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研究中心 陈立新 张琳 黄颖
第一部分 2023年中国国家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
10 中国局发明专利数据统计分析的结论与讨论
10.1 中国国家专利的区域分布状况
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授权发明专利总计920802项,比上一年增长了15%,2011-2023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5%。
从世界各国和地区来看,2023年,共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或个人)获得了中国国家专利(中国局专利)。其中,中国(的机构或个人)获得了全部中国局专利的89%,日本获得了4%,美国获得了3%,德国获得了1%,韩国为1%,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份额较少,总计不足3%。可见,中国国家专利主要来自国内,国外在华专利不多且在份额上有逐年减少的趋势。2023年,授予国内的发明专利数量比上一年增长了18%。另外,日本的在华专利下降了1%,美国的在华专利下降了6%,德国的在华专利下降了16%,韩国的在华专利增长了21%,法国的在华专利下降了3%,开曼群岛的在华专利增长了85%。
从长期(2011-2023年)来看,国内发明专利的年均增长率为18%,致使国内发明专利占中国局授权专利的份额不断增加,从2011年的65%上升至当前的89%。日本在华专利平均增长率为2%,美国在华专利平均增长率为6%,德国在华专利平均增长率为5%,韩国在华专利平均增长率为9%,法国在华专利平均增长率为4%。开曼群岛的在华专利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为30%。开曼群岛的专利是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公司申请的,但是这些公司在开曼群岛常常并无生产和研发活动。
从国内各省市区来看,2023年,广东获得国家专利最多,为14万项,增长24%。其次是北京,近11万项,增长22%;江苏近11万项,增长21%;浙江为6万多项,增长6%;山东为5万多项,增长14%;上海为4万多项,增长21%。四川、安徽均超过3万项,湖北、陕西、湖南均超过2万项。整体来看,国内的发明专利高度集中在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四川、安徽、湖北,这9个省市在2023年获得的专利数量共占国内的75%,是我国专利研发的重要地区。
我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十分发达,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专利数量较多。相比之下,京津冀地区的专利发展极不平衡:北京的专利数量较多,2023年达到10万多项,而天津和河北的专利数量均较少,各有1万多项。可见京津冀地区的天津和河北在专利研发上有明显的差距,其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这或许表明河北和天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其产业的技术含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技术含量正在逐年提高,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北京、江苏、浙江与广东的差距也越来越大。2013-2017年,北京的专利数量多于广东,2018年被广东反超。2015年江苏获得的专利数量列国内第一名,2017年被广东超越。2023年广东的专利数量比北京多3万多项,比江苏多3万多项,比浙江多7万多项,是浙江的2倍多。
毫无疑问,技术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从专利数量上看,2023年广东是国内第一,是江苏的1.3倍,是浙江的2.2倍,预示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上广东会远远超过江苏和浙江,其GDP将会长期保持国内第一,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区。江苏和浙江的GDP虽然将会大幅落后于广东,但仍然会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区。2023年,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山东、上海的专利数量均超过了4万项,总计占国内专利的64%,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预示着这些省市将会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和第一梯队。其中,山东的专利数量列国内第5名,是广东的39%,是江苏的51%,是浙江的85%,远远落后于这些地区。山东会成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工业区,但是其GDP与广东和江苏的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并且极有可能会被浙江反超。
2023年,四川、安徽、湖北、陕西、湖南、福建、河南、天津、河北、重庆、辽宁、江西获得的发明专利均超过1万项,总计占国内专利的29%,其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预示着这些省市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发达省区,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次核心区和第二梯队。安徽的专利数量大幅增长,发展势头很猛,专利数量列国内第8名,安徽未来会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其GDP将可能会超过湖北、福建、湖南、四川和河南,位居国内第5位。湖北的专利数量列国内第9名,专利数量增长较快,其GDP未来将可能会超过四川和河南,位居国内第6位。湖北、安徽的技术发展将会带动其经济快速发展,对四川、河南、湖南、福建产生极大的竞争压力。
2023年,黑龙江、吉林、广西、山西、云南、贵州、甘肃、内蒙古、新疆、海南、宁夏、青海、西藏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数量均少于1万项,总计占国内专利的7%。这些省区的专利数量较少,技术发展相对落后,未来的经济发展只能依靠自然资源、农业以及旅游等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预示着这些省区将会成为我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梯队。
综上所述,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将会逐渐向南向东转移。未来十年,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组成的长三角地区将会成为我国的第一大经济区;广东的珠三角地区将会成为我国的第二大经济区;北京、河北、天津组成的京津冀地区将会成为我国的第三大经济区。从专利数据看,珠三角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将保持高速发展,京津冀经济区也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三大经济区,而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等其他经济区则很难发展起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10 0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