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20057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d200572

博文

仰望生物互联网的星空

已有 2958 次阅读 2014-3-11 22:14 |个人分类:IT|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互联网, style, color, border

最近总在思考,互联网会怎样怎样我们的生活,然后,发现海量创业公司已然在路上,确切地说是奔跑在路上,步伐稳健,前程似锦,两天没关注科技新闻,感觉自己已然落伍,让人感叹这个时代发展之快。

最近投稿总被拒,当然,我也只是曾经侥幸在雷锋网上发了四篇文章而已。自己的水平还是相当清楚,被拒实乃正常。看到有人评论说写互联网博客的好多都是互联网圈外人,难以了解互联网的真实面目。的确,这点不可否认,但当局者迷,圈外人的话有时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我发现现在科技头条大部分还是产品经理等来自一线的互联网人士。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不从事某行业,是没有资格说话的,即使说了,很多也是胡话。而作为在校的学生,我只能坐井观天了。但是,我想既然我喜欢写点东西,姑且当做自娱自乐吧,毕竟,坚持也是一种好的品质 。

在这梅花绽放的时节,探寻一下发展正如这个季节的生物互联网产业。

首先,我动用搜索引擎,想寻找点蛛丝马迹,然后,发现,几乎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bioweb.com.cn已经不能访问,但是根据其介绍也是一个门户网站。另一个以生物互联网为名的网站里也没有找到任何有意义的信息。然后,百度的新闻搜索结果里新浪财经里有一篇关于移动互联网促进生物科技发展的报道,网站创办人是吴广平,费了很大周折才找到这个网站,从内容来看,他主要做的是生物质能源,但是没有发现其有线上交易功能,姑且认为他的大部分业务在线下了。

1258_2

 

 

 

 

 

 

1250_1


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所谓的生物互联网(物联网),没发现有现在流行的互联网思维的存在,也看不到未来。那么,什么 是生物互联网呢?

许多人认为在当今,生物产业的产值很大一部分来自医疗产业的时代,生物互联网应该等同于医疗互联网,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么,提起互联网+医疗,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百度的虚假医疗广告,网上诊断,远程医疗,养生类网站,是的,它们大概还处在1.0时代。还有人会想到在线挂号,网上预约,对,这有点靠谱了。这都是已经实现的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健康福利。那么,互联网未来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什么呢?

现在的互联网创业,已经从单纯的自己做变为平台创业,这也是web2.0时代的特征,好大夫等网站的火热就是最好的证明。未来的基本的社区医疗很大程度上就可以由互联网时代的在线医疗(不仅仅是远程医疗)所取代。未来我们所享有的,应该是个性化的,当然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另外,还有用户的参与,这种参与,一部分来自用户的感觉记录,而更多的就应该是各种传感器,这就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可穿戴设备以及加装这类设备的智能手机等。

去年,许多人将其称之为可穿戴设备元年,很多创业公司,甚至互联网巨头开始把自己的可穿戴设备推上货架。绝大部分不温不火,他们还只是极客的玩具而已。今年将会有更多的可穿戴设备的出现,我们已经看到,手机创新者的苹果已经注册了可以使用耳机测量血压的专利。Iwatch也呼之欲出,可以看到苹果对于个人健康的重视,也对这一行业有志在必得之势。相对于一些运动性的手环、手表类设备,显然可以检测和医疗行业一样的血压等数据具有十足的诱惑力,这将是一种刚性需求。

举个例子:

 

自从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推动医疗法案开始,美国的医疗保健行业就成为了创业者创业的前锋阵地。至少,这家位于纽约的创始公司Oscar就押注了这一行业。该公司去年10月推出了符合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要求的新型健康保险交易所,消费者可以选择自身符合医疗法案的计划。Oscar经过两轮融资,已经筹集了高达7000万美元的资金,旨在推动融合技术、设计和大数据于一体的“人性化”医疗保健。

 

业务进入市场的头几个星期,Oscar就已经有了上千的客户,以及数千万美元的年收入。是因为健康保健行业比较性感,吸引人吗?不尽然,但Oscar进入市场的时机真的是正好利用了一个巨大的机会。

那么,爆发点会在什么时候出现,这是个问题,这应该由国家政策、产业成熟度、大众认可度等决定,就像最近疯狂烧钱的打车软件补贴之战,外力强行推动是难以达到效果的。但是,我们能看的到的是未来的趋势,互联网将越来越保证着我们的健康,并将我们的健康提高到一个现今国家领导的看护水平上,当然,前提是自己不放纵自己。

总结一下,生物互联网医疗在最近几年将要爆发,学生物的朋友要抓住机会,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马上就是黄金时代。而掌握新技术的公司将会大显身手,成为像互联网巨头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互联网公司也会有转型成功的,又一次成为产业的龙头与航母。生物产业的成熟也会使大家更关心科学,特别是生物科研的发展,自媒体也会蓬勃发展,未来的科技博客将很大一部分关注健康产业。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23545-775144.html

上一篇:从一次购物体验感受苏宁的转型
下一篇:中国科大开源镜像站的bioconda新镜像申请
收藏 IP: 218.2.22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