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以下是我在今年3月给《大学生》写一篇稿子的最初版。文章的结构是:1)导师这一方面;2)研究生这一方面;3)实例。但编辑读了这篇稿子,认为还是有点泛泛而谈,不够形象。另外,已有很多文章讲学生的经验或者吐槽,很少有文章从导师角度讲心里话。于是,在编辑的提示下,我重新写了文章《研究生导师的“难言之隐”》。大家可以看看,最初稿和最终稿有什么区别。]
很多本科生的想法很天真。他们以为读研就是像读本科那样上课,然后“剪刀浆糊”弄出毕业论文,还有很多时间参加社团活动、实习。一旦读研,他们就感到现实很骨感——实验不顺,论文难写,毕业紧张……师生关系也常出问题——学生想外出实习,但导师不同意;学生想把论文投给“一投即中”的刊物,确保毕业,但导师说要补充数据,投高档刊物。在一些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里,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对读研和导师的吐槽。
上了“贼船”,逃也逃不掉,犟也没有用。或许,学生可以换一个角度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真正理解导师、理解读研?
导师需要的是安全感
导师希望研究生按照培养方案,按部就班、心无旁骛地完成课程学习、文献调研、做研究、撰写研究论文、撰写毕业论文、答辩,而不要被谈恋爱、实习、考托福等事情牵制精力。
导师总是对学生说:“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但其实,他们有焦虑感,甚至很脆弱。他们需要安全感——他们这么要求学生,就是在压力山大的情况下求稳,求“最优解”。
在旁观者看来,导师是“体制内”人士,有着稳定的工作,并且几乎都是教授、副教授了,那他们还焦虑什么呢?尽管他们不大会在你面前大倒苦水,但是我还是希望你能理解导师的焦虑。这将有助于你理解导师的行为、管理模式,也有助于你处好和导师的关系,顺利地度过研究生阶段。
首先,老师的事情多、时间紧。老师需要上课,每周少则两节课,多则二十多节课。上课很累,课前备课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老师还需要指导研究生、申请科研项目、审稿、写论文、参加各种会议、填写各种表格。老师还得接送小孩、陪着小孩去校外辅导班、买菜、做饭。老师并非杂技演员,却需要把几个球丢向天空,应接不暇。他们很害怕节外生枝、忙中添乱。
其次,老师有巨大的生存压力。在大学里做科研,需要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很大部分来源于老师申请到的科研项目。如果没有申请到科研项目,那么做科研需要的设备费、材料费、测试费以及研究生的科研补助都难以为继。申请到科研项目,还和老师升职、年终考核、招研究生名额挂钩。为了申请科研项目,老师需要带领研究生不断地做实验、出结果、发论文。即使申请到科研项目,也不能停歇,因为项目需要结题,老师需要科研成果来申请下一个项目。
再次,导师焦虑的还在于研究生。带研究生并不像带本科教学实验,你过来做实验,老师就挣到了“工分”,无论你做得怎样,老师都不用负责的。导师一方面有巨大的责任感,希望研究生能有正常的学业进展。他们不希望看到学生平时不努力,到了毕业的前夕却两手一摊或者威胁跳楼。另一方面,由于招生名额紧张、课题组人手有限,导师招研究生,就是希望研究生有用,而不是做和课题组整体任务(科研)无关的事情(比如实习、复习托福)。
研究生要积极主动,为自己负责
导师的几方面焦虑,就决定了他们希望学生能正常科研、顺利毕业,而不要让导师多担心。理解导师的焦虑,将有助于学生换位思考、提高执行力。那么,研究生该怎么做才能得到导师的肯定,并顺利度过研究生阶段呢?
