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青阳(今安徽池州市青阳县)陈氏一门父子兄弟十二人皆喜作诗,集为《陈氏联珠集》十卷,清嘉庆壬戌年(1802)洪亮吉为之作序。翻阅《陈氏联珠集》,得读咏江豚诗三首。
陈坚《天门山》:片帆飞渡过天门,积水苍茫势欲吞。万里秋风来塞雁,千寻巨浪走江豚。蒹葭牛渚烟光淡,城郭鸠兹树色昏。闲倚蓬窗胸臆阔,新诗好与谪仙论。
陈坚,字庭恺,青阳人。县学生。著有《銕门诗草》。
东梁山,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北郊长江江畔;西梁山,位于安徽省和县县城南36公里。两座山“夹江而峙”被合称为天门山。
陈壤《晚泊》:小艇带秋归,孤帆挂落晖。江豚吹浪走,塞雁贴云飞。树远全迷岸,潮平渐露矶。黄昏何处泊,渡口一灯微。
陈壤,字绣舆,青阳人。县学生。著有《梅田诗草》。
陈坚、陈壤皆以“塞雁”对“江豚”。【明】吴国伦《阻风城陵》“冲寒塞雁不成侣,薄暮江豚犹自骄。”【明】吴稼竳《戏呈载伯叔》“浪花吹雪江豚过,烟树连云塞雁鸣。”【清】方士鼐《芜湖道中》“迎秋塞雁催归棹,向晚江豚拜下风。”【清】商嘉言《汉阳道中书所见》“出关塞雁横排阵,拍岸江豚怒吼风。”【清】沈善宝(女)《渡扬子江》“吹浪江豚时隐现,书空塞雁认依稀。”
陈塾《夜泊》:江阔杳无边,苍茫远接天。风高豚拜浪,人静月窥船。戍鼓随更转,渔灯隔水悬。篷窗凉入骨,拥被把诗联。
陈塾,字熟之,青阳人。县学生。著有《凹堂诗草》。
【清】赵均《天门山》“风高豚拜浪,烟起柳围村。”
2017年7月中、下旬进行长江干流江豚资源调查时,在安徽池州段拍到母子江豚照片。拍摄者:佚名 谢谢摄影师!
为《陈氏联珠集》作序的洪亮吉(1746—1809),字稚存,号北江。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十五岁时以一甲第二名考中进士(头名称状元,二名称榜眼)。有咏江豚诗词五首,《二月十七日早至凌江阁久憩浣梧道士为招张高士铉郭孝廉堃早梅花下小集于生渊昆仲闻信亦至日昃更放舟至金山驻江天寺看夕照作即寄浣梧道士》(五首)其四“于生来从第一村,拜浪先复惊江豚。”《苏幕遮·醉题焦山月波台》“稳坐蒲团,且受江豚拜。”《三元洞》“有时拜浪豚,高瞰楼三层。”《海门庵看新笋》“江豚恣跋扈,山鬼瞰食息。”《月波台晚坐待月》“神鱼拜浪豚拜风,相与出没波涛中。”
洪亮吉荷戈图 清嘉庆四年(1799),洪亮吉因上书言事,极论时弊,触怒嘉庆帝,被发配到伊犁谪戍。次年被赦免回籍,因此自号更生居士。在新疆创作诗文集《万里荷戈集》《百日赐环集》《伊犁日记》和《天山客话》。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6 0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