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中东
《宿命》第二十五章 金南屡挂几多愁,幸得半夏伸援手
2025-10-30 10:59
阅读:1774

章金南始终没勇气向母亲坦白那糟糕透顶的考试成绩。虽然在李老师的督促下,他硬着头皮参加了全部 9 门课程的考试,但每次走出考场,心里都像被掏空了一样。期中考试失利后,李啸天曾提醒他:“尽量把卷子写满,老师多少能给点辛苦分。” 别的劝告他都没往心里去,唯独这句话牢牢刻在了记忆里。

对《中国近代史》这门课,章金南原本还有些了解。可偏偏期末复习时,老师划重点的那节课,他却在宿舍呼呼大睡。考前也没向同学打听,带着几乎崭新的课本就进了考场。更糟的是,这门课从他们这届开始,由开卷考试改成了闭卷。面对试卷,他原本记得的历史事件突然变得模糊不清。交白卷又不甘心,耳边回响着李老师 “写满卷子” 的话,他只能把每道题反复抄写好几遍。结果卷面虽然工整饱满,内容却驴唇不对马嘴。其他科目的答卷也大同小异。

某个炎热的正午,章金南游泳回来,发现信箱里躺着学校寄来的信,信封上的地址还是他自己写的。撕开信封,《中国近代史》6 分的成绩赫然在目,他既惊讶又困惑:老师到底是怎么给的这个分数?其他课程同样惨不忍睹,没有一门超过30分。他悄悄把信撕成碎片,扔进马桶,又冲了两次水,仿佛这样就能把糟糕的成绩冲进下水道。

收到考试成绩告家长书后,章金南每天锻炼完身体,就开始“认真学习”了。商雪涵看到儿子生活规律、还能坐下来学习,很是欣慰。可她要是知道儿子真实的考试成绩,会不会血压骤升呢?

按照学校规定,9月7日开学报到,章金南8月28日就早早回到了学校。他心里很清楚,开学第二周就要补考。他盘算着:只要补考能及格,就不会收到退学警告;没有退学警告,母亲就不会揍他。

然而现实很残酷。翻开课本,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却不知所云。分析化学和数理统计尤其让他头疼。幸运的是,《中国近代史》和《大学英语》补考勉强过关,但其他七门课依旧在三四十分徘徊,总评还是不及格。

七门主课不及格,还有三门实验课因缺勤未通过。9月30 日,教务办主任詹雅玲将退学警告通知递到学生办, 章金南的绩点未达学校最低要求 1.7,按规定需通知家长。

康茂萍摩挲着通知单,叹了口气说:“该来的还是来了。李老师考试那几天天天去督促他,还是白忙活了。” 两位主任讨论后,最终决定由康茂萍联系商雪涵。接到电话时,商雪涵很诧异:虽然知道儿子期中没考好,但期末成绩单怎么没见着?

国庆节后,商雪涵再一次来到学校。这一次她没有让章金南跟自己住五星级酒店,而是在学校旁边的连锁酒店里,仔细询问了章金南的学习情况。面对愤怒的母亲,章金南如实坦白了暑假撕毁成绩单的原因,还保证这学期一定好好学习,争取不再有新的不及格科目。他还告诉母亲,现在学的都是专业课程,任课教师都是本院的知名教授,对学生的要求和大一时不太一样。但他没说的是,自己现在心理上极度自卑,行动上早已自暴自弃。

商雪涵从班主任李啸天和康茂萍那里,了解到儿子上大学后的真实表现。她很想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甚至买套房子,留在魔都陪着儿子、盯着他,直到他大学毕业。可前有卢玉丽的前车之鉴,商雪涵顾虑自己不在家时,还会不会有 “婷婷” 之类的女秘书接近章达彪,她实在不敢相信章达彪的人品。为了家庭稳定,也为了将来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能继承他们两口子的所有财产,她不能长期留在学校陪儿子,只能回石城盯着章达彪。

思前想后,商雪涵来到学生办找到康茂萍,请她帮忙找个人督促章金南学习,还特意强调 “家里不差钱”。康茂萍又把章金南上大学后的情况详细给商雪涵讲了一遍,特别提到班主任李啸天的辛苦付出,以及最终效果不佳的结果。

不过康茂萍还是答应了,提议找一个学习好、生活习惯好的同学给章金南当 “学伴兼家教”,商雪涵当即同意。

其实这几天,康茂萍正为姒半夏的生活费和学费发愁。如果让半夏靠打工挣钱,肯定会占用大量学习时间;可怎么帮半夏,又不让她觉得是“施舍”、产生心理负担,成了康茂萍面前的难题。而给章金南找学伴这件事,恰好能同时解决两个问题:既帮半夏缓解经济压力,又能督促章金南学习,简直是一举两得。

康茂萍知道半夏一上午都有课,直到上午快下课,才通过飞信给半夏发了条消息,让她吃完午饭后来办公室一趟。

半夏来的时候,康茂萍也刚从食堂回来。她把 “帮助章金南学习” 这件事作为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布置给半夏,问她是否愿意。半夏当即把当天上午遗传学课上章金南的表现跟康茂萍学了一遍,还担心地说:“我怕章金南不听我的话。”

康茂萍随后又把商雪涵请到办公室,将半夏介绍给她,说:“这是姒半夏,班里的学习委员,成绩是全年级第一。如果您愿意,让她帮忙督促章金南学习最合适。”

商雪涵看着半夏:个子高挑,身材修长,心形脸搭配饱满的苹果肌,下颌线像精心雕琢过般流畅;皮肤在阳光下透着半透明的瓷质感,鼻梁高挺却不显凌厉,活像从文艺复兴雕塑里走出来的少女。再一听她成绩全年级第一,心里立刻就满意了。她刚要开口提费用,康茂萍便让半夏先离开了。

康茂萍说:“费用的事,我跟您单独谈。” 商雪涵先开口:“每个月给半夏一千元怎么样?”康茂萍心里却想:这点钱,一学期才四五千,连半夏的学费都不够。既然章家不差钱,必须让他们承担半夏大部分的学费和生活费。

于是康茂萍说:“您不能这么算。姒半夏平时做家教,一节课打底就要一百五,周末挣的钱都比一千多。再说,您要是自己来魔都陪读,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每月至少三千,再加上生活费,一个月五千都不一定够。如果半夏能帮章金南把成绩提上去,您省的可不止是这些钱。而且半夏付出的不只是时间,还有脑力劳动,要帮他梳理知识点、制定学习计划,这些都不是简单的‘看管’。”

最后,康茂萍和商雪涵达成协议:未来四个学期,若章金南不再出现新的不及格科目,且将上学期不及格的七门课(含实验课)分两个学年完成重修(实验课需完成实操才能获得成绩,无法短期内全部补考),章家每个学期给半夏一万元酬劳;后续根据章金南的学习情况,再决定是否继续需要半夏的帮助。额外约定:若在半夏的督促和章金南自身的努力下,章金南能考上研究生,章家再额外给半夏两万元作为奖励。

康茂萍特意强调 “章金南必须努力”,其实心里有个小算盘:如果章金南选择躺平,谁来都没用。学习不是别人能替代的,考试更不能。就这样,章金南有了专属的学习督促伙伴,姒半夏也彻底解决了生活和学费问题。

这正是:金南屡挂几多愁,母怯小三避校门。幸得半夏伸援手,同窗拭目待春温。

《宿命》封面.pn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乔中东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6948-1508077.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