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任鸿隽年表中水生所一则(水生所所史拾零四十三)

已有 1674 次阅读 2025-2-2 07:21 |个人分类:科研院所史料|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任鸿隽(1886-1961),字叔永,四川垫江县人,祖籍浙江湖州。1904年中秀才,1908年赴日本留学攻应用化学,加入中国同盟会,为辛亥革命元老。1911年武昌首义后归国,任孙中山临时总统府秘书。1913年,任鸿隽作为稽勋学生(因革命有功而奖赏留学)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文理学院主修化学和物理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后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工程专业,1918年获硕士学位。任鸿隽留学美国期间参与创办中国科学社,回国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东南大学副校长、四川大学校长、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干事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中国科学社社长等职。

近读赵慧芝《任鸿隽年表》,其中一则:1954年 68岁  10月,主持召开中国科学社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办“中国科技史料展览”。主持将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的标本、仪器、人员等移交给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动物、植物三家研究所。

之前曾收集任鸿隽及中国科学社相关图片资料——

3.png

1914年6月10日,赵元任、杨杏佛、任鸿隽等9人,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创办中国科学社。中国科学社是现代中国第一个综合性自然科学民间社团。这是1914年,中国科学社的部分成员在美国合影。前排:左二周仁,左三任鸿隽,左五赵元任,左六杨杏佛;中排:左二秉志,左三胡明复,左四金邦正;后排:左二过探先,左四胡适。

4.png

左起:任鸿隽(字叔永,1913年留美)、梅光迪(1911年第三届庚款留美)、胡适(字适之,1910年第二届庚款留美)、杨杏佛(1913年留美),摄于1916年留学美国期间,胡适1916年1月5日日记记载,“杨杏佛以其摄影器为造此图”;任鸿隽题诗:适之淹博杏佛逸,中有老梅挺奇姿。我似长庚随日月,告人光曙欲来时。 叔永

(以下文字摘引、参考姚蜀平1989年于40周年院庆时发表于《中国科学院院刊》的文章)

1949年6月,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在上海的研究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军管会接管,并任命李亚农为“两院”军管会主任。8月,市军管会任命了中央研究院新的院务委员会,由李亚农和中央研究院的吴学周、王家楫(原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所长)等14人组成。

1949年7月,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200余人,他们广泛地代表了中国的科学界。会上拟定了一份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提案,建议:“设立国家科学院,统筹及领导全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专业,使与生产及科学教育密切配合,科学院并负责审议及奖励全国科学创作、著作及发明,科学院为适应特种需要得设立各种研究机构。”

1949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颁布,中国科学院就是根据该组织法第18条成立的,隶属于政务院下的文化教育委员会。政务院第二次会议专门研究和讨论了科学院的命名问题。会议决定科学院与各部、委的命名有所不同,只冠以“中国”二字,故最后定名为“中国科学院”。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任命郭沫若为中国科学院院长,同时被任命的副院长的有:陈伯达、李四光、陶孟和和竺可桢。1949年10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颁发中国科学院印信给郭沫若院长,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宣告成立。

1949年10月23日科学院准备接管原有科学研究机关座谈会纪要(.jpg                                               

在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前的1949年10月23日,陶孟和、丁瓒、严济慈、恽子强、竺可桢、黄宗甄等人曾研究过中国科学院建院后如何接管原有研究机构的问题。“现有研究机关除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外,尚有南京之中国地理研究所、杭州之中国蚕桑研究所、北京之静生生物调查所、上海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南京之中央地质调查所等(又有矿冶研究所、资委会经济研究所、边疆文化教育馆)。”(源自中国科学院院史馆)

为了更合理地调整这些接收过来的研究机构,1950年中国科学院曾先后召开了48次专门学科会议,经过反复磋商,终于把中央研究院的12个研究所、1个筹备处,北平研究院的9个研究所,以及静生生物调查所、中国地理研究所、地质调查所等20多个研究所合并为17个研究所和3个筹备处。这其中就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藻类部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含秉志等科研人员)合并组建,所长王家楫。

5.png

中国科学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摄影,1954年10月25日摄于上海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楼前草坪

中国科学社成立40周年大会合影(局部).png

上图局部,二排左五任鸿隽(标黑色三角),左四秉志(标白色三角);三排左五王家楫(标白色三角)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8326-1471291.html

上一篇:豚飞水面迎风拜(古今诗词咏江豚续五百八十八)
下一篇:十载禁渔生态稳(古今诗词咏江豚续五百八十九)
收藏 IP: 61.186.16.*| 热度|

13 许培扬 刘进平 郑永军 杨卫东 宁利中 雒运强 王涛 孙南屏 史晓雷 钟炳 尤明庆 王大元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