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
为什么会宅在家里?
2012-11-20 16:54
阅读:4108
标签:宅在家里
现在不少年轻人对于是不是离开父母到外面独立生活的问题,颇有纠结。一方面,他们很想离开父母单独生活,一来可以省却老人对自己的唠叨,二来也希望有更多的生活空间。但是,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又往往缺少生活的必要技能,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离开父母的照顾。如果一旦离开父母,生活上就可能搞得乱七八糟。
其实,这样的顾虑是不必要的。生活技能,不会就学,再难也不会比考雅思或者GRE更难,关键是要培养自己动手的习惯。事情一旦做起来,不仅不会觉得有多难,而且也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或者成就感。
对于父母来说,子女出去独立生活,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他们希望孩子独立,一来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二来也会让自己生活的空间扩大一些;而另一方面,他们对孩子独立出去生活又多少有点不放心,有的父母基本就是很不放心,总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拢在自己身边,才会让自己安心。其实这样做父母的还是想不开。你拢着他们在你身边,但是你管得了他们一辈子吗?到头来,他们还是要独立生活的。当然,做父母的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孩子从那么小跟着自己长到这么大,一旦离开肯定难以割舍。
有些外界因素对于孩子独立生活是有帮助的,如到外地上大学,工作地点与父母居住地不在一个城市,女孩结婚嫁出了门等等,都会有助于子女的独立生活。如果没有这些外在的因素,子女要独立生活难度是会有的。因为要外出租房,会增加更多的开销。这多少会成为子女单独生活的阻力。
如果子女一时半会还没有出去独立生活的条件,那么与父母在一起生活,总得遵守几个规矩:不要总依赖父母的照顾,帮家里多干点家务事,不能什么事都不干,一推六二五地当大少爷和大小姐。父母一方也要对子女少唠叨一些,看到他们存在的问题,应该耐心地平等地坐下来谈,提出有益的建议,那种单纯的唠叨只能适得其反。
我当年读初中时,特别想住校,离开家独立生活。但是由于学校宿舍有限,我家离学校又不远,所以一直没有住上。等上了中专之后,那是绝对要住校的,所以报到的时候非常兴奋。当然住校生活肯定比不上家里吃得要可口,而且衣服都要自己洗。反正那时我已经会自己洗衣服了,这点事算不了什么。生活费用上,学校管伙食,还给点零用钱,基本用不着跟家里要钱。那种感觉真的是很自由啊。
可是刚入学一个月,父母因工作关系要搬到外地去了。他们希望我能跟着一起去,特别是到外地转为高中,说将来可以考大学,而上了中专基本就没有可能考大学了。我当时对考不考大学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一想到又要回到他们身边跟他们住在一起,就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所以我咬紧牙关,就是不松口跟他们走。父亲无奈,也没有什么办法了,我就独立一人留在了北京。
刚刚十六岁就离开了父母,我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想家的情结,个别时候有一点,但是多数时间没有。不过,在应该了解人情世故的时候,没有在父母身边,也就没有人给予这方面的指导,所以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基本不太懂得如何待人接物,在后来的很多年,我都让别人觉得我这个人太不懂事。可是事情已经这样了,只能在后来慢慢改进,一点点调整。反正这点人情世故最后也都会了解的,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早早地出来独立生活,总的感觉还是利大于弊。我不会因为发烧生病躺在床上而想家,也不会因为想吃家里的什么好饭菜而想家。这些对于我都不重要,我喜欢一个人独处,没有别人干扰,也没有必要迁就别人,想到哪儿就去哪儿,想干什么就干点什么,这种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成家之后,自然也没有和父母一起生活,但是看望他们的次数越来越多,这样一方面能增进与父母的感情,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发生矛盾的机会,所以大家总是很和气,很和谐。年岁大了一些以后,和父母特别是与父亲能够平等地交流了。虽然母亲出于对我们生活的关心,也会有一点小小的唠叨,但是这种唠叨不会让人厌烦。一来是这种唠叨并不太多,二来是这种小小的唠叨会成为母亲表达对我们关爱的形式,我们都能接受。
那些只想做宅男宅女的子女们,其愿意宅在家里的原因或多或少是出在他们的父母身上。要么是父母没有培养出来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没有对他们提出应该独立生活的要求,要么是父母压根就不想让子女离开自己。不管什么理由,反正结果都一样。那些由于结婚而离开家的子女们,如果一直具有宅的心理,那怕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们就会重返宅中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胡懋仁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8176-63441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