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q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dqiao

博文

春节话吃喝

已有 3301 次阅读 2019-2-10 11:0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有人说,酒是好东西,在酒桌上,大家不分彼此。也有人说,酒那么好,为啥还要罚酒三杯呢?不管酒是不是好东西,大家都喜欢喝一杯,特别是在过年的日子里。我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几种面食、鸡蛋汤还有一个饮料。看看大家喜欢不。

西式面条

 

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我经常请德国朋友吃面条。当然不是Spagetti,而是真正的手擀面、刀削面、剔尖,甚至猫耳朵。虽然肉、菜等都是在超市买的,但是调料确实实实在在的中国的花椒、大料、有生姜。他们肯定是客气,因为我问他们我做的面条好吃不好吃,他们一定说非常好吃。但是讨论到哪里的面条最好吃的时候,他们一定说是意大利面条最有名。我就会说,中国的面条比意大利的Spagetti好吃多了,面条做得最好的是山西人。他们就撇撇嘴,显然不同意我的说法。意大利面条很可能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学回去的,后来他们和面的时候加了蛋清,所以就筋道了很多,再晒干了,就更有劲了。做卤的时候,加上奶酪,就有了奶香味,这样味道就与中国面条有了很大的区别。

前段时间,志彪老弟编致远文艺,让我写一段猫耳朵。为了体验生活,我就自己做的吃了几回,高粱面的、白面的、用蔬菜汁和成各种颜色的面的。吃了好几顿,就连南方出生的儿媳妇都说我做的面条好吃,但是我就是没有灵感,写不了有关猫耳朵的诗歌和散文。

元旦前,老婆因为药物过敏,每天在家白米粥,水煮白萝卜白菜。好不容易到了元旦,她也好些了,但是她不想去饭店。我说我就做一顿西餐吧。想起来在挪威海边吃的三文鱼,我就去超市买了几块,回来后,用黄油煎熟。再把切成片的蘑菇也煎熟。这时候加入洋葱,煮熟的胡萝卜、土豆块、西兰花,炒香。要注意,盐一定不要放多了。要放胡椒,但是不要放花椒。菜热了以后,就将煮熟的、用紫甘蓝汁和面做成的猫耳朵捞进菜里。最后加入色拉酱。

我为什么一直说猫耳朵呢?因为意大利面中有一种螺丝面,其实就是机器做的猫耳朵。这样的做法,我还没有给德国朋友试吃过,不过,平时不好好吃饭小孙女,那天表现很不错,自己吃了一大碗,也没有让人喂。


朋友,你流口水了吗?要不你自己试着做一次,要不哪天我们约起来!

 

莜面栲栳栳

 

我对莜面栲栳栳有特别的感情,不是因为经常吃,而是因为它的传说。

首先,从字面上解释,犒劳=栲栳。据说这是唐太宗李渊为了激励士气,按一个老和尚教的莜面的做法给士兵们吃,果然打败了隋炀帝,建立了大唐。不过,栲是植物的统称,栳是竹子编的器皿,蒸栲栳栳的器皿就是竹子做的,所以,栲栳栳是蒸它的器皿,也是可以解释的。

我记得小的时候,读过一本介绍雁北地区抗日的一些传说。八路军战士受伤以后,住进了老乡家。当时鲜有白面,老乡们平时仅以土豆果腹。为了给伤员们改善伙食,房东大嫂就将仅有的一点儿莜面,想方设法做成各种吃食,给战士们吃。有一天,大嫂说,中午又要吃栲栳栳了,伤员们非常开心,纷纷前来围观。只见大嫂用开水见莜面烫好,随手揪出一个个小际,在大腿上推成了薄薄的片,用手指一卷,放在蒸笼里,就成了栲栳栳。雁北地区缺水,大嫂的腿上,只有莜面经过的地方是白的,其他地方还有些其他色彩。我请朋友吃莜面栲栳栳,总会讲这个故事。竟然有一次,朋友非要到饭店的厨房,看看是否有厨娘在如此操作。

