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学生,教:教师,李:李晓榕
学:李老师,难道您不认为不同种族的智力水平有差异吗?
李:我同意它们有差异,但是本质上难分优劣,并且差异主要源于后天作用,而非先天基因差异。
首先,智商测试的分数高低未必很好地反映智力水平1,它与受教育程度有强相关。用它来比较不同种群的优劣,更是如此。智商测试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但测试的高潮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鉴于其片面性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有些知识精英甚至呼吁禁止智商测试。智力含括广泛,构成复杂,很难相信存在任何简单测试能正确反映其真实全貌,给出定量结果,进而判定优劣。其偏颇正如要靠一个人10岁时所做的某种测试的分数,来预测甚至判定此人的人生优劣和一生价值。
其次,纵然不同种群的智力水平确有显著差异,也未必根植于相应基因的差异,它更可能源于文化、教育、家庭、社会、习惯、历史等后天环境的差异。与人类总史(超过万代)相比,种族的历史较短(比如农业开始以来只有几百代),因而不同种族的基因差异不会很大,对智力总体水平的影响应该很小,何况与智力相关的基因应该为数不少。而后天作用对人的智力行为之表现水平的影响,既深又广,在测试中、分析中难以去除。
教:我见到有人说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智力有70%源自基因差异。
李:我也见到过,并且说这是大量研究的综合结果,但也有说可遗传性只有30~35%的。总的来说,还颇有争议,尚无定论。还要注意:①常人理解的可遗传性是独立于环境影响的那部分,而科学上的可遗传性大大不同2:可遗传性并不描述基因对任何表型的定量贡献;它描述基因对所研究的特定总体中表型的个体差异的定量贡献。……可遗传性还有赖于所研究总体的环境,环境变化可引起其值的显著变化。这用数学语言比较容易解释。以智力为例,假设智力z对遗传x和环境y有函数z = f(x, y)的依赖关系。(此式不全对,比如式中y不受z影响,其实智力会改变环境。)那么按定义,可遗传性 = δz/Δz,其中Δz = f(Δx, Δy)是在总体中遗传变差Δx和环境变差Δy引起的智力总变差(variation),δz = f(Δx, y)是在总体环境y下遗传变差Δx引起的智力变差。可见科学上的“可遗传性”有赖于环境y,因为科学结论都是在“其余情况相同”(此处即y相同)的条件才成立的。这样的定义勉为其难,很不理想:它可以非常依赖于环境,其名称却给人它是独立于环境的错觉,并常被这么错用。②即便个体的智力有很强的遗传性,由此也难以得出种族优劣的推论,因为每一种族都是由大量五花八门的个体组成,个体差异远大于种族差异。
学:您说的好像很有道理,但我还是觉得,人的智力有很强的遗传性: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我们周围的例子一再证实了这一点。
李:首先,周围的例子很难证实这一点,因为它们都是先天和后天的综合结果,先天和后天的作用难以分解。其次,我并不否认人的智力有很强的遗传性。简单地说,作为个体,人的智商智力肯定有差别,这并无争议。影响个体智力的基因应该也有差别。不同人种的智商也有差别,这也是共识。我们讨论的问题是,作为群体,不同人种影响智力方面的基因是否有值得重视的差别,差别大吗?是否可以以此分优劣?
学:您这种论证虽然很有道理,但它足以说明基因差异对不同种族的智力水平没有影响吗?
李:我并不想说没有影响,而只是说,认定它有显著影响,证据不足。“种群的智力水平不同”这种认定,主要是基于智力行为(特别是智商测试)的表现水平不同。对此,后天环境差异的影响很大,有目共睹,难以否认。而基因是否有显著的种群差异,差异是否有影响,影响是否显著,都证据不足,专家大多持否定态度。纵然基因对种群差异确有影响,后天环境差异的影响也很可能更大得多。而且,大量遗传差异也需要通过后天差异才能发挥作用。比如,人体各器官的细胞全都有相同的基因组,却造成了迥异的结果——各不相同的器官,这些迥异只能来源于其他影响,特别是基因组内部以及与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现在一般解释为调控作用。还有,先天与遗传并不等同,先天与后天的界线一般在出生。而受精之后出生之前的怀孕过程明显属于非遗传的娘胎环境——比如胎教属于非遗传教育。出生后立即分开的同卵双胞胎不仅有相同的基因组,也有相同的娘胎环境。可见,遗传与环境,先天与后天,难分难解,影响的大小各异,证据的强弱不同,此时不该喧宾夺主,回避证据确凿、影响巨大的后天作用,而强调证据欠缺因而很不确定的遗传差异(或许不大)的影响,而应深入研究。总体而言,像智力、气质、善良这样模糊而涵盖广泛的特征性状,恐怕一般都更取决于文化、社会等后天环境因素而明显胜于基因等先天遗传因素。
学:人们都说人种没有优劣之分。我很纳闷,这真的是科学事实吗?这是不是只是政治正确的说法?您前面所说的那些德国科学家都搞错了吗?我们在现实中不是一再觉得有些人就是比另一些人更聪明得多吗?
