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说房子(转载)
2011-11-29 09:25
阅读:2469
标签:房地产, 中国经济, 房子, 房价调控, 国务院参事
坚持“限购”不放松 房地产发展不是为富人盖房
2011年11月29日 07:36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1年11月29日 07:36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编者按
房价调控19个月,“限购令”泰山压顶,楼市只涨不跌的神话最终在今年的“金九银十”画上了句号。1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首次全面下跌。而与此相对应,开发商叫苦不迭,“砸盘”事件各地开花,房子仍然卖不出去。是“限购”破坏了市场,还是“限购”还没有到位?一边是大量的空置房,一边是成千上万的“城市移民”;一边是投资,一边是刚性需求,我们的房地产发展真的健康吗?“限购”真的矫枉过正了吗?
国务院参事 任玉岭
今天的房地产相对高价在世界少有,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我国这些年采取了很多措施,出台了不少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房价高企不仅没有止住,反而越来越高。自从“限购”政策出台后,房价的上升得到了遏制,但是社会上的舆论,又此起彼伏,有的认为这会影响经济发展,有的认为这会给银行带来损失。地产商担心自己利益受损,而希望中央再次改变限购,放开房地产发展。
那么,房地产到底应不应该限购,又应该如何发展?
房子是为谁建的?
既不能为发展房地产而发展房地产,也不能为求经济总量增加而发展房地产,更不能为抬高地价给地方政府增加税收和造形象工程而发展房地产。房地产主要应为居住而建,为百姓安居而建,世界各国都是这样。
有人主张房地产应该有投资属性,但这种属性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居次要地位的。因此,房地产建设应首先牢牢把握一个方向,即为解决刚性需求而建,为了人民生活的改善而建。这既是特色社会主义共富目标决定的,也是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宗旨决定的。
但是,现在的房价能为刚性需求服务吗?不能。现在房价高的原因,就是房地产发展方向错了,它违背了房地产的属性,它脱离了刚性需求。房地产成了各地发展经济的支柱,成了投机和投资对象。如此下去,我们的房地产必然产生泡沫,空置必然增多,为什么现在降了价,仍然市场冷落,就是价格严重脱离了刚性需求。对刚性需求者而言绝不是所谓“观望”,而是仍无能力购买。
居民2~3年收入可买一套不错的住房,这是很多国家可以做到的。而我们需工作十几年、几十年,都买不到一个窝。如此情况,怎能使百姓安居乐业?怎能保社会安定?怎能造社会和谐?
在城市里过农民生活是什么生活?
进城的人没有房住,就不能在城市落户,就只能在城市过着农民的生活。我们要实现现代化,不大力推进城市化,现代化是实现不了的。
我们现在讲城市化已过46%,是这样吗?不是。据去年教育改革时的统计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农民的子女占80%。由此可见城市化率是虚假的,经济学家将其称为“伪城市化”。城市化推不动,造成农村有2000多万留守儿童,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缺乏家庭温暖和应有教育。还造成农村很多老人无人照顾,也造成农村很多住房空巢。
在国外有一种“亲情移民”是在国与国之间进行的。例如澳大利亚,中国的年轻人移入后,若父母还在中国,无人照顾,便可以进行“亲情移民”,对这样的移民不仅办手续比较顺畅,而且在安排社保和住房方面都给予特殊保障。而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在城乡之间移民呢?主要原因还是大批的农民进城工作后,没有稳定的住房,不要说接儿女、父母入城了,就连其自身也难有一个像样的安居之所。农民工除了一部分住在建筑工地外,要么住在城乡接合部的农民提供的房子里,要么就在城市中住地下室。为什么有些房主把一间房隔成好几间出租,就是因为这些入城的农民工或农村出身的大学毕业生租不起房。
笔者在上世纪80年代请了一个保姆,当时是一个姑娘,后来结了婚,生了孩子,现在孩子都20来岁了,但仍然住在城乡接合部,不仅每天要跑很远的路到城市中来上班,而且迄今居住面积之小、居住条件之差,让人为之心寒。当农民工近30年,还不能在城里安居。
一些大城市这几十年来占地还少吗?国家对这些城市的投入还低吗?这些城市的财政真的困难吗?显然不是,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承担城市化的任务,不能让为这些城市工作几十年并作出贡献的农民兄弟姐妹在此安居呢?