       莜面中含有很多各种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另外亚油酸的含量也很高,经常食用,可以降血脂,美容、减肥。

当然了,莜面栲栳栳可不是真的是在大腿上搓就的,我一般是在切菜刀的刀面上,将莜面的际子,用大鱼际使劲推成片,再卷起来。讲究一点儿饭店里据说是在陶瓷板是做的,现在有了压面机,人们也可以直接将面压成薄片,再切小,卷起后,放笼上蒸。


                                                          张玉梅摄影


假如你现在去内蒙、雁北或张家口地区领略乡村风光,看见大嫂的胳膊上有宽宽的一道白印,那可能就是做莜面栲栳留下的痕迹。愿意的话,进去尝一下,说不定比你在饭店里吃的更别有风味。


披萨

 

有一天中午,我、Hans-Peter、Peter和Ully相跟着去食堂吃饭。没想到,那天食堂关门了。据说,在各个实验楼和教学楼都张贴了食堂关门的通知,只不过我们没有看见罢了。Ully建议说去饭店,Hans-Peter说饭店太远了,我说,去我宿舍,我给你们做Pissa。其实那会儿我还不会烤披萨,但是饼子我也不会用德语说,就会说Pissa。

Peter就开上他的帕萨特,拉着我们几个就到了约1公里开外的学生宿舍。我们的宿舍每个人一间房子,里面有简单的洗漱池,但是厨房、卫生间和洗澡的地方都是公用的。因为公用,厨房比较大。我从冰箱里拿出一颗生菜,洋葱、两个西红柿全部切碎,打了四枚鸡蛋,放了2公斤面粉,加上盐,用油把花椒煸黑,擀成面放进去,用水把面和菜搅成糊糊。舀一勺,放到平底锅里,很快就看见饼子变颜色了,端起锅一颠,饼子就翻了一个个,第一个饼子就好了。我把这个饼子分了四份,每人一份,大家先垫着,很快就烫了十几张,大家肚子也圆了。

回实验室的路上,有一个PissaHut,我就说,马可波罗来中国的时候没有学会怎么把馅包到饼里面,结果就烤成现在这样了。Hans-Peter不以为然。过了几天,他就约我中午去一个意大利餐馆吃饭,他给我点了一个类似于韭菜合子的三角形面饼,里面的菜里有奶酪,味道确实不错。但是我们正规的韭菜合子也不是这样做的呀。我就说哪个周末去他家给他和他女朋友做几个。德国没有韭菜,哥廷根有宽叶的野生韭菜,农科院的老马曾经专门去采来给我包饺子吃。Duesseldorf没有野韭菜,我就买了一颗白菜和肉馅,在家就把馅调好,和了包饺子用的软面。去了他家以后,我把面分成一个个的小际子,擀薄,放上肉馅,再盖上一层薄面饼,周围压紧后,用盘子边转一圈,切下多余的面,饼子变圆了也好看了。整个过程看得他俩目不暇接。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学会了怎么将馅包到皮里。

有个周末,北京钢铁学院的小戴请我们全家去她家吃饭,主食就是披萨。她从中国商店买了豆芽,和肉丝一起炒香,然后再放上洋葱丝和奶酪,放在发过的面饼上在烤箱里烤熟。我这才知道披萨还有豆芽味的。除了奶酪的香味以外,还有浓浓的家乡饭的味道。

其实披萨原来就是意大利的穷苦人的可以携带的快餐,劳动间隙,点一把火加热一下就可以吃了。后来才登堂入室,成为一种大家都喜爱的美食了。你若去意大利旅游,最便宜的饭菜应该就是披萨了。但是假如你一天三顿都吃披萨,估计用不了一周你也会吃烦的。



回国后,我偶尔也会请朋友来我家烤披萨吃。我把发好的面擀薄,先在烤箱里烤硬,然后再依次放上火腿,用佐料伴过的青椒、胡萝卜、洋葱,最后是奶酪。好吃不好吃吧,但是料放得很足。哪天有空,我们约起来吧!

