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钱载《赵子固东坡笠屐图砚歌》:彝斋居士巨砚琢,背写坡仙鬒鬓清。藏者递传印各刻,俞和济之及文彭。康熙丁亥王澍得,船泊奔牛双眼明。积书岩空又流转,昨岁在粤今在京。砚乎弹指易周甲,感我观者戊子生。从初彝斋亦何取,戴笠著屐长身行。宋家绢本态迥别,少一拄杖衣飘萦。邑犬妇人小儿杂,雨狂路滑笑吠争。军使张中识其趣,秀才符老嗟此情。我不慕苏却为赵,白头藉发春风声。
钱载(1708-1793),字坤一,号荐石、匏尊,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著有《萚石斋诗集》。赵孟坚(1199-1264),字子固,号彝斋。南宋画家。翁方纲(1733-1818,清乾隆十七年进士)《粤东金石略》卷第九载:康熙丁亥年(1707)十月, 王澍乘船过常州府武进县奔牛镇,偶得赵子固东坡笠屐砚于市屠中。王澍(1668-1743),字蒻林,号虚舟,江南金坛人。清康熙五十一年进士,以善书,特命充五经篆文馆总裁官。
如此说来,南宋赵孟坚作《东坡笠屐图》,又将图刻在一方砚上,此砚经元代俞紫芝、明代王文恪(王鏊)、文彭递藏,后流落民间,被清代王澍发现于奔牛。钱载诗中自注:去冬丙戌广东学使翁侍读见此砚于试院,作歌寄示。广东学使翁侍读,即翁方纲,曾作诗《东坡笠屐图研(并序)》,研,通“砚”。此砚在常州奔牛被发现,亦是有缘,苏东坡曾14次到常州,并最后在常州终老。
李公麟是苏轼好友,曾作《东坡笠屐图》,并题:“先生在儋,访诸梨不遇。暴雨大作,假农人箬笠木屐而归。市人争相视之,先生自得幽野之趣。”惜图佚不传。南宋周紫芝作诗《东坡老人居儋耳,尝独游城北,过溪,观闵客草舍,偶得一箬笠,戴归。妇女小儿皆笑,邑犬皆吠,吠所怪也。六月六日,恶热如堕甑中,散发,南轩偶诵其语,忽大风自北来,骤雨弥刻》:持节休夸海上苏,前身便是牧羊奴。应嫌朱绂当年梦,故作黄冠一笑娱。遗迹与公归物外,清风为我袭庭隅。凭谁唤起王摩诘,画作东坡戴笠图。
明 朱之蕃(万历二十三年状元)摹《东坡笠屐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题:“东坡一日谒黎子云,途中值雨,乃于农家假篛笠木屐,载履而归,妇人小儿相随争笑,邑犬吠,东坡谓曰:笑所怪也,吠所怪也。”
清 宋荦东坡笠屐图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端石,色青紫,具鱼脑、火捺斑,质细致。天然不规则形,砚堂平而宽广,池略凹下,侧边留石皮。
清 宋荦东坡笠屐图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砚背浮雕东坡戴笠着屐、提襟而行之状。并满刻隶书长铭:予家藏绢本东坡先生笠屐图,当是元人笔,其上题曰:“东坡一日谒黎子云,涂中值雨,乃于农家假箬笠木屐,载履而归。妇人小儿相随争笑,邑犬争吠。东坡曰: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觉坡仙潇洒高出尘之致,六百余年后犹可想见,因撫其像于研背,以识向往。盖康熙己卯六月十有二日也。漫堂主人宋荦。宋荦(1634-1713),字牧仲,号漫堂,又号绵津山人、西陂老人。河南商丘人。以荫仕至吏部尚书。受清世祖、圣祖恩遇甚隆。博学嗜古,工诗词古文,精鉴赏收藏。
王澍在常州奔牛所见赵子固东坡笠屐图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荦东坡笠屐图砚,当不是一物。
我的少年时期即在奔牛度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2 0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