首先,对“读研意味着什么”要有清楚认识,并对未来有明确规划。有些研究生平时不经常来办公室、实验室。他们不明白,读研究生就得像读研究生的样子。还有些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他们一会儿考公务员、考证,一会儿考托福、GRE。这不但影响了学业进展,也造成导师的不快。相较而言,有目标、有规划的学生更容易成功——想进高校任教的学生就抓紧发论文、拿奖学金、出国交流,想挣大钱的学生就抓紧把学业完成,然后努力找工作。
其次,积极主动、一步一个脚印地做研究。要按照导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调研文献、构思点子、做实验、分析数据、写论文等事情,不要指望平时不努力,毕业前靠突击就能完成毕业论文。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多问实验室师兄、师姐。还要主动找导师汇报和讨论,这样能避免走弯路,也能让导师知道你的科研进展,从而放心。
再次,应加强处理问题、和导师沟通的能力。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需求(比如想请假几天),有什么打算,都可以和导师谈。和导师发生矛盾后,也要当面沟通、澄清。如果不理解导师的决策(比如导师说要补做实验才能发论文),可以请师兄、师姐帮忙分析分析,也可以冷静下来再和导师谈。导师不喜欢那些有不同意见却憋在心里、一意孤行的学生。
研一新生选导师之前,也应该通过打听和接触,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导师?他的性格脾气是什么?他是怎样指导研究生的?修改论文快不快?以往他组里的研究生能否顺利发出论文、正常毕业?研究生有没有获得荣誉或者出国交流?导师是否允许学生实习和找工作?学生毕业后的出路如何?要找到和自己气味相投、需求相契的导师。
我和研究生相处的实例
据我观察,目前师生共同面对的压力是:学生9月份进校,第一学年要上课,第三学年要找工作,4月初就要交毕业论文。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既要上课又要做实验,发出毕业所需的SCI论文,写出毕业论文,并找到好工作,这很难。最近几年,我们系每年都有很多研究生毕不了业或者拿不到学位证。
为此,当学生联系我读研事宜时,我都会坦诚地告诉他们我的焦虑、我指导研究生的方式和课题组学生的培养情况。我向他们提出期望——“认真读研,顺利毕业”。
学生进课题组后,我会让他们在课余进行文献调研。硕士生在第二学期开始做实验。我让学生先想几个实验点子,和我讨论。但硕士生一般提不出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点子。于是我给他们出点子。学生按照我的思路去做,半年、一年内,就得到一些实验数据。这期间,我会经常和学生讨论,帮助学生梳理科研思路、排除困难。我还会给学生讲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学生写出科研论文后,我会非常迅速地修改论文,把论文投向难度适中的SCI刊物。
一旦学生写的论文被SCI刊物接收,我就让他们把英文稿翻译成中文稿,这就构成了毕业论文的一个章节。他们还需要做新的实验,完成另外一章实验内容,并写出绪论、实验方法、结论等章节,才能完成毕业论文。
刚开始,他们对提前写毕业论文还不习惯——他们的同学还没开始写呢。但是后来,他们才发现,他们的同学在交毕业论文的截止日期前夕挑灯夜战,有些还毕不了业,而他们却可以轻松地找工作。
我的硕士生在确保毕业不成问题的前提下,在研二升研三的暑假自愿参加实习。研三上学期,学生一半时间找工作,一半时间完成学业。他们在投简历、参加面试上花费大量时间,往往找到了一份工作,还会去找更多的工作。硕士论文送外审后,有的硕士生也会提出去公司见习一下,以便决定去哪一家公司。而博士生三年专心于科研,无需实习,找工作也更有针对性。
研究生毕业后,有的去了世界“500强”企业,有的去了大型上市集团公司,有的进了知名外资企业,有的进梦寐以求的高校当讲师,还有的在我的推荐下,去了世界前十几名的高校做博士后。
“认真读研,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好几位学生对我说,他们更加明白我当初让他们这么做的道理,也明白了导师的不容易。
我相信,“认真读研,顺利毕业”不但应该成为所有研究生对自己的要求,而且这也是他们“苦尽甘来”的“法门”。
相关专题:导师与学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11625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