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的林城,暑气初敛,黔省师范大学一间堆满各种典籍的办公室里,副校长、水书研究权威、训诂学教授夏洪力正与研究生围坐桌前,就水书符号与古文字起源的关联展开深入讨论。桌上摊开着泛黄的水书原件、拓片以及水族古文字考释手稿,他时而指着水书中的“鬼画符”讲解符号演变,时而在稿纸上比对水书与商周象形文字的异同时,桌角的电话突然响起。
夏洪力抬手接起听筒,电话那头立刻传来川省赵教授熟悉而急促的声音:“洪力,有件急事得请你帮忙!汁邡那边新发现了一批古陶,经碳十四检测,距今已有5100年,比三星堆早期遗址的陶器年代还要早。更关键的是,部分陶片表面刻有特殊纹路,既不像常见的装饰性图案,也与已知的史前符号体系不符,我们团队研究了快半个月,始终没理清这些刻纹的脉络。知道你是水书权威,想请你过来从水书符号比对和训诂的角度帮着鉴别分析下!” 夏洪力放下笔,心里泛起好奇:“赵老,您也知道我毕生钻研水书,古陶刻纹虽与古文字相关,但能不能和水书挂钩,我得先看看才敢说啊。”
“正因为你对水书的研究无人能及,这事儿非你不可!” 赵教授的声音里带着急切,“这批陶器是汁邡市博物馆杨馆长他们在回澜镇玉皇村工地普查时发现的,一开始就觉得陶片质地、纹路像三星堆早期的,试掘后挖出不少完整器型,高柄豆、鸟头勺把都有,碳十四检测确定是 5100 年前的,说不定是成都平原最早的陶器了。”
夏洪力停下手中的活,认真听着。
“最关键的是那些刻纹。” 赵教授继续说,“队员们一开始就觉得刻纹不像是随意划的,三星堆考古队派专家过来交流,研讨会上唐教授第一眼就觉得,部分刻纹的笔触、结构竟和水族水书有些相似,还猜测可能是比甲骨文更早的原始文字雏形!可有人反驳,说水族文字主要在黔地流传,跟蜀地关联不大,讨论来讨论去没个结果。后来大家一致决定,必须请真正懂水书的专家来定夺,我第一个就想到你,你深耕水书几十年,说不定能从这些刻纹里找到和水书符号的传承线索!”
夏洪力想起自己多年前对水族水书的研究,那些古老符号里不仅藏着先民对水文、气候的记录,更保留着上古文字的原始形态,他顿时来了兴趣:“赵老,这事儿有意思!我最近学校里事情比较多……,”他边翻着记事本边说:“暑假以后可能会方便些,你看8月份怎么样?对了,能不能先把陶片刻纹的照片发我看看,我提前和手头的水书符号做个比对,也好有个初步判断?”
“太好了!我这就让助手把照片和考古报告发给你。”赵教授的声音松快了不少,“你过来后,咱们直接去博物院的专项研究室,杨馆长他们也会过来,一起把这些刻纹的谜题解开。”
挂了电话,夏洪力很快收到了邮件。点开照片,陶片上模糊的刻纹映入眼帘,有的是弯曲线条,有的是点状符号,还有几组看似无序却透着规律的印记。他拿出之前研究水族水书的资料比对,手指在照片上轻轻划过:“这些线条,会不会跟岷江流域的古河道有关?还有这些点,难道是记录水位的标记?”
接下来的几天,夏洪力一边处理手头的工作,一边反复研究陶片照片,心里渐渐有了些模糊的推测。直到安排好行程,他才跟李春燕提起:“春燕,川省赵教授邀请我去成都,帮忙研究一批古陶刻纹,你跟半夏也一起去,刚好放暑假,你带半夏在川省转转。我工作结束后我们再一起去看看她妈妈工作和牺牲的地方。” 夏洪力往沙发上一坐,“你记得跟她说清楚,别安排其他活动了。”
周五下午,半夏刚结束三周的实验室培训,匆匆吃完晚饭就拖着行李箱往机场赶。章金南听说半夏要去成都,他以为半夏是去旅游,也闹着要和半夏一起去,但是半夏一说,她跟舅舅舅妈一家去成都,他就泄了气。
本来半夏打算坐公交去机场,但是因为没有直达的轨道交通,公交车至少得两个多小时,章金南不能跟半夏一起去成都,他也订了一张与半夏时间差不多的回家的机票,叫了一辆出租车,两个人一起了机场。
另一边,李春燕早就算好了半夏的航班时间,特意选了比她早半小时到双流机场的机票。等半夏午夜走出抵达口,一眼就看见夏洪力和李春燕站在出口处挥手。
“舅舅舅妈!” 半夏跑过去,“你们怎么这么早就到了?”
