
然而,生活中也有不完美。《时空战略:“时空之旅”带给中国文化产业的启示》提到,在首演的时候,有演员用脚丢碗但碗掉到了地上,也有的演员跳圈失误,只能罚自己做俯卧撑。在首演之前,布置舞台和排练花了大量时间,也走了很多的弯路,差点赶不上原先设定的首演日期。首演虽然取得了票房的成功,但有一段时间,出票量飞速下降,有一天晚上只有81名观众来观看。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时空之旅”,一些不完美的情况。其实,无论是学校、院系的发展,还是科研工作者做科研,都面临着“完美+不完美”——努力地追求着完美,努力地做得更好,但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总会面临不完美甚至遗憾。
不完美的,不仅仅是表演和票房,还有很多很多。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些这一行的内幕,比如上海曾经有些杂技团办不下去了;有些国外的杂技团雇佣中国演员,获得了大量的利润,而中国演员却获利少;有些国内杂技团“内卷”,导致票价降低,表演的水平和卖力程度也降低。这本书的“序”在归纳、肯定“时空之旅”成功经验的同时,还提了几点希望或者看法,这同样是有“养料”的,也是我喜欢看的。在学校里开座谈会,我们也经常听老师指出各种问题、痛点、难点。
五、体验生活,了解这个世界
为什么看了“时空之旅”演出之后,还要看《时空战略:“时空之旅”带给中国文化产业的启示》?这在于,我习惯于追寻一种对“上下文”的“通透感”。
在大学里,自己是学生的时候,看到的大学是这个样子,自己思考的问题是某个范围。而当自己成为大学教师,关注的是大学的另外一个面,或者说,采用的是另外一个视角。后来,随着角色的变化、工作范围的变化、工作经历的丰富,采用的视角、关注的范围又会有不同。
比如说,在学校参加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座谈会,我经常看到一个头发泛白的退休教师坐在会议桌的边上边听边记录,他是校内一本研究生教育杂志的编辑。听别人怎么说,给他提供了新的观点、新的视角和新的内容。
我也经常参加各种会议,听别人怎么说。我也看报纸、看书,看看别人在想什么、说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一些事情、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我未必把自己看到的、知道的事情都写出来,但这些积累,在我的脑中。
追寻“通透感”不仅仅在大学里。我时常在这座城市走走,也经常看书。走走和看书能让我穿越时空,也更了解我们的社会和时代。
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表面上是每个人做事的方式方法不同,但做事的方式方法表现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决定了做事的方式方法。
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注重生命的体验(生命是一段旅程)。通过看书、实践和看展、参观,体验社会的变化,增加各种经验,更深入地了解方方面面的内容,并思考各种问题。也许,这就是我们学校“民间校训”所说的“自由而无用”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38866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