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点石斋画报中的江豚形象(上)

已有 328 次阅读 2025-5-13 10:15 |个人分类:鲸类动物保护|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中国最早、影响力最大的石印新闻画报《点石斋画报》,清光绪十年(1884)创刊,光绪二十四年(1898)停刊,共发表了四千余幅作品,内容是“选择新闻中可嘉可惊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参与《点石斋画报》绘画者有吴友如、张志瀛、周权香、顾月洲、周慕乔、田子琳、金桂生、马子明等20余人,大多是苏州年画的画师。这些画家多参用西方透视画法,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简洁优美。其中有《江豚为祟》《熬煮江豚》两幅,皆为田子琳绘制。

1.png

《江豚为祟》 田子琳 绘

2.png

《江豚为祟》题记:大江之中有一物焉,体庞大,毛茸茸,时出没于惊涛骇浪中,舟子名之曰江猪。江猪喜西迎风弄浪,如漱玉,如喷珠,浪愈高,猪愈多,即风愈大。见者辄有戒心。前日有桐城五舱子船挂半帆,乘西北风,行如箭脱,风水相逆,浪涌如山。船身回转处,高下可数丈。舟子利其速,虽水拍船头深尺许,勿顾也。驶近螃蟹矶,忽来怪风,将帆噏住,船欹侧,舟子急截蓬索而辘轳胶冻,旋转不灵,正在存亡一线间,而江猪从下浮起,船遂覆。舟中人遇救得不死,然已面无人色矣。危乎殆哉。

本博主附言:绘者田子琳,应该没见过江豚,仅凭传言,故图像和题记皆有不确之处。江猪(江豚)体表光滑,并不像猪那样全身长有猪毛。“毛茸茸”?错!螃蟹矶位于安徽芜湖,曾是繁昌沿江五矶之一,民国初年因江水上涨而被淹没。

3.png

《江豚为祟》(局部),波浪中三头江猪,画成猪的形象,长(cháng)嘴、大耳、全身长(zhǎng)毛。

4.png

《江豚为祟》(局部),船边一头江猪,画成猪的形象,长(cháng)嘴、大耳、全身长(zhǎng)毛。江猪形象与船上舟子形象相比,明显过大(江豚体长一般在1.2米左右)

1.jpg

长江江豚  长江日报记者高宝燕2006年摄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8326-1485503.html

上一篇:篙撑三尺水,橹划半湖烟(清人顾嵘咏五里湖)
下一篇:点石斋画报中的江豚形象(下)
收藏 IP: 27.18.0.*| 热度|

9 宁利中 王涛 刘进平 郑永军 马鸣 孙南屏 尤明庆 钟炳 雒运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4 1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