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
高校里的哲学专业
2015-1-3 06:51
阅读:3023

高等学校的哲学专业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有人说要培养哲学大师,这种回答近乎玩笑。大师是大学里培养出来的吗?显然不是。那么哲学专业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真的不那么容易回答。

中国大学的哲学系有很多课程,概括起来,无非是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还有加上印度、非洲、日本或者拉美的世界哲学史。当然,也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再有加上心理学、宗教学、逻辑学等课程的。还有的要上某些自然科学方面课程的,总之,五花八门,数不胜数。这只是要上的课程,但这些课程最终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似乎单看课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当年,我在利兹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利兹大学的哲学系招收博士生,但没有本专业的本科生。来上课的本科生,都是其他专业的本科生,来选第二学位什么的。或许,学校和学生都认为,单读哲学专业,找工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他们又觉得哲学是很有用的,是应该认真去学的。所以,既不愿意让哲学的学习与尴尬的就业联系起来,也不愿意因此而放弃对哲学的学习,于是,就有了吸收其他专业来学习第二学位的做法。

哲学专业到底需要不需要招收自己的本科生,这其实并不那么要紧。正如不少学了具有具体知识和技能的其他实用性专业,毕业后也有一大批人在就业时未必就能从事自己在大学时所学的专业。但是,哲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其实是很重要的。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科专业来说,没有必要都要学得那么系统、学得那么多、那么深。哲学这东西,说深就深,说不深也没多深。往往一个深邃的哲理未必都一定要用晦涩的语言来表述。

以往很多的哲学理论都是以自身庞大复杂的体系来表现的。这就很容易让人望而生畏。虽然自德国古典哲学之后,这种构建体系的做法已经大大地减少了,但是语言的晦涩却依然困扰着读者。如海德格尔、如福科等。或许他们觉得,如果用通俗的自然语言,实在难以表达出他们的所思所想。而用他们自己想用的语言可能会让他们感觉更顺畅一些。只是他们看上去顺畅了,但读者读起来怎么也不那么顺畅。他们或许会想,你们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我又不是专门为了让你们感觉顺畅而写的,我只是要把我之所想表达出来。

说起哲学来,跟人们当今所说的“三观”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古希腊语把哲学说成是“爱智慧”,而是中国人所理解的“哲人之学”,都离不开对这三观的叙述。只是不同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对这三观都有不同的侧重点罢了。或许,大学里哲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就是专门研究这三观的人才吧?或许这样看来,哲学人才就会有更有效的实用性?

孔老夫子算哲学家吗?中国哲学史中肯定少不了他老人家的一席之地。孔子说的话有什么晦涩的吗?有什么难懂的吗?似乎没有这样的话。孔老夫子所说的话都是指导人们认识三观的,当然主要是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孔老夫子也有自己的世界观,但不像老子一开口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那么有点虚空的说道。当然,老子的这种有关“道”的说法可能更类似于西方哲学中的表述,但又不尽然。古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可能与“道”相近,其他的所谓“四根说”跟中国的“五行说”都不是那么一致。

西方诸多哲学家,痴迷于自己创建体系的颇多,像孔老夫子那种靠人间烟火来传播学说的似乎不那么多。黑格尔固然看上去不食人间烟火,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与政治哲学还是有着很强的入世色彩的。即使是他的逻辑学,对于人们的思想启迪也是有着很大的意义的。但是近代西方哲学,包括英美的逻辑实证主义和大陆的非理性主义,都仍然是在小众的范围内自弹自唱。

对于马克思,西方资产阶级有很多人不承认他是哲学家,只说他是经济学家或者社会学家。不知道他们给马克思定义的根据是什么。但没有人能否认得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世界观,用恩格斯的话说,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如果只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就无法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而且马克思的哲学是从来不打算自己来构建什么完美体系的。历史唯物论也是要解决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如果没有历史唯物论,我们就无法真正了解当今的世界。而把历史唯物论与剩余价值学说结合起来,我们就能比较科学地认识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

大学里的哲学专业要培养什么人才?不清楚,说不好。或者正如有些人说过的,哲学就是无用之学。所谓无用,只是说无暂时的实际之用。靠哲学可能发不了财,也可能找不到漂亮老婆。但是如果你真地了解了哲学,你的内心一定会产生睿智。那几乎是一定的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胡懋仁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8176-85599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6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