 

 

鸡蛋汤

 

1983暑假,路老师带我去采标本。阳泉市防疫站的同事从榆次接上我们往阳泉走。我这个吃货,路上就和司机聊,阳泉哪里有什么好吃的。

当时刚刚改革开放,路边有了一些卖饭的小摊。司机就告诉我,我们住的宾馆后面有条小马路两边,全是小饭馆。其中一家,西红柿鸡蛋汤就非常好喝。冲着他的推荐,我和路老师在宾馆安顿好以后,就急不可待地找到了那家小饭馆。点了一盘过油肉,要了一瓶啤酒。特别告诉小二,有人推荐他家的西红柿鸡蛋汤,给我们来一份。

山西的面食好,但是能拿得出手的菜可能就只有过油肉了。过油肉的做法很简单。里脊肉切成薄片,用鸡蛋和淀粉裹一下,放在七成热的油里将肉炒至变色后,沥油后备用。传统的配料有木耳、冬笋、黄瓜。当然我炒过油肉配料除了木耳以外,其他如青椒、蒜苔什么的都可以。这些准备好以后,炒瓢里再放一点儿油,将葱片、姜末、蒜片煸出香味后,加入过好油的肉,再放入木耳、冬笋和黄瓜片,炒熟后,有人喜欢撩点儿明油,但是我嫌腻,一般是放点儿醋。就可以起锅了。这家的过油肉软软的,很是入味。

盼望已久的汤终于上来了。几根榨菜丝调味,红红的西红柿配上绿绿的菠菜,黄黄的鸡蛋薄薄地飘在汤上面。虽然已经酒足饭饱了,但还是让人垂涎欲滴,食指大动。

吃完后以后,和老板探讨了一下鸡蛋汤的做法。老板说,烧水的时候,就要把姜丝和榨菜丝放进去,水开了以后再将西红柿煮熟,然后勾一点儿欠。这个时候再将蛋花轻轻地放入汤中。关火之前,先放醋。关了火以后再放酱油。老板还专门告诉我,如果煮一下酱油,整个汤就是一股酱油味,后放就只有汤的香了。最后,再用花椒油浇一下葱丝,这样色香味就全了。

 

汽水

上小学的时候,每逢暑假,同学们总要相约去晋机、汾机或者是太重的厂里去玩。不是厂子里的大型机器对我们这帮小屁孩有什么引力,而是他们免费的汽水对我们充满了诱惑。

我们三五个小朋友一帮,带着军用水壶。持枪的门卫解放军看见我们,也不管我们进进出出。进了厂门以后,遇到工人们就问,哪里有汽水可以打。工人叔叔们也很热情地告诉我们哪个车间的汽水可以冒泡,哪个车间的汽水是冰的。每一次,我们都是喝饱肚皮,打着嗝,唱着歌,背着满满一水壶汽水凯旋回家。

虽然,爸爸妈妈没有责怪我,但是他们在字里行间总是觉得我们这样做不好。不知道谁先发现的,市场上有了一种叫做桔子粉的甜味剂。妈妈就嘱咐爸爸买来给我们配桔子水喝。一小勺就可以配一大杯,味道就是好,有桔子的香味,还是甜的。除了没有汽,也不冰以外,味道不比那些大工厂的差。从此桔子水就成了我的最爱。

后来有了健力宝,我感觉就是我们小时候在工厂里喝的汽水,味道没有多大的改变。年前回阳泉,表哥请我吃饭,专门点了一份饮料,叫什么“维而康”的。那味道就和我们小时候在工厂里打的汽水味道一模一样。表哥告诉我,这就是以前矿务局给工人们的夏季饮料,现在成了瓶装的了,卖得还挺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6948-1161462.html

上一篇:一个班的符号在你心中扎根越深,爱就越深
下一篇:下雪了
收藏 IP: 58.247.22.*| 热度|

2 王莲芸 蔡小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