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勇
海内外大学实验室仪器设备与高水平技术员
2012-5-5 10:26
阅读:6342
标签:实验室, style, center, white, 技术员

海内外大学实验室仪器设备与高水平技术员

 

今早上科学网,看到喻海良博士的博文“最贵的西装,最贵的设备,最贵的人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567076.html )谈到大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引进,使用的问题,很多设备引进来使用率并不高,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浪费,据我所知,这在国内高校应该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感叹之余,我想问的是我们为什么要高价买国外的仪器?不买不可以吗?我们国产的仪器就真的没有竞争力吗?答案是让人失望的,不买不行!尤其是最近的几年,十几年,不买进口的还就真玩不转,高水平的论文就真出不来,基金就真不好拿。

 

拿我这个领域的基本实验仪器为例,比如说土力学,岩石力学的加载设备,传感器,数据采集仪等等国内其实也有很多厂家在制作生产,欧美更是有非常成熟的公司在经销。经常做实验的老师,同学估计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国产的仪器虽然便宜,但三天两头出毛病,一个实验下来,仪器的问题就能把人折磨的身心疲惫。相较之下,进口的仪器,虽然贵点,但用起来就是让人放心。于是这就有一个恶性循环,在论文,基金的压力下,大学老师(实验员)已经没有心思,没有耐心,没有时间去研发,改进自己的已有仪器设备,现在有钱了,那直接进口吧,国外的仪器质量有保证。于是国产仪器的生存空间就越来越小。但静下心来想一想,进口的设备就是万能的吗?就能包治百病吗?答案仍然是否定的。要知道,这些设备我们买来的其实只是使用权,通俗讲只是一个黑匣子,仪器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我们并不清楚,一旦出问题,我们更加是束手无策,如果想解决问题,还要高价钱请来人家的技术人员来处理(当然外国产品的售后服务一般也不错)。这只是其一,更值得思考的是,即使我们应用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有人戏谑paper machine),发表了一些所谓的高水平论文,申请到了各类基金,其实多数也是跟踪性质的,因为工具不是你自己原创的。其实这跟购买商业软件,不知其然,所以然,不懂其根本原理,只是一味应用,其弊端是一个道理。

 

有时候,我很怀念在国内读研究生时,那些老教授(老师),当时虽然条件差,但有一股自力更生的精神。当时很多实验设备,进口的,根本买不起,怎么办?自己研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己研制的东西,因为是直接针对自己的研究,都很有独创性。有些设备,虽然制作稍显粗糙,但设计精巧,独具匠心,在教学科研中应用起来,得心应手。最重要的是,这些仪器设备,都是自己做出来的,程序都是自己编的,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如果使用过程中出问题了,能很快解决。所以,有时候感叹,那时很多教授真是全才。再看看自己,再看看自己周围的朋友,同事,早就没有了这种自己研制的动力。能做的就是对实验数据的直接整理,分析,这样虽然省心,但就是感觉不踏实。

 

当然,一个教授,国内国外都一样,谁也不是全才,在当今学科分得这么细的今天,不可能,也没精力事事都通,术业有专攻,这都没有错。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在香港读博士的时候,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实验室的技术员(technician)的水平真得非常高。通常一个专业的技术员一般就一两个,但负责所有教学,科研相关的实验工作。有时给我的体会是,这些技术员给我的帮助,指导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教授。这些技术员,不仅对岩土工程的的理论理解很深刻,(他们一般都有工程背景),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实验仪器,设备的掌握已经到了了如指掌,随心所欲的地步。举例说,我博士论文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之前,跟教授已经讨论过n次,这个实验反复做了很多次,但实验结果跟理论预期一直差距非常大。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还是那个技术员经验丰富,找到了病根,是一个传感器出问题了。当时我很感叹他的经验丰富,但他熟练的机械,电子方面的知识,动手能力更让我吃惊。后来国内一个牛校的教授访问香港,跟他谈起这件事,他也无不感慨地说,这就是个宝啊,我们就缺这样的人才。哪天我专门邀请他去我们那里讲学。技术员听后,很吃惊,这有什么,在香港,这是对我们技术员最基本的要求,讲学?开玩笑了啦,我哪会讲什么学,这是你们教授的事。

 

说到香港的实验仪器设备,不得不说很多设备也是进口的欧美大公司的产品,不同的是,他们的技术员水平很高,有些就是从欧美那些公司高薪聘来的,所以绝对有实力(能力)在原来设备基础上改进,提高。据说香港的岩土离心机就是香港政府,投巨资建起来的,里面的很多技术员都直接或间接在欧美接受过正规培训,非常专业,当然工资也很高。有时候接待国内的教授来澳洲大学访问,参观。大家很喜欢去实验室看看,看看有哪些先进的设备,其实我倒是建议,如果可能,多接触接触那些实验员,多跟他们聊聊,收获会更大。国内大学实验室,技术员这块必须重视。如何重视,在此只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继续探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善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2836-56734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