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应设立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科学大奖
王元丰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随着2011年诺贝尔奖的陆续公布,中国科学家没有摘取国人翘首以盼的世界科学最高奖项的答案已经明确。前些天中国科学家获得2011年美国拉斯克医学奖在中国社会尤其是科技界中引起的热烈反响以及关于这位女科学家能否获得诺贝尔奖的讨论都已趋淡。但是很多人仍在思考:为什么这样一位在国内既不是博导、更不是院士的中国女科学家能够获得国外的重要科学奖?为什么中国科学家还不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这些发问和思考都是非常顺理成章的,对于中国科学的发展确实需要政府和社会进行深入的思考。但此时笔者更想借此提出建议:中国应该设立像诺贝尔、拉斯克奖一样,自己的有影响国际科学大奖。
中国的科技奖项大概是世界上最多的,其评奖方式、评奖对象与国际的科学奖项有很大的不同,其中的很多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很多的议论。但是尽管中国政府和社会团体设置了各种类型的科技奖,面向国际的奖励却很少。国务院设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是中国国家级的面向国际的科技奖励,不过从这个奖项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为促进国外科技工作者“与中国的公民或者组织进行合作研究、开发等方面”而设立的,不是真正意义的国际科学奖。而除此之外,确实找不出让人有印象的面向世界的科学奖了。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而且,中国科技也在世界科技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科技论文数量已位居世界前茅,中国的R&D(研究和发展)投入已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位。因此,中国已经有能力设立自己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科学大奖。
设立中国的国际科学大奖,有利于促进中国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和科技的发展。在中国设立面向全球科学家的科学大奖,可以为目前国内存在的奖励类型和项目太多太滥、评奖过程问题较多的国内科技奖励环境,吹进一股新风。这种奖励不是大家所熟悉、中国式的对奖励科技项目,而是奖励为促进科学发展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本人,这种奖励一定是真正聘请国际权威学者做评委,杜绝拉关系、找门路,使科学奖励真正起到激励人和鼓舞人的作用。设立面向全球科学家的科学大奖,能够在现有的科技奖励之外,迈出中国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一步!另外,设立面向全球科学家的科学大奖,可以让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更加近距离的以国际学者最高水平的工作为标杆,激发中国科技工作者与国际同行竞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国科技工作者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中国科技工作的发展。
设立中国的国际科学大奖,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扩大中国的影响力。改革开发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不得不承认对于中国的形象,国际上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而设立面向全世界科学家的科学大奖,奖励对科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世界不同国家的科学家,这是中国为世界科学发展贡献力量一种特殊方式,将会得到国际科技界和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和赞赏。另外,同体育、文化等领域的赛事、奖项一样,在中国设立吸引全球相关科学家参与的奖项,本身就是中国软实力的体现、更是中国影响力的一种传播。目前,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逐步走向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在世界科技界作用同样越来越大的中国科技,需要与自身地位相称的活动,这种活动不仅仅是承办一些重要国际大会,还需要有具有中国品牌的国际科学大奖!
设立中国的国际科学大奖,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合作,来共同面对人类的挑战。当前世界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疾病威胁等,这些已经不是某个国家、地区所独有,而是各个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更不是一个国家所能够完成的任务。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特别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而国际科技合作尤为作用重大。设立中国的国际科学大奖,对促进解决人类上述问题方面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予以奖励,本身即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合作的具体体现。21世纪的中国已经是世界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的科技不但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的科技发展不但要促进中国发展,还需要在促进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和谋划!
《环球时报》2011-10-2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