李:在一个给定的特殊环境(例如现代社会)下,不同种群的生存力当然可能不同,但这并不证明种群在本质上有优劣之分。对此,我想说三个方面。首先,一个现代人比一个原始人更有书本智慧(book smart),但野外生活能力则差远了。在某些方面,人类比动物还野蛮残忍。比如,除了人类血缘最近的亲戚黑猩猩之外,哺乳动物大都没有大量嗜杀同类的现象,为什么人类不仅有个人之间的杀戮,还有超大群体之间的有意识杀戮——战争,甚至还费尽心力专门制造并使用大规模毁灭武器?在这一点上,难道人类比这些动物优越、进步?不同人类种群之间不会有完全的优劣性,一个种群不会在所有重要方面都比另一个种群更优秀,就像一般无法说一个多维向量比另一个大。用优化理论的术语,就是不同种群都在“帕雷托最优前沿”(Pareto front)上,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术语,就是不同种群都是“可容许的”(admissible),一者不会比另一者“完全占优”(dominate)。简单地说,在此意义上,种群没有优劣之分,文化也没有优劣之分。话说回来,假使只看几个当前认为最重要的指标,比如只看常人所关注的智商或聪明(记忆力 + 反应速度 + 学识),有些种群可能会比另一些种群更优秀3。不过,选用不同的指标组,结果会不同,优劣甚至可能翻转,而哪些指标最重要,见仁见智,无法客观。上述《基因传》把智商的人种差异解释为智商测试不同部分的权重不同,就是具体的例子。
其次,极其重要的是:不同人类种群在遗传学上的差别极小。研究一再证实,种族之间的遗传差异远远小于种族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这很容易理解,就像两个相近的随机变量的均值之差很可能远远小于同一随机变量的不同实现之差。穆克吉《基因传》说4:对人类基因组遗传多样性的程度,已有若干定量研究。最新的看法是,绝大多数(85%~90%)遗传多样性发生在所谓种族(例如亚洲人或非洲人)的内部,只有很小部分(7%)在种族之间。……这一族内变异程度使得用“种族”来代表几乎任何一个特征都不好。……遗传学家心满意足,种族主义者则空手而归。……种族分类已经失去了普通生物学方面的意味。对于人类而言,个体的种族归属一般不意味着任何普遍的基因差别。……遗传学在19世纪释放出了科学种族主义的幽灵,谢天谢地,基因组学已经重又将它降服禁锢。尽管不同人种在相貌、肤色等方面明显存在群体不同,因而必定有生物学遗传学方面的不同,今天相当广泛的认识是,对于人的各种高级属性来说,种族的概念并没有多少遗传学基础,这方面的种族差异主要根植于环境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一个极端案例是圣安娜这个例子(见框)。另一个极端之例是狼孩——狼孩后来都无法成为正常人。
环境的巨大作用——圣安娜之例 生活在南美巴拉圭境内丛林中一个原始部落的圭亚鸠人,除了一些基本的呼救等声音符号外,几乎没有语言可言,可以说属于前语言的人种。如果测试智商,他们得分之低,可想而知。然而,它的一个二岁遗弃女孩,圣安娜,被前去考察的一位人种学家抱回抚养,长大后与常人的智力并无差异,还会几国外语,后来成了法国里昂大学的一位人种学教师。 |
再说,现代社会由欧美主导,流行观念都源于欧美。在判定智力等人种优劣的各种因素和成分中,孰轻孰重,也是欧美文化说了算,因而对于由此构成的测试,欧美白人自然占优势。还有,我们日常熟悉的差异,恐怕大多是后天影响不同造成的,并非源于种群的基因差异。我们不该像百年前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下,过分强调适者生存、竞争、进步主义、民粹主义,把贫穷、犯罪、不平等、娼妓、酗酒等主要根植于社会制度、政策等因素的社会问题,归因于遗传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正如默多克《智商测试》(卢欣渝译,三联书店,2016.3, p. 233)一书所说:“各种研究结果表明,智商测试测定的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智力,而是人们的学识,以及难以定义的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等等”,它更反映学识及抽象思维能力,大大有赖于语言表达,而不是默会智能。这种结论与被媒体左右的大众共识判然有别乃至大相径庭。其实,这种测试起于法国,原本只是要预测学童的学业成绩,但后来被支持优生学之人冠之以“智商测试”的美名,他们相信智力由某个单一基因遗传,可以靠简单测试来度量。智商测试诞生并光大于优生运动风生水起的1910年代及以后的美国,并在其风起云涌之际达到鼎盛:美国人1950年代的个人简历通常都报出自己的智商值。
2.Glayde Whitney and Kenneth F. Schaffner, “Genetics and Human Behavior: Scientific and Research Issues”: “[Heritability] does not describe the quantitative contribution of genes to … any … phenotype of interest; it describes the quantitative contribution of genes to int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a phenotype studied in a particular pupolation.”… Heritability is also conditional on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population is studied, and the heritability value can significantly change if the envoronment changes. From Encyclopedia of Bioethics, 3rd edition, Stephen G. Post ed.,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2003.
