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炘
《纽约时报》:圆了大学梦,碎了翻身梦 精选
2013-2-18 13:34
阅读:26630
标签:大学, 教育, 负担, 贫困家庭
216日《纽约时报》发长篇报道,详细描述了中国贫困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为子女受教育所承受的沉重负担。记者花了7年的时间,跟踪一位农民工家庭的女儿,从初中、到高中、到如今的大专二年级。   
 
摘录如下:   

   西方国家的许多家庭为了孩子上学做出牺牲,存钱供他们念大学,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更好地生活。但很少有西方家庭的努力,可以与中国低收入父母为让孩子接受尽可能多的教育所承受的沉重负担相比。  

  对于中国的农村父母来说,每一年的高等教育要花费615个月的劳动所得,而贫困家庭的孩子想要拿到奖学金或其他政府财政补贴很不容易。在美国,私立大学平均每年所需费用,差不多等同于工薪阶层一年的收入,而州内公立大学的开销相当于6个月的收入,但是获得财政补贴往往比在中国要容易一些。   

    压在中国父母身上的重担不仅仅是大学的开销,他们还面对着送他们的孩子进入小学、初中和高中所需的费用。许多家长还聘请了家教,令他们的孩子可以在高考中拿到足够高的分数。在孩子的学费上大力投资的美国家庭,在他们晚年时可以依赖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社会安全福利(Social Security)和其他社会福利项目生活。而中国公民把他们所有储蓄都压在了孩子的教育上,如果子女在毕业时不能找到工作,他们也就没有太多其他的出路了。  

  在中国,来自穷乡僻壤的年轻人支付的学费,一直比来自富裕城市家庭的同龄人要高得多。而据教育财务专家表示,前者就读的学校要差得多。   

   原因在于,没有几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在高考中获得高分。所以,他们被排挤到了质量较差的学校,这些学校得到的政府补贴最少。 

   结果,高等教育正迅速丧失其作为中国社会平衡器和安全阀的作用,这个安全阀本可以让贫穷但有天分的年轻人有机会脱贫。 

    尽管中央政府向四年制本科院校的学生提供范围广泛、按需给予的助学金和贷款,但专科院校的学生几乎无法获得任何资助来帮着承担更高的学费,尽管后者更有可能来自穷困或者农村家庭。中国教育部透露,去年,专科院校中有80%的学生是家中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  

  高考严重偏袒富裕的城市考生。集中分布在北京和上海的一流本科院校优先考虑当地的中学生,针对本地生的考分标准低于外地考生。农村学生必须获得更高的分数才能被录取。  

  中国政府对专科学生提供一些奖学金,不过发放标准主要基于学习成绩,而不是财务需要。最优秀的学生往往来自更富裕的家庭,在其成长过程中得到家庭更多的学业帮助。 

  尽管(贫困家庭)父母如此努力地工作,他们却不敢保证付出能够有所回报。 

  大学学位已经不能再保证一份高薪工作,因为中国大学毕业生的数目在过去十年里翻了两番。

  目前,由于工厂岗位比办公室岗位更为充足,中国年轻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是那些仅读过小学的同龄人的四倍。  

想看全文的可以从这里下载中英对照的PDF文件:

NYT-china-higher-ed.pdf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郝炘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4-66280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4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0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