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琦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lu 中国科学报社,记者

博文

“严父”和“慈母” 精选

已有 5462 次阅读 2012-9-19 10:16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船长甄松刚(左一)和政委张宝明(左二)

 
        9月18日 阴
        目前,“大洋一号”正以12节(每小时12海里)的航速全速向南大西洋作业区航行。
        当地时间昨天晚上12时许,我们从东半球来到了西半球;凌晨3时许,我们又从北半球跨过赤道,来到了南半球。受三副刘广东鼓动,几个女调查队员兴致勃勃地要在赤道放漂流瓶,可最终还是在睡梦中跨过了赤道。
        昨天偶然听见调查队员说起船上的“严父”和“慈母”,不禁好奇,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船长和政委。仔细想想,还挺形象。
        第一次见到船长甄松刚,是在上海浦东机场。我们一行第四航段上船人员同机前往尼日利亚。与大部分船员高大、强壮的身形相比,甄松刚稍显瘦小,穿着笔挺,一头小卷发总是打理得十分整齐,文质彬彬,完全颠覆了好莱坞电影灌输给我们的船长形象。
        船长,俗称船老大。作为科学考察船的船长,除了普通船的船长职责——协调好船上轮机部和甲板部的工作外,还有另外一项重要任务,即尽百分之百的努力配合好首席科学家和全体科研人员的工作。这是“大洋一号”船长当之无愧的责任。
        甄松刚于2000年到“大洋一号”船工作,到现在已经12个年头了。他曾经连续3年在海上过春节。有人说,太辛苦了。但甄松刚却为此感到非常自豪,非常荣幸。“能够在自己年轻的时候为国家出点力,退休以后回想起来一定是非常高兴的事。所以哪怕再辛苦我也愿意,为人生添彩,为民族争气,为国家争光。”
        甄松刚平时话不多,他的语言系统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他的字典里只有“大家”,没有“自己”。每当记者想跟他聊聊他的故事的时候,他总说:“我没有故事,找大家吧。”
        在船上,很少见到船长忙碌的身影。殊不知,船舶的安全航行、作业的顺利完成,都离不开船长的正确指挥。
        为了保证全船人员的安全,船长的辛苦和压力又有谁能体会呢?火灾发生后,甄松刚除了指挥救灾、修复,还要及时向各级领导汇报,常常几分钟一个电话,睡眠不足已是家常便饭。
        相比船长的严肃、低调,政委张宝明显得可亲可近不少,即所谓的“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吧。
        记得有一次,两个女调查队员在走廊聊天,其中一个说:“要是现在有包瓜子就好了。”张宝明刚巧走过,他马上回房间拿了包瓜子,塞到那个女调查队员手里,说:“就这一包了。”转头又忙自己的工作去了。
        自此,张宝明得了个昵称——“阿拉丁神灯”,“向政委许愿吧,他会帮你实现”。
        政委和船长的分工不同。政委管理全船人员的日常生活及文化、思想动态。张宝明自己概括他的工作,“组织、领导、协调是核心”。他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组织船上的各项文体活动以丰富大家在船上的枯燥的生活、组织宣传、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以及船上的后勤保障工作等。
        在船上,张宝明的身影无处不在。有时,你会听到从伙房传来他洪亮的说话声,那是他在帮厨;有时,你会看到他身着工作服出入机舱,那是他在帮机工清洁地上机油;有时,你会被他雄赳赳、气昂昂的步伐给镇住,那是他在安全巡逻……
        其实,政委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同船长共同担当船舶安全的责任。在尼日利亚海域期间,张宝明组织临时党委制定防海盗实施细则、值班点及人员分组等,除了全船动员、教育、培训,他经常半夜起床巡视、督察。停船检修那些日子,张宝明脑袋里一直想着防海盗的事,连续多日夜不能寐,“后来只能问医生拿药了”。
        正是有了如“严父”、“慈母”般的一丝不苟、无微不至,“大洋一号”的大家庭才愈发和谐而富有朝气。在“大洋精神”的激励下,一代又一代的“大洋人”为大洋事业拼搏着、奉献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5300-614288.html

上一篇:说说“大洋一号”
下一篇:消防、弃船演练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4 刘旭霞 李侠 孔梅 左宋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6: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