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在科学网原创首发]
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做什么、不做什么的习惯,是受他的性格和价值观决定的。比如说一个大学教师在业余时间有时候看闲书、审稿、借助写博客整理自己的思想,这对他本职工作没有多大的用途,也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收获,但他就是喜欢干这些事。这就好比,周末有的人喜欢聚会、逛街、看电视,这同样也不能促进自己的本职工作,但这些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工作中管理时间,就像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固定的做法。
我的to-do list写了各种要做的任务。我发现,使自己马上就做的,是那些“短平快”的事情。比如,坐在办公室,突然看到某教育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发文说要评选已经在他们期刊发表过的优秀论文,希望读者自荐或者推荐他人。我马上下载了推荐表,花半个小时填写了表格,发过去。再比如,学校征集网络文化作品,截止日期在一个月之后。我不想等到一个月之后才填写表格,于是当场填了几份推荐表发过去。这样,我的一件心事就完成了。中就中,不中就不中,了无牵挂。而且,干这样的事(花半个小时填个表,看看能否获奖)的性价比还是蛮高的,至少不损失什么。
而一些需要大块时间才能做完的事情,做起来有点难度。因为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有各种任务和事情“飞”过来。你可以计算一下把to-do list上的事情全部做完的话需要多少时间,或者说,在半年内,to-do list上的事情是否能够都做完。往往,你可以看到to-do list上的事情总体是在推进中,但总有一些事情没有及时地完成。
生活中的事情也是很多的。一会儿汽车要加油(对于有的人比如我来说,哪怕汽车油箱还有半箱油,我也会去加油),一会儿手表电池用完了、表带断了,一会儿要去洗车、做汽车保养,一会儿要协调处理各种事情(比如家里订的报纸没有投过来)。人只能学着适应生活。
那么,究竟有哪些时间管理的经验、做法呢?
一个重要的“技巧”,是了解每件事情大致需要多少时间。事情做多了,就知道做什么事需要多少时间。然后,就像拼接俄罗斯方块那样,算一下:下午到下班之前就这点时间了,利用这点时间能不能把某件事正好做完?
有的时候,自己不愿意做to-do list上的某件事情,以至于几天后,有几件事情没有完成。这时候,可以采取“搭配法”,就是每一天的上午先干一件自己不大愿意干、却又必须干的事,然后做自己想干的别的事;第二天,再“消灭”掉一件自己不大愿意干的事,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时候,还可以采取“批处理法”,就是打开to-do list,把一些琐碎的小事连在一起做,一天做掉很多件小事,使自己有种“清空”的感觉,再集中精力干稍大的事。
周六、周日,有时候我带家人去玩,有时候还会加班加点,这时候更有紧迫感。这是因为,周六、周日单位里不大会有工作任务安排,也没有人打扰我,我会感到:一到了周一,各种事情会纷至沓来。于是,我赶快利用周末多做一些事。
平时在工作之余,时间管理也要注意。特别是有时候可以几件事情一起做。比如:在中学门口等待小孩放学时,我一边戴着耳机听培训课,一边来回走动,既学习了,又锻炼了身体(或者休息了片刻)。晚上到了家里,天色已晚,不想再去学校,我吃完饭就开车到超市疯狂购物,把家里的冰箱塞满,还整理一些家务。等干了这些事、脑子休息了之后,有空再用手提电脑工作一会儿。感觉自己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来回切换。
合理安排好,把事情连在一起做。今年寒假,我和家人在上海旅游。以往,我们是周末开车出去,到一个地方玩一下,再回家。这次,我设计好了路线,在上海玩了一圈,住了几个晚上。虽然花了住宿的钱,但是节约了路上来回奔波的时间,获得了很好的旅游体验。
打时间差也很重要。有一次,我需要去上海东方绿舟参加一个培训会。主办方要求我们周二上午10点到那边,晚上住在那边,周三下午回家。我想:周二上午从我家开车过去,路上可能堵车。到了那边,精力不够了。还不如“以逸待劳”。而且,周一晚上吃完晚饭,可能我能做的也只是去超市买点东西了。于是,周一晚上我吃完晚饭就带着行李,开车到东方绿舟旁边的朱家角,自费住在朱家角景区北面的一个旅馆里,还有时间吃个夜宵、回到旅馆工作一会儿。第二天上午我在朱家角简单看了一下后,开车几分钟就到了东方绿舟。
见缝插针很重要。在东方绿舟参加培训的时候,我把手提电脑放在桌上,开着微信网页版,见缝插针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中午和晚上开会间歇,我在房间里继续处理一些工作上的杂事。平时见缝插针的时机有很多,比如:到学校本部开会,到早了,就在会议室旁边的走廊上找个桌子和椅子,坐下来用手提电脑处理公务。
寻找合适的环境。办公室环境很重要。但如果一直坐在办公室,效果不一定好。尤其是从事创作,换个环境能够产生灵感。有的人喜欢坐在咖啡厅,有的人喜欢去安静的茶室,有的人喜欢在会场旁边的走廊找个桌子,也有的人独自在会议室也能工作。我周末在家,如果小孩和妻子都在家的话,那么我也难集中精力。无论在教学楼教师休息室,还是在办公室,都效率挺高。
不但要记录时间的利用情况,还要有个表格,每天进行布局,想好明天做什么。这样的话,自己的心态更加安宁、自然,第二天也有事情做。每天下午或者晚上“谋划”第二天的时候,要想清楚:哪些事情有deadline?哪些事情是“短平快”?
那么,有些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比如写书)怎么办?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寒假、暑假疯狂冲锋,这时候别人不会打扰自己。另一种是准备好做做停停、不断有别的事情来“插队”,这就需要能够切换自如。虽然短时期内看不到太大的进步,但坚持足够长时间,能完成这件事。
这里,我要提醒一下:不要接太多的活,特别是那种需要大块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我曾经接了几次写综述的活,写一篇综述一般需要一个月,如果有别的事情打扰的话就需要两三个月。我接了这个活之后,没有及时去做。后来外出游玩时摔成骨裂,事情全堆积起来,这时候压力更大。
也就是说:如果接了综述的活,表面上看预计一个月能够完成,但一旦有别的事情“飞”过来,很可能打乱自己的布局,把时间卡死,使自己的压力很大。所以,接活、布局要留有余地,不要把时间排得满满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38024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