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SH6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SH62

博文

盘点近15年来培养的博士硕士生 精选

已有 9598 次阅读 2013-6-13 21:18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博士, 硕士

     近一个多月没有去外地公出,有时间坐下来好好思考过去的一些工作。博士毕业很快就过去22年了,前8年努力锻炼、努力工作、做博士后、出国工作,申请项目做科研,帮老师带几个硕士生和博士生,甚至还试着独立指导了3个硕士生,终于在98年获得了HIT的教授职称。但独立工作的第二年就离开了HIT,回到了辽宁家乡的IMR,这也是博士毕业时想来而没来的地方(因为毕业时IMR不能提供住房)。

     1999年8月离开 HIT来IMR工作,当年以领导的名义招了第一个博士生;1999年底获得博导资格,2001年开始独立招收2个博士生,从此开始了十几年培养博士硕士的生涯。屈指一算,近15年来已有21个博士生毕业获得学位,同时独立培养了16名IMR硕士生,8名DUT硕士生(兼职),8名博士后出站,9名工程硕士获得学位。至于课题组联合培养的硕士博士生就一时计算不清了。这些数字里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获得学位的21名博士生,有2名是以其他老师名义招收,而全程在本组培养毕业的。他们的工作去向分别为:大学教师9位,占近半,其中3人先在企业工作而后转为大学教师。研究所工作7位,占1/3,其中留所工作5位,3位留在本团队。在大型国企工作2位,其中一位已任技术中心副主任多年。在大型外企工作2名,他们都已做到部门负责人。国外工作1人。这21名博士生中,有8人在学期间有出国联合培养学习1年以上的经历,占1/3强。其中9人曾在合作企业有1年左右的合作研究经历,4人博士论文就是企业合作项目。这些博士生找工作绝大部分都很顺利,也比较理想,大多同时有几个offer可供选择;只有一位找工作遇到些困难,原因是坚持在一个大城市,又赶上经济不景气。其中6位毕业后做过博士后,大多是企业博士后,从此后他们做纵向、横向研究项目都得心应手,有几位已经颇受企业欢迎了。2人获得正高级职称,5位获得副高级职称。

     16名IMR硕士生中,毕业获得硕士学位8人,转博8人。直接去企业工作5人,出国读博5人(包括1位放弃硕士学位,一位转博后放弃博士学位),国外读博的已有3位获博士学位。

     8名DUT硕士生,1名随本人读博早已毕业,另外7人都在企业或研究所工作,他们工作都不错,有一位成为了外企的劳模。

     博士后出站8人,4人成为大学教授(博导1名),副教授2名,大型企业国家级技术中心负责人2人,他们都已成为单位的中坚。

    此外,为企业培养的9名工程硕士,他们半数成为单位技术领导,其余的也都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

    古人说时间如白驹过隙,20多年前的小伙子如今已不再年轻,以后还有十年左右的工作时间,大抵还可以培养些学生的,但不求多,希望能培养些有造就的。工作上,只求将事情做实了,比如支持的企业发展了、研究的技术应用了,团队的后辈们成熟了,培养的学生成长了。还要完成两个大型国际会议(NUMIFORM2013, IDDRG2015),再写两本书,然后打算转行干点别的。比如身体要好,就骑车或开车去川藏路游游,大兴安岭和黑瞎子岛看看,或爬一个不太高的山。实在不行也许还可以写博文,看博客。

 

     NUMIFORM2013会议论文集已在美国物理学会AIP正式出版 (SCI收录)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2820-699203.html

上一篇:端午话生活
下一篇:俺家小菜园的蔬菜熟了!
收藏 IP: 60.17.17.*| 热度|

27 张海霞 林中祥 武夷山 曾泳春 徐大彬 李宁 曾新林 陈安 赵星 张红光 彭思龙 彭真明 傅蕴德 罗春元 陈儒军 范丁丁 唐凌峰 张宝兵 谢强 苏金亚 苏光松 方德煜 张云扬 朱晓刚 王启云 喻海良 W6827588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