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TUciv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JTUcivil

博文

新的一年,全球治理难以令人期待

已有 2308 次阅读 2012-1-11 17:0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新的一年,全球治理难以令人期待

王元丰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岁末年初,世界很多媒体都推出了文章或专辑,对过去一年发生的重要事件回顾,对新的一年将要发生的事件进行展望。然而,在除旧迎新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更有必要把目光锁定在对世界和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特殊影响的问题上。那么,在世界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技术和文化等诸多的事件中,哪些对我们更具有重要影响呢?

    世界经济论坛在2011年年初发布的《2011年全球风险报告》应该对认识此问题有所帮助。这份报告认为:在未来10年内全球治理失灵和经济差异是所有风险中影响最大、与其他方面风险关联性最强的风险。

    全球合作与治理从未像今天这样显得如此重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绝大多数全球问题都不可能通过一个国家的行动得到解决。那么,过去的2011年世界在全球治理上的工作做得怎样?2012年在这个重要的问题上会有进展吗?

    观察全球治理有三个重要的切入点: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简称世界气候大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贸易谈判。由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上分歧巨大、无法达成协议,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于2006年批准正式中止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贸易谈判。因此,对于2011年全球治理情况,我们集中关注G20峰会和世界气候大会。

     G20峰会可以说是全球最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取代西方工业国集团G8峰会,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最重要平台。应该说从2008年开始的前几次G20峰会,在各国协调采取行动刺激经济、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趋于平稳,一些国家在如何处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等问题上态度差异很大,G20峰会越来越难以取得具有实质意义的成果。

    对于2011年的G20峰会,轮值主席国法国曾经寄予厚望,法国总统萨科齐期望戛纳峰会成为新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在这场峰会上对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货币体系进行重新设计。然而,由于希腊等几个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凸显,以及希腊政府在接受欧盟资助的议题上推卸责任,又在公投角力时立场反复,不但使得萨科齐的雄心不能实现,而且对解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个欧洲认为自己可以解决的内部问题,也没得到什么有力的推动。大多数国际通讯社都认为峰会以失败告终,有的媒体干脆以“一事无成的峰会”为题发表社论,表达对戛纳峰会的失望和不满。戛纳峰会暴露了二十国集团存在重大利益分歧,无法在全球经济面临重大危机时发挥领导作用。

    全球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影响重大,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自1995年以来每年举行一次会议,以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最终“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的目标。然而2011年南非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与各方立场差异巨大、争吵不断的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以及在世界金融危机中被忽视的2010年墨西哥坎昆世界气候大会类似,会议整个过程充满了各个国家为自身利益的讨价还价,而缺少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承担责任的勇气和精神。虽然会议最终取得小幅的进展,但正如有的专家所评论的那样:德班会议的结果是个“大家都不满意,但都可以接受”的结果。欧盟得到了由自身推动的全球减排新协议谈判的开始,发展中国家保住了要求发达国家承诺《京都议定书》第二期和绿色气候资金支持,而美国得到了一个事实上没有时间表限制的成果。几乎所有谈判集团都是德班会议的赢家,而地球,也许是惟一的输家!

    如果说2011年在全球治理上不令人满意,那么在新的一年中,全球治理会有新的进展吗?答案恐怕是难以令人期待!

    首先,2012年是世界很多国家的领导人更替之年,世界领导层将重新洗牌。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将有四个国家的领导人发生变化,美国、法国、俄罗斯将举行总统选举,而中国的领导人也将会更替。由于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人的精力被消耗在国内政治上,面临选举的领袖们必须顾及国内的情绪和选民的支持,他们在处理重大国际事务时将采取更为狭隘的、国家主义的立场,而这将会对处理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问题产生负面的影响。

    此外,目前全球治理平台的机制还不足以应对全球治理问题的需求。世界气候大会是193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的谈判平台,由于这么多国家在一起谈判,又没有约束机制,不但无法使很多发达国家和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愿意承诺履行减排责任,就连对于像美国不签署《京都议定书》协议和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这样不负责任的做法也是毫无办法。所以,国际上有种设想参照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模式,由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进行谈判,然后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然而,看看G20峰会的空泛议论而没有实质性的协议,就会知道即使采用G20峰会的模式,世界应对气候变化谈判也不会有什么令人振奋的结果!更何况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就是否坚持《京都议定书》本身就存在巨大分歧,完全改变谈判方式和框架,则是脱离现实和历史的!对于G20峰会的机制,在1999年诞生时发表的首份《G20公报》中指出:“G20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一种非正式对话的新机制,这说明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家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正式国际机制不同,它是一种非正式国际机制。正是这种非正式国际机制以及在这种机制下的工作安排,决定了当各国利益分歧较大、不能在全球和人类共同福祉达成共识时,G20峰会只能成为空发议论的场所!

    更为关键的,正如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巴桑乔在参加中国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讲演所指出的:当前世界的各个部分彼此猜疑、畏惧和不信任,这不是一个探索合作共赢之路的世界!达沃斯论坛主席施瓦布同样指出:我们的全球制度和治理架构建立在民族国家这一概念基础之上,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家利益而不是培养全球托管意识。

    因此,如果没有世界主要国家的领导人从全球角度思考、从全球角度谋划和从全球角度行动,而还是如施瓦布所说“愈发“本地化”和以自我为中心”,新的一年,全球治理不会有什么令人期待的进展!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1年1月11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6140-528047.html

上一篇:透视“占领华尔街”运动背后的结症
下一篇:世界性贫富悬殊难以减缓
收藏 IP: 123.125.236.*|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