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天中午,我在步行道上路过一个给行人准备的座椅。看见一男一女两个环卫工人正拿着两个一模一样的饭盒在吃午饭。那个男的夹了几片肉放到女的饭盒里,女的又把一块肉送到男的嘴里。这瞬间的甜蜜让我快流出了眼泪。看来浪漫并不是年轻人的私有财产,也不都是读书人的专利。有一次和做学生工作的同事小刘聊天,她说到了我现在的这个时候就非常幸福。退休了,不需要工作,每天一睁眼就有好几个毛爷爷接见,可以随时进行说走就走的旅游。我就给小刘讲了我那天在马路上看见的那对中年环卫工人的故事。我说:你看他们也很幸福呀!一个人的幸福感从来都与金钱无关,幸福并不是因为我曾经当过教授,也并不因为我衣食无忧。刘老师反驳我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生活就很多苦恼。他们那一瞬间确实很幸福,但是你要知道,在他们的幸福背后,还有多少的痛苦!他们为了省下一点儿钱,中午带饭,只能在马路边果腹。他们日常羡慕其他人光鲜亮丽,每天为房租水电发愁,你现在肯定想象不到,也没有看到。所以我们还是要教育孩子们好好读书,起码不要为了每天的穿衣吃饭而发愁。衣食无忧才是幸福的保证。因为生活是锅碗瓢盆,有了温饱才有诗和远方!
确确实实,现在的我,特别是多年生活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很难想象现在乡村人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前几年过年的时候,有人在群里发了一张一家可以买两吨煤的煤票。我看见了以后,马上说,这是假的!现在北方有暖气,做饭有天然气,谁家还用煤呀?康姐说,你在上海时间太长了,已经很不接地气了。现在很多农村取暖还是靠烧煤。
窃以为:幸福是实实在在的感受,而幸福感则来自对比。《隐入尘烟》中的男女主人公前半生忍受了很多痛苦,两个人被迫组成家庭后,不再受到哥嫂的“虐待”,两个陌生人互相扶持、互相关心、彼此惦记。在从互不认识到熟悉、再到相爱的过程中,两个灵魂逐渐融为一体。无论是贵英顶着寒风,怀里揣着热水,在黑暗中等待有铁的回家;还是有铁用沾满烧草灰的手将烤好的鱼,一片片送入贵英的口中;或者是有铁用麦粒在桂英手腕上印出六瓣百合。无不体现了两个淳朴的人的浪漫和幸福。他们的幸福源自内心的平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有铁和贵英盖起了自己的土坯房,饲养了可以下蛋的鸡,喂了过年可以吃肉的猪,小日子更加红火了。他们憧憬着,等到秋天丰收以后,可以带贵英去大城市找医生看看病,买一个大电视……。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底层劳动者的满足和幸福。虽然不能和村里的其他人比,但是他们和他们自己的过去比,幸福感显然是增强了。
前几天,遇到一个年轻老师。他本科在国内顶尖高校,研究生和博士后均在美国著名高校。读博和博士后期间,在CNS上发表了好几篇文章、小伙子不到40就成为了一所顶尖大学的长聘副教授。理论上讲这个年轻老师无论是学识、个人收入还是工作都已经超过绝大多数的同龄人,甚至是绝大多数的人。他应该感觉很幸福了。但是他告诉我,他感觉很不好。我问为什么,他说他感觉比其他人差距还很大,有很多人都比他强。他说,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他这个年龄已经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甚至还给我举了我们学校的一个年轻院士的例子。他认为他自己很失败。这让我很无语。山外青山楼外楼,世界上肯定有很多比我们强的人,哪怕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有某些方面不如别人。他这样比,怎么能够感觉到幸福呢?有榜样、有努力方向是对的。但是一昧地和世界首富比财富,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比成就,这样的人估计幸福感是缺失的。
今天早晨,远在哈尔滨的老同学大伟,给我发早安祝福的时候说:“人生最好,将满未满”。有人说:凡夫畏果,菩萨畏因。越是求,就越是得不到,妄念就会越重。我也听说过一些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最后奋斗了一辈子,毁于一旦的故事。所以求而不得的时候,就要放松心态,这时就会不求而得了。康德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其实也是这个道理。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天性,但是追求自己的幸福绝对不能不择手段,也不能太求完美。虽然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取得的成就可能会增加个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但是过分的追求最好,往往会使幸福感缺失。认真对待当下,幸福就会敲门,内心丰盈的人,无论身处何处,他都会幸福满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