3. 比如,根据上述《钟形曲线》一书,被纳粹视为劣种的犹太人却高出各种族平均智商半个到一个标准差(10分左右);以中国人、日本人为代表的东亚人和东亚裔美国人似乎比美国白人的智商略高(3分左右),特别是非语言类智商;南美西班牙裔则低半个到一个标准差(我觉得,这与其文化相对更轻视认知智力、更重视智商测试所轻视的社会智力有关)。美国白人学者喜欢探讨黑人的智商偏低,而对犹太人和东亚人智商偏高却往往置若罔闻,避而不谈。
4.Siddhartha Mukherjee, The Gene: An Intimate History, New York: Scribner, 2016, pp. 341-343: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tried to quantify the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human geome. The most recent estimates suggest that the vast proportion of genetic diversity (85 to 90 percent) occurs within so-called races (i.e., within Asians or Africans) and only a minor proportion (7 percent) between racial groups … This degree of intraracial variability makes “race” a poor surrogate for nearly any feature … The geneticist goes home happy; the racist returns empty-handed. … Racial assignment loses any general biological interest. For the human species, racial assignment of individuals does not carry any general implication about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 Genetics unleashed the specter of scientific racism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Genomics, thankfully, has stuffed it back into its bottle.
正在出的博文系列:
与师生谈现代化之弊
1:崛起的代价 2:发展必好无疑? 3:发展的恶果 4:科技进步果真进步? 5:科技的罪责
6:开发进步善哉恶哉?7:现代化恶果之因 8:现代化恶果之因2 9:资本主义与个人主义 10:资本主义的修正与回潮
11:全球化的好歹 12:全球化的好歹 13:西化、现代化、全球化 14:现代化的本质 15:文化全球化?
16:妈的奶贼腥 17:多元优越 18:四大主义 19:“化私为公”的隐形手 20:进步的魔咒
21:进步的陷阱 22:进步的后果 23.成功的反噬 24:进步的残酷 25:进步到恶神末日
26:自造成恶神 27.不贪科技 28.求知的贪欲 29.善人科技与强人科技 30. 全球管控
谈人工智能:
1.智乎哉? 2. 奢求精确之误 3.精确定义之病 4.图灵测试 5.强人工智能
6. 能而欠智 7.深度学习的短板 8.深度学习对老牌AI 9.深度学习的实质 10.与外界交互
11. 环境之复杂 12. 系统≠内部元素及联系 13. 总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 14. 总体≠部分之和 15. 分析还原的威力
16. 还原论科学的威力所在 17. 宇宙的本性 18. 实验:超实?欠实? 19. 技术的威力 20. 现代人造的新主人?
21. 递归的威力 22. 递归主义 23. 逻辑的克星——莫氏环带 24. 悖论的克星:同质律
已出博文系列:
与师生谈科学之弊
1:线式因果思维1 2:线式因果思维2 3:线式因果思维3 4:螺环之奇妙 5:幻化的因果
6:不牢靠的因果推理 7:分析还原病 8:还原论教条 9:基因未必基因 10:割根裂本
11:强拆硬分 12:科学的领地 13:科学的致命伤 14:科学的致命伤2 15:逻辑之可错
16:逻辑可错之源 17:“脚踏实地”的逻辑? 18:逻辑:真理焉?宗教焉? 19:想不清原理 20:想不清原理2
21:逻辑教的改革 22:逻辑教的改革2 23:精确性的终结 24:科学哲学 25:务外逐物
26:科学六弊 27:科学之弊总结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2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