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gen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NAgene 我的博客都是随兴而发,随便写点感想。随便收录、修改完善。写不写我的名字怎么写,都没关系。如果改了,还写我的名字,请通知我一下。

博文

炒冷饭,贻害无穷, 评《中国博士质量调查》--顺便批研究生贬值说

已有 5633 次阅读 2010-9-2 09:4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 硕士, 研究生招生

炒冷饭,贻害无穷--评《中国博士质量调查》

--------------------------------------------

补充说明: 本文是我还没有看到众多网友对有关新闻博客的回复时写的。看到网友对该新闻的回复,以及网友对唐常杰老师《新导师首次招收多少研究生》一文的回复,我感觉还是有一些学校名额确实宽松。只是不知道宽松的学校占多大比例,所以呼吁广大网友对本人的另外一个帖子《为什么不同学校研究生名额差别这么大,请教育部给个说法?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8524予以支持,提供自己知道的各单位研究生名额方面的信息。

下面评论,权当研究生名额普遍紧张的前提下,对《中国博士质量调查》的批评。如果研究生名额普遍不紧张,权当下面是废话一堆,请原著作者和记者原谅。

-----------------------------------------------


研究生名额宽松,想招多少个就招,每个导师一年招十几个博士生,总共在校学生达几十人。这是几年以前的事了。作者拿着这样旧的数据,写出所谓的著作,大肆炒作。

我们先看看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现状,再想想这本书的害处。

本人就职的北京某985高校,(学术)博士生招生名额与导师人数基本相当,也就是说,1个导师1个博士生名额。硕士生,我们前两年的规定是,教授每年有两个名额,副教授一个名额。由于招生名额减少,教师人数不断增加(引进人才还是应该的),平均每个导师1.2个左右名额。我了解的北京大学,除极少数特殊人物外,每个老师也是只有一个名额。

凭个人印象,至少国内较好的学校研究生名额都不宽松。欢迎其他网友提供自己单位的信息。

如果说个别学校还有一个导师几十个研究生的情况,那是极罕见的,全世界多少代君王不才出了一个希特勒吗。在目前招生名额紧张的情况下,如果一年还能招十来个博士研究生,此导师在学校一定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的希特勒式人物。他(她)一人的兴旺意味着周围十来个实验室由于缺人面临关闭。

现在的主流已经不是名额太多,而是名额太少。现在,大肆宣扬2008年以前个别人物扩招的不负责行为,会造成严重的误导。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有关部门会进一步压缩研究生名额,也就会造成高校和科研单位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光杆司令。如果一个年富力强的导师没有学生,每年国家还要掏钱给这个导师发工资。这不是浪费吗。提醒教育部,如果要进一步压缩研究生名额,不如干脆把现在的高校教师开除一半。这一半人如果招不了研究生,留在高校也是浪费国家钱财浪费自己的青春。

顺便批评一下所谓的博士贬值说。大学生多了,大学生贬值了,博士生多了,博士生贬值了,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比例稍有增加,小木虫网站就有人喊,国家基金贬值了。

我们倒着看,先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本是高校科研单位研究人员实验室运转、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费用,现在竟然成了一个大荣誉,一个只能少数人独享的荣誉,拿到后可以高高在上的资本。稍微人多一些,就担心自己高高在上的资本受到威胁。如果基金资助率进一步提高,评职称不管用了,评奖不管用了,因为拿了基金并不代表杰出了。在一些人眼里,贬值啦。基金就是研究人员的研究经费,是用来做研究的不是用来评这评那的。

大学生,天之骄子。了不得,当然也多不得。但仔细想想,凭什么一些人可以上大学,另外一些人就是不能上,这公平吗! 高考成绩低一些,除了个人素质因素以外,还有中学教学水平的巨大差异、个人心智成熟早晚等很多因素影响。我国包括饶毅在内的很多高手,本科出自一般学校就说明了高考成绩差将来对社会的贡献不一定小。想想,如果那时候就喊贬值,把一些不好的学校砍掉,不许他们招生,饶毅、杨子恒现在也许都只能在家养猪了。多一些名额,就多一些人有了机会,改变人生走出大山的机会。

博士生是不是精英那只是一些人的主观判断,在我眼里,博士帽给了很多人更广阔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和博士生不能无限度扩招的理由应该是教师有没有精力和能力教好,导师有没有精力和能力指导好。毫无悬念,至少在自然科学,现在大学教师的水平普遍比80年代提高了很多很多(再早一代教师是被耽误了,不是个人素质差)。80年代国内所谓顶级学校又有几个人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呢,现在随便一个省属院校就有一批可以发表国际期刊论文的老师。现在老师们的能力可以放心。只有精力的问题,现在应该的是呼吁、督促导师们更加敬业,也不是限制招生名额。不负责的,每两年一个也不一定能指导好,负责的每年两个照样可以培养出保值的研究生。

-------------------

另请参考冯用军老师的博客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m/user_content.aspx?id=356153 周光礼《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可信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772-358534.html

上一篇:为什么不同学校研究生名额差别这么大,请教育部给个说法?
下一篇:论文应该投国外,尽管《33家图书馆联合对国际出版商大幅涨价说不》
收藏 IP: .*| 热度|

2 鲁雄 孙学军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