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暐,字日昇,号东楼,吴县人。明弘治庚戌(1490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著有《蓬窗类记》五卷,分为:功臣纪、科第纪、赋役纪、国初纪、妖人纪、灾异纪、异人纪、厚德纪、政绩纪、忠烈纪……诸目。其中《科第纪》摘录如下:
潍亭(今苏州唯亭)去郡城(苏州)东三十里,昆山去濉亭东四十里,又东百里为刘家港,港口大海也。海潮入港抵昆山止。宋淳熙八年辛丑(1181年)潮越昆山抵潍亭,人甚异之。适长洲(今苏州)黄由状元及第。苏人曰:“潮到潍亭出状元”。后三年,为淳熙十一年甲辰(1184年),潮又过昆山,卫泾亦状元及第。人益信前语不诬。由是此语相传二百余多年。然无是人,则潮不至。大明成化辛卯(1471年),郡守番阳丘霁岁暮迎土牛于娄门(苏州八座城门之一)外,网鱼者忽得江豚。豚,海物也,潮至随焉。吴士大夫咸诵此语(即“潮到潍亭出状元”)为贺,丘(霁)初未信。明年壬辰(1472年),今少宰吴原博状元及第。昆山驿楼遂匾曰“问潮”,盖望其更至,为后期也。又二十一年,为弘治壬子(1492年),慈溪杨子器来为昆山令,八月潮过潍亭。杨曰:“潮既过矣,奚以问为”,遂移“问”为“迎”。明年胪唱第一(殿试后皇帝召见新科进士,按照名次依次唱名传呼,即为“胪唱”。胪唱第一即“状元”),今修撰毛宪清,昆山人也。潮凡四至,而状元四人。记取更为后来者嗣焉。
黄由(1150-1225),字子由,平江府长洲县(今苏州)人。南宋淳熙八年(1181),黄由在廷试对策时,所答的“天下未尝有难成之事,人君不可无坚忍之心”而备受孝宗赏识,钦点其为辛丑科状元。他是宋代苏州的第一位状元。历任南安军签判、绍兴府通判、权礼部尚书兼吏部、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刑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封吴郡开国侯。
卫泾(1159-1226),字清叔,嘉兴华亭(今上海奉贤)人,徙居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升苏州为平江府)昆山。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状元。累迁御史中丞、除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吴宽(1435-1504),字原博,直隶长洲县(今苏州)人。明成化八年(1472年)状元,授翰林修撰,调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侍读、进官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先后侍奉太子朱祐樘(明孝宗)读书、侍奉太子朱厚照(明武宗)读书,晋吏部右侍郎、升任礼部尚书。
毛澄(1460-1523),字宪清,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明弘治六年(1493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经筵官,以侍读学士任经筵日讲官,历任翰林院学士、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
丘霁,番阳(今江西鄱阳)人,明天顺元年(1457)进士,官苏州知府。杨子器,浙江慈溪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官昆山知县。
“娄门外,网鱼者忽得江豚。豚,海物也,潮至随焉。”——打渔人在苏州娄门外忽然网住了江豚,江豚生活于海里,随着海潮来到苏州。今日学者研究指出,有长江江豚,生活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我国沿海又有印太江豚、东亚江豚。参见本博《春秋时期吴国都城的江豚踪影》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1170531.html
昆山驿楼遂匾曰“问潮”,盖望其更至,为后期也。又二十一年,为弘治壬子,慈溪杨子器来为昆山令,八月潮过潍亭。杨曰:“潮既过矣,奚以问为”,遂移“问”为“迎”。——明代吴原博中状元后,昆山驿楼上挂了一块匾额,题写“问潮”,是希望海潮再次越过昆山。二十一年后杨子器任昆山县令,当年八月海潮又来到潍亭,杨子器说:“海潮已过昆山,为何还要‘问潮’?”便将匾额上的“问潮”改为“迎潮”。
本博主至今已收集介绍历代十三位状元(宋代一位、明代四位、清代八位)咏江豚诗十五首。苏州自唐代起,共有55位状元,另有5位武状元。其中明代苏州籍状元顾鼎臣《玉山小阁孤坐二首》其一“分付江豚莫吹浪,风波眼底几曾平。”清代苏州籍状元石韫玉《雪满江皋,篷底闷坐,汉阳太守纪香谷以酒肴见遗,走笔成诗》“江豚吹浪阻征桡,戍鼓紞如起丽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