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厦门大学的戈鋆同学来科学网开博,“爆师”苏州大学的恽自求教授“剽窃”,科学网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起哄架秧子的老鼻子了。
甫一开始,“养猪高手”首先登场,一句同学们:“遇到养猪的,你就从了吧”,惹来众家看客,一圈口水,于是“养猪大户”落荒而逃。
另一当事人恽教授终于按捺不住了,于是发布了博文,借以公布他眼里的真相。然而,恽教授的博文除了满纸委屈意,一把辛酸泪,似乎部分真相欲言而止。这少许的难言之隐,还是被“渣男”戈同学借数学王子之口终于说了出来,于是又在恽教授的伤口上撒上一把盐。
这恽教授闪烁其词的部分真相就是关于:为什么第一篇文章的第一作者不是第二篇文章的作者之原因。在戈公布的恽的一封信里,恽教授的对于上述问题是这样解释的:
Infocom 论文第一作者,投稿当时刚刚取得博士学位,希望能够在美国高校找到教职,而美国好的高校的计算机系,特别看重象 Infocom 这样国际顶级会议的论文,因此虽然他对论文贡献不如我,仍然被列为第一作者。而投稿 ToN 时,他已经脱离高校到一家银行工作,论文对他不重要了,而且将 Infocom 论文改写成为 ToN 论文,尽管在写第一篇论文时材料已经准备了,但是还是需要画图与做一些文字处理工作,原第一作者主动提出,去掉他的名字。
Infocom 论文第一作者离开麻州大学达特茅斯分校的助理教授位置后(大约在2012年9月前),最终不是去了银行(或许短暂),而是英国 Dunnhumby 市场咨询公司的美国公司(至少在2013年6月)。
国外学术界教职不易,戈同学在出国访问之后以及在进一步寻找工作之时,已经体会到,于是他开始关心起自己的 publication 来。
到此当事人都发了博文,言及真相。整个事件一地鸡毛,真相看来并不重要。无论是里子还是面子,当事人都统统丢尽,没有胜败,本人也并不期盼苏州大学的宣判。我倒是开始同情起恽教授了,使得作者署名可以换来换去的原因,我愿意归咎于体制,比如教授的负担过重,争经费不算,还要考虑到学生们、合作者的市场价值,还要为自己寻找海外打工所谓“合作“的机会等等。
总之,中国的教授之不体面,包括在大学的作用和待遇,在恽戈事件中暴露无疑,为二位当事人做评判,还不如找到阻碍中国大学只能成为哈佛第二的真正原因。
相关专题:戈恽论文署名之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谢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69170-797348.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