李春燕接过她的行李箱:“知道你这趟累,我们早来半小时,刚好在这儿等你,省得你到处找。”
夏洪力拍了拍她的肩膀:“一路辛苦了,先去酒店休息,有啥事儿明天再说。”
三人打车来到李春燕提前订好的快捷酒店,折腾完躺下时已经快凌晨一点了。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夏的生物钟准时把她叫醒。她揉了揉眼睛,推开窗户,空气里带着淡淡的湿气,昨晚好像下过一点小雨。“比起魔都的闷热,成都的早晨舒服多了。” 她嘀咕着,换上运动服在酒店周围跑了一圈。
洗漱完去餐厅吃早餐,半夏刚端着盘子,就看见夏洪力和李春燕已经坐在餐桌前了。她笑着走过去坐下:“舅舅舅妈,早啊。”
李春燕正剥着水煮蛋,闻言抬头笑了笑:“早,半夏,多吃点,今天咱们要去春熙路逛街呢。”说着,她把剥好的鸡蛋放进夏洪力盘子里:“你也多吃点,补充补充营养。”
夏洪力瞥了眼盘子里的鸡蛋,皱了皱眉:“我不喜欢吃鸡蛋,你自己吃。”
“你看看你这一盘子,全是素菜,一点儿蛋白都没有。” 李春燕嗔怪着,指了指不远处的餐台,“要不你去拿几片肉?”
“不要你管。” 夏洪力嘴硬着,目光却落在了半夏的盘子上,里面就几片面包和一个煎鸡蛋。他立马换上关切的语气:“半夏,你这吃得太少了,多去拿点肉,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别将就。”
半夏笑着点头:“好,我等会儿再去拿点。”
按照计划,夏洪力周一才去和赵教授汇合,这两天就带着李春燕和半夏在酒店周围转转,周日再去看大佛。
周日上午,三人来到春熙路。李春燕拉着半夏走在前面,眼睛不停扫着路边的服装店:“半夏,你看这件连衣裙挺好看的,咱们进去试试?”
半夏跟着她走进店里,试了几件衣服,李春燕也挑了两件喜欢的。试完满意,她回头冲远远站在门口的夏洪力喊:“老夏,过来付钱!”
夏洪力手里已经提了好几个袋子,闻言苦着脸走过来:“我的工资奖金不都交给你了吗?你自己刷卡付一下不一样吗?”
“那能一样吗?”李春燕挑着眉,娇嗔地说:“你付钱,那是你给我买的;我自己付钱,那是我自己买的,性质完全不同!”
夏洪力没办法,只好认命地接过店员递来的 POS 机:“行吧行吧,你开心就好。”
回酒店的出租车上,夏洪力揉着胳膊,故作委屈地抱怨:“哎,每次跟你逛街,都得把我变穷一回。”
前排的出租车司机听见他们撒狗粮就笑了,回头插了句嘴:“大哥,看大嫂也不像没工作的,她自己也有工资吧?给老婆孩子花钱,那是幸福的事儿啊!”
夏洪力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李春燕和半夏也跟着笑起来,车厢里的笑声一路飘出窗外,融进了成都热闹的晚霞里。
周一上午的成都,阳光刚穿透云层,李春燕就牵着半夏的手站在旅游大巴旁,转头对夏洪力叮嘱:“你在博物院专心研究,我们娘俩先爬峨眉山金顶,再去黄龙九寨沟看看,随时给你发照片,让你一饱眼福。”半夏凑过来,笑嘻嘻补充:“舅舅,要是找到水族文字的线索,一定要先告诉我呀!”
夏洪力笑着点头应下,大巴缓缓开动,半夏扒着车窗挥手,脸上的笑意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这是她长这么大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更是妈妈牺牲后,她第一次踏足妈妈曾拼尽全力守护学生的四川。以前清明节踏青不过是城郊走走,如今车轮滚滚向前,窗外的风景从成都市区的高楼渐变成郊外的绿意,风里裹着湿润的气息,她的心像被轻轻揪着,既满是期待,又藏着淡淡的沉甸甸的牵挂。
沿途偶尔还能看到山坡上尚未完全清理的碎石,路边有些房屋的墙面还留着地震撕裂的裂痕,被蓝色的防水布简单遮盖着。李春燕察觉到半夏的目光,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半夏立刻扬起笑脸,假装专注地看窗外蹦跳的小鸟,她的手放在随身的小包里,指尖悄悄攥紧了妈妈旧照片,这是舅妈春节前给她的,照片上作为中学校长的妈妈,站在教学楼前温柔又坚定地笑着。
一路颠簸到峨眉山脚,换乘观光车往上走,山路蜿蜒,两侧的树木愈发葱郁,空气也格外凉爽。半夏牵着李春燕的手爬山,累了就歇会儿,看山间的猴子抢零食,她笑得前仰后合。登顶那一刻,阳光洒在金碧辉煌的佛像上,云海翻涌如浪,半夏仰着头,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既为这份壮观震撼,又悄悄在心里默念:“妈妈,你看,这里真的很美。”
离开峨眉山,舅妈陪着她们去了黄龙九寨沟。五彩池的水清澈斑斓,九寨沟的海子映着天光树影,半夏蹲在湖边碰了碰冰凉的湖水,指尖的凉意让她轻轻吸了口气。她拿着相机拍个不停,每一张照片都想好好保存。
晚上躺在民宿的床上,半夏翻看着照片,又摸出那张旧合影,指尖轻轻拂过妈妈的笑脸。她在小本子上写下:“8 月的四川,有云海,有彩湖,还有妈妈留在这儿的牵挂。”
这正是:蜀地传邀八月行,古陶破译赴蓉城。半夏初乘云里翼,新游笑逐蜀江晴。春熙购物情尤暖,笑把私房付此情。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乔中东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6948-151020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