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
洗手羹汤风味新(清代贺长龄等三位同咏葛仙米)
2025-10-15 05:50
阅读:1839

贺长龄(1785-1848),字耦庚(又作藕耕),号西涯,晚号耐庵,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历任江西南昌府知府,山东、广西、江苏按察使,江苏、山东布政使,山东巡抚,福建、直隶布政使,贵州巡抚,云贵总督。有《耐庵诗存》。

4.png

贺长龄《湘梦轩小集得葛仙米十二韵》:昆仑木禾纷后田,广都膏菽俱荒烟。丹砂几粒淸且鲜,至今犹说仙翁仙。我欲从之渺何许,乞得余粮粤江渚。(余以庚午使粤,购此米归)敢矜陆贾装千金,颇胜嵇含赋孤黍。归来持赠夸同人,洗手羹汤风味新。渊明五斗大可啜,臣朔一囊犹未贫。吾侪食气兼食谷,智巧神明各满腹。仙翁妙手能活人,点缀灵根贱粱肉。即今万口嗟嗷鸿,斗粟欲哺难为功。诏书方急转输费,尚食先裁饔膳供。剑头炊米矛头淅,中夜闻鸡欲舞逖。筵前风月自神仙,野外麦禾已蓬荻。

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年),贺长龄出使广西(古称粤西)购回葛仙米,“归来持赠夸同人,洗手羹汤风味新”,用葛仙米制作羹汤,邀请好友前来湘梦轩(当是贺长龄府上某处雅称)一同品尝,并作诗咏之。前来好友中的刘嗣绾、周之琦品尝后均有诗词咏葛仙米。

刘嗣绾(1762-1821),字简之,号醇甫、芙初,常州府阳湖县(今属常州市)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科会试会元。试卷进呈,嘉庆帝阅卷表示:“朕久知其名,可谓得士矣!”殿试位列第二甲第四十八名进士出身。晚年主持东林书院。有《尚䌹堂集》。

刘嗣绾《同人集藕耕湘梦轩销寒即席得葛仙米十四韵》:纸阁张寒具,评量到葛仙。登肴当永夕,数米入嘉筵。勾漏原名洞,丹砂别作田。罂嚢分雨露,竹粉糁风烟。粒啄鹦余后,粮偷雀噪前。裹曾经累月,采已及千年。乃者灾祲告,因之草窃延。背嵬临水路,减灶举烽天。出甲三农旷,呼庚万口煎。稻粱鸿泽外,葵麦燕风边。白烂山中石,红炊水上莲。菜夸诸葛里,莼忆季鹰船。夏饮沉菰处,春盘荐韭先。他时足乡味,蔬谱约偕编。

菜夸诸葛里,莼忆季鹰船:葛仙米、诸葛菜、莼菜,都是有故事的地方特产。

周之琦(1782-1862),字稚圭,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寄籍祥符(今河南开封)。清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累官广西巡抚。工词,有《心日斋词》。周之琦与贺长龄是“同年”(明清时期,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被称为“同年”)。

6.png

周之琦《玉漏迟·耦庚席上赋葛仙米》:绀珠尘未扫。幺禽啄后,碧螺痕小。一捻圆匀,春出玉山香稻。隽味青精漫拟,待糁入、羹汤还好。春又早。红盐绿酒,者时情抱。   相看句漏云封,只乞米长安,甑尘闲笑。旅食年年,依旧石田荒了。尽把丹砂寄与,怕梦里、黄梁人老。乡信杳。知他雁鸿多少。

碧螺痕小,一捻圆匀:状葛仙米甚是生动形象。

读三首诗词,一知此次聚会在冬日;二知葛仙米来自广西勾漏洞。广西玉林北流县勾漏洞,是道教“三十六洞天”的“二十二洞天”,流传葛洪在勾漏洞炼丹修道。勾漏洞出葛仙米。三知葛仙米宜作羹汤。

1.png

葛仙米是拟球状念珠藻的俗称,是一种经济淡水生蓝藻,自然形态呈墨绿色球状。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晋,集道家、医学家于一身的葛洪被尊称为“葛仙翁”,据传他曾采食这种藻类,物托人名,遂称“葛仙米”。

本博已介绍清人咏葛仙米诗词八首,佳句有“万颗圆珠本化工”“满地绿珠光耿耿”。

葛仙米,不止广西勾漏洞出产。【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八:“葛仙米。生湖广沿溪山穴中石上。遇大雨冲开穴口,此米随流而出,土人捞取,初取时如小鲜木耳,紫绿色,以醋拌之,肥绝可食。土名天仙菜,干则名天仙米,亦名葛仙米。”【清】鲁璸《咏齐山葛仙米·有序》:“粤西北流县勾漏洞旧出葛仙米,相传稚川丹灶所遗。作羮甚美。余近于池州齐山涧壑间搜得之,香色无异。爰赋七律一章,以补郡志之阙。”

2.png

3.jpg

3.png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  2025年6月14日,天气晴好,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千金村的葛农,正抓紧收获今年最后一批与葛稻共生的葛仙米。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晓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8326-1505970.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1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