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了就喝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port 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功能基因组学及免疫信息学

博文

“软科学”不软

已有 3592 次阅读 2011-6-19 23:5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软科学

    上周四听了一个博士论文答辩报告,之所以值得说几句就是因为这篇报告内容涉及的是所谓“软科学”,论文的题目太长我也没有记住,大概是做一个有关禽流感疫病的防控隔离区的规划,目的是使得在隔离区内的禽生产不受到外界疫病的影响,比方说隔离区外如果发生了禽流感疫情,那么隔离区内的禽产品还是可以上市甚至可以出口的。我本人觉得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做得好的话,从经济效益上看,抵得上N篇“硬”的预防兽医学的博士论文。但是,我听下来后总觉得有点遗憾,主要是论文的方法学似乎太“软”了一点(答辩委员们也认为论文写法上有点像行政公文,不怎么像科学论文)。依我的理解,软科学课题中的结果和结论也应当是有“硬”的方法学或者是数据做支撑的。我没有看到这篇论文的全文,只听到作者是做过调查的,但没有阐明他规划中的结果或结论到底有多少是从分析这些调查问卷中来的;也没有提到是否应用了软科学中常用到的系统论、预测学等等方法。其实,我本人也是不懂什么软科学的,只是隐约记得1983年我读过一本《软科学》的小册子,觉得做软科学也是应当用科学方法的(回家查证了一下这本书的确是这样说的)。正是基于这种理解,前几年,我在编写《免疫信息学原理及其应用》一书时,也把用计算方法预测生物分子的免疫学功能叫做“软”方法,而将用实验鉴定的生物分子的免疫学功能叫做“硬”方法;同时认为,目前生物防控产品(如疫苗或诊断试剂)的研发最基本的还得依靠硬方法,软方法只能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也就是说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等等还是只能作为生物学免疫学等等实验科学的辅助。
    我这样说不是说软科学只能起辅助作用,软科学在涉及人、财、物等运作管理中是起主要作用的,因为凡是涉及到人的行为、社会组织、城市发展、生态系统、政策制定等方面,光凭当前水平的硬科学是拿不下来的。比方说重大问题的决策,除了要参考专家根据硬科学方法做出来的报告规划外(上述的博士论文应当符合此要求),还得有决策者的个人直觉或智慧判断(注意很多是智慧而不是知识在起作用,这种本事和创造性思维一样,那是非一日之功能够练就的!),我称之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我觉得我们现在所谓的科学管理也应当是兼顾这两方面的,现在有些定量的硬指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光凭这些还是不够的,还不是最终的管理;目前很多科研或教学方面管理的错误就在于将定量作为唯一的指标,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决策管理模式。多年前我就听说美国一家民间公司——兰德公司(用所谓软科学)预测了“中国将出兵朝鲜”,但当时美国的有关部门没有买下这个结论(据说要价几百万美元),结果打了一场不该打的战争,搞得美军至今还是怕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说明软科学在重大决策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博主下面还从夏禹龙等编著的《软科学》(知识出版社,上海 1982.6 版)一书中举例说明一下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在该书的p144页上提到未来城市发展预测问题,我觉得在近30年前能够这样建议还是预见性很强的:“以上海为例,它是我国经济的主要中心之一,是工业、科技、外贸的基地,人口密度高,市区面积小,工厂与民房犬牙交错......。因此,有的学者提出:应把单一城市发展成为组合城市,具体说来要适当扩大市区,重点开发浦东,积极建设两翼,扩展卫星城镇。不能拘泥于原市区141平方公里的范围,而应该在包括10个郊县在内的6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做文章,这样可以扩散市区过度集中的工厂和人口,使城市面貌得到较大的改变。” 另外一个例子是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规划某一地区能源发展的方向,首先对既有能源情况作系统的调查,从而选定重点发展的能源种类,再进行综合比较,最后对技术上的可行性、厂址选择等问题加以分析。结果选定了核能发电。其中核电厂厂址选择问题,该书列了几点必须考虑的几个因素:(1)远离地震、断层与海啸区。这是因为核燃料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具有较长的半衰期,核电厂一旦遭到破坏,将不堪设想。(博主按:这次日本地震造成了重大事故是否在选址上违反了这一条规定?)(2)人口愈少愈好。以防发生事故时,使居民受害。(3)水陆交通方便,有大量水供应。交通方便是为了巨型设备的运卸和人员来往。核电厂要放出大量废热,必须用水冷却。(4)离负载中心的距离。一般希望较近。
    最后说一句,软科学规划出来的东西要执行得好还得用硬科学的态度去落实,否则,像我们现在食品行业产供销这样不按照规矩来的话,再好的规划报告也是白搭的。如三鹿奶得了国家科技奖,但实际上生产时是加了三聚氰胺的毒奶,这就是祸国殃民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4967-457128.html

上一篇:夜读偶感12 “楚人未识孤妍 ,离骚遗恨千年”
下一篇:夜读偶感13 “还债讨债何时了”
收藏 IP: 124.78.212.*| 热度|

2 曹聪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