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报刊报道科研工作者,习惯于反映他们的人生经历、科研成果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但其实,“人无完人”,科研工作者一样会遇到困境,也一样会有人性的弱点(即不完美的人,会遇到不完美的环境——工作、家庭、生活)。本文通过剖析一个中年教师“时间紧,压力大”,来展示真实的人性,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之道。不但可以让后来者少走弯路,而且在依然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时代背景下,有现实意义。
很忙很忙,压力山大
在国内的顶级学府读完本科、硕士,在美国大学读了博士,在美国国家实验室做了博士后,33岁时回国任教,37岁时在上海的最高学府评上了教授……在很多人眼里,A教授的人生令人羡慕。但A始终表示自己“很忙很忙”。
小孩出生后,A的妻子S在周末经常带小孩去娘家吃饭。A不放心她们坐地铁,但也不想每星期都“浪费”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去S的娘家坐坐。矛盾中,他也被迫去了,但一旦去那儿,心中又有不甘。有时候,他周末把S和小孩送到S的娘家,又开车回学校加班。等妻女吃完晚饭,他再去接她们回家。平时每天下午,他开着车,把小孩从小学接回家,等妻子回到家,便“像别人欠他什么似地”,虎着脸说“我去学校了”,把情绪与责任丢给了家人。
这样的生活,显然和当初“单枪匹马”时的不一样。那么,撇开那些“干这一行本来就是这样”的因素,他自身的原因何在?他的哪些习性导致了他的“压力山大”?
很多研究生导师都把一些杂事“分发”给研究生们做,但A是一个亲力亲为的研究生导师。他从来都没有让研究生起草科研项目申请书,也没有把学术期刊投稿系统的账号和密码告诉学生(让学生代为投稿)。
他会亲自去交办公室电话费单、财务报销单,理由是“这点小事不用麻烦学生,跑几步就当我锻炼身体”“怕学生到时候发不出文章毕不了业,怪我让他们做杂事”。实验室搬到了新校区,暂时没有做实验用的去离子水,他开着私家车带着两个学生、两个水桶去主校区打水。给学生增添办公桌椅,他也亲自开车去校外看样、采购。
他不但亲力亲为,而且对学生“不放心”。他会隔三差五地到实验室查看学生做实验。他常常能“逮”实验中的问题,比如做液相反应搅拌速度过慢、用离心机离心时一对离心管的重量不一致。这就更使他对学生做实验不放心。
他甚至还会过问学生的“个人私事”,比如——“毕业后想干什么?”“每个月学校和课题组发的钱够不够用?”一旦课题组研究生出现思想情绪或者困惑,A又当起了“人生导师”,花很多时间和学生讲道理。
A不但像“家长”那样地“管”学生,而且像“老板”那样地管着她的妻子S——A所在的大学另外一个系的副研究员。
A在“没事干”的时候总是问S:“你学生的文章修改到什么程度了?什么时候能投稿?”“你什么时候能评上教授?你的同事会支持你吗?”
使得S更加困惑的是,有时候S告诉A一些工作上的事情,A总能找出其中的“纰漏”,并发表咄咄逼人的意见。比如S刚成为研究生导师时,写了一篇论文稿。这时她的第一个学生小张进课题组,S便让小张用另外的一个方法拟合了数据,把小张的数据用到论文稿中,并把小张列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A听说此事,说“这样便宜学生了,你不应该这么做的。”
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回顾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A说他愿意把自己“撕开”。他说,他的心理包袱很重——担心学生做实验不规范,担心学生发不出论文、不能按时毕业,担心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出路,也担心课题组的生存和发展。
听了A的自述,S回应说,遇到各种事情是难免的,就像人的体内有各种细菌,细菌也有好有坏,坏的细菌也并非一旦存在就使人活不下去的;情商高的人就能和各种纷至沓来的事情共存,就像人和体内的细菌共存一样。
而A,就是怕烦。他希望什么东西都是顺畅的——学生是自觉的,小孩是乖的、妻子在工作上的表现是完美的。一旦他看到不完美的事情或者遇到压力,就焦躁了。
S说:“做我们这种工作,事情是很多的、千头万绪的,你又是那种追求完美的人。这么多事情,这么紧张的生活节奏,难免会觉得事情来不及做。这时,情商高的人会巧妙利用时间,把事情一件件做好;即使做不好,也不会着急。但情商低的人这时只会抓狂,把紧张的情绪带回家。”
S说,A“情商不高”还表现在他“不懂说话艺术,有些话太难听”。S举例说,有一次A到实验室检查,发现一个刚来不久的博士生做液相反应时,搅拌速度为每分钟450转。A对那位博士生说,每分钟450转有可能测得的不是真实的催化活性,每分钟500~800转才行。但该生嘟嘟囔囔地把实验停了,把溶液和催化剂倒掉了。S说:“我一听你说,心想这个学生怎么这样,但转念一想,肯定是你不会说话。”
A还进行“自我批评”说,他对妻子的工作“挑刺”,是他自己心理压力大的本能反应——他自己的工作搞不定,所以才通过“找茬”来转移焦点。
“这就是你犯错的重点!”S说:“你应该关心的是妻子的身体健康、情绪和家庭的和谐,而不是妻子的工作。你对妻子的工作管得越细,你自己越累。”
这番话使得A想起他读本科时的辅导员最近说的话,大意是——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和事业发展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夫妻之间的讨论使A明白,做科研不是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投入原料,东西就出来了。心理健康、人际(师生、夫妻)关系、情商、时间管理,都会影响工作。但别人很少说这些东西,学术圈有很多微信公众号也只是说研究生做科研的经验教训,很少关心大学教师的心理状况和真实的工作细节。
看了A在微信朋友圈对自己“中年焦虑”的描述,A的一位中年朋友则留言道:“我们人到中年确实不易啊,要应付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所以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强大的心理、好的计划能力和时间管理。不用太有压力噢——岂能事事如愿,无非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呗。”
新学期即将开始了。究竟以怎样的新面貌面对学生、面对工作、面对家庭、面对自己呢?A陷入了思考……
后记:本文的原标题为《一个大学教师的“中年焦虑”:不完美的人遇到不完美的环境》。修改后,应邀在2018年9月22日《文汇报》刊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12997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