因此,必须使房地产与城市化相适应。只有降低房价,才能降低房租,只有价格下来了,农村入城的兄弟姐妹才能安居,才能使他们与子女共同生活,才能与父母团聚。这不仅是人之常情的需要,也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应尽的人道主义责任。
要共同富裕,不要贫富两极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有差别的共同富裕,不是均富。但是,由于我们的房地产偏离了为住有所居服务的方向,走上了为投资服务,为富人盖房的轨道,致使房地产变成了拉大收入差距的工具和平台,使一些人走上了极富与极贫。有些人因从事房地产或专门倒卖土地,从而实现了迅速暴富。而另外一些人或因房屋被拆,所得补偿较少,又遇上商品房价格极高,倾尽了家庭积蓄移到了新地方居住,如此使本来尚有一些积蓄的人,也于一夜之间变成了债台高筑的“负翁”。由此背离了共富之路,造成了贫富的两极分化。
改革开放后,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GDP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二,人均收入已超过4000美元。但70%的工薪阶层的月收入现在还在3000元人民币以下,农民年均收入也仅有5000多元。我们现在的地区差在1:10以上,城乡差达1:3.3,行业差达1:15,反映贫富差别的基尼系数达0.47以上,世界上的警戒线为0.4。
为防止收入差距的继续拉大,防止两极分化,我们必须使房地产的发展与共富道路相结合,必须改革房地产,必须降价房地产,必须把房地产的发展引向为“普通人”服务,为大多数人服务的轨道上。
“限购”仍宽松,决不能放松
由此,我们必须端正认识,要看到大力发展保障房不会影响经济发展。一旦通过价格杠杆把住房的刚性需求调动起来,房屋需求量就会大大增加,如此只会促进钢铁、水泥等诸多建材的大发展。因此,不用担心降价房地产会影响经济发展。如果说刚性需求仍没有得以调动,只能说明保障房还供应不足,住房价格还降得不够。
必须限购,并坚持到底,不能把住房当投资品炒卖。几年前笔者就提出学习韩国“一户一宅”,用税收调节住房。中国人多地少,应该学习韩国的“一户一宅”,现在我们的“限购”是一户两宅,是比较宽松的,绝不能再进行放松和回弹。一定要通过限购,彻底把房价降下来。
必须减低政府财政和城市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包括金融部门都不能过多依赖土地和房地产来获得效益。房地产价格这些年迅速攀升和高企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在各级政府和金融部门依靠发展房地产增加收益和政绩,如果不去掉这种依赖房地产发展的思路,房地产价格将永远难以下降,也难以走上为普通人服务的方向。
必须管好土地。任何私人和企业不应该也不允许倒卖土地。而且要适应城市化需要,扩大住宅土地的供应。大公园、大广场少搞点,来保住房。大城市说没有接纳农民工的承受能力,这是不对的。改革开放后很多大城市,不知占了多少地,同日、韩相比,我们的城市总容积率要低得多,进人的潜力巨大。
必须大搞棚户区改造,大建保障性住房。国外推行的可承受性住房建设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007年国务院文件提出应保两个70%是正确的,应予贯彻。而且要加大保障房投入,银行贷款要大力向保障房倾斜,保规模、保质量、保环境。
反对无所作为,搞好反腐倡廉。房地产的很多问题是与商业贿赂和官员腐败直接相关的。要解决好住有所居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反对无所作为,搞好反腐倡廉,并须在操作上搞好住房建设的先估价、后招标。以此推动房价的务实和下降,为百姓安居作出新贡献。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卫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6153-512778.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