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塑造新质社会:论企业的社会价值
王元丰
新质生产力50人论坛秘书长
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近两年,随着ESG的兴起,企业的社会价值更加受到关注。但首先,我想抛出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思考企业的社会价值?是不是说,企业社会价值就等同于做慈善、做公益呢?其实不完全是。今年5月20日,我也参加了由蒙牛、腾讯、联想集团联合组织举办的“WISH2030美好大会暨可持续社会价值论坛”,会上发起的倡议是成立“520企业公益日”,把企业社会价值更多地落在了公益层面,这个论坛非常有意义,但还可以有更大的事业。
第二个角度是“科技向善”,也就是“Technology for good”。这个口号当然很重要,关注科技带来的伦理、隐私等一系列问题。最近,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一次访谈中也提到,AI的未来取决于它的社会价值。什么意思呢?就是AI要和社会建立新的契约。如果AI消耗了大量能源,却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那我们还有没有理由继续这样做?所以,他认为AI的未来必须考虑社会价值,但这依然是从科技伦理的角度出发。
而从ESG的角度来探讨企业的社会价值,这就是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思考了。从ESG的角度来看企业社会价值,可以从几个“R”来思考:企业的风险(Risk)、关系(Relationship)、声誉(Reputation)以及回报(Return)。这些ESG关注的维度决定了企业能够为社会带来怎样的价值,可以从更广的维度开拓社会价值。在践行ESG的过程中,企业通过解决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在不断创造新的社会价值。比如,有的企业利用先进的5G摄像头,帮助解决亚洲象保护等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有的企业用新的科技手段搞农村电商、给农村学校带去网课,助力支教、扶贫和乡村振兴。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ESG实践中,积极探索如何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和空间。
在这里,回应文章开始时提出的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的社会价值,是否仅仅体现在履行社会责任上?我认为,还可以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企业的社会价值——那就是在新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背景下,重新思考企业的价值究竟来自哪里?创造社会价值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
2016年达沃斯论坛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个概念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曾说过:“没有哪个行业能够不被这些力量所影响(No industry will remain untouched by these forces)。”而我想补充的是,没有社会的哪个部分将不被这些科技力量重新改变、重新塑造(No part of society will remain unchanged or unreshaped by these technological forces)。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也在持续变革,2016年日本政府提出"社会5.0"概念。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相比,社会5.0带来的概念和影响更为深远。日本不仅仅要用科技来推动产业升级和工业转型,更致力于改造整个社会。这一理念确实具有重要意义。日本政府认为,科技不仅带来了工业革命,还带来社会革命,将推动新社会的形成,将引领我们进入超级智能社会——Society 5.0。科技不仅仅是解决社会痛点的工具,更是重塑社会的关键力量。这为我们思考社会价值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于日本社会5.0是否成功,存在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它遭遇了早期失败,需要从中吸取教训。对此我不做评价,但我想指出,在利用科技塑造新社会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了前列。中国通过科技手段推动社会变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2024年末,新华社在总结硬核科技创新对民生福祉的贡献时,列举了诸多实例。从智慧医疗到远程教育,从智慧文化旅游到数智文博事业,科技正在全方位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体验。
科技革新带来了数字化生活,塑造了数字化社会,也催生了新质社会(Society)。以京东集团为例,它为我们带来了网上购物;美团与百度集团推动了餐饮业的变革;蚂蚁和腾讯则引领了支付革命。这些变化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科技不仅带来了数字化生活和新质社会,还孕育了一批新兴企业。例如,京东、阿里、腾讯、比亚迪、华为等科技企业,正是通过创造数字化生活而不断成长壮大,成为民营企业的领头羊。
因此,总结起来,创造社会价值至关重要。在塑造新质社会的过程中创造社会价值,不仅实现了经济价值,也使企业能够发挥其社会价值。腾讯、京东、阿里、比亚迪、华为这些企业,它们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身也不断成长,做强做大。
那么,如何在塑造新社会中创造社会价值呢?需要通过塑造新质生产力来实现。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提出快两年了,大家对它的理解还在不断加深。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并非传统的一般科技,而是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带来产业的深度转型,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新华社批准,我们于去年新质生产力提出的地方哈尔滨,在哈尔滨太阳岛企业论坛上,发起成立了新质生产力50人论坛,我担任秘书长一职。通过这项工作,我对新质生产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在思考,为什么新质生产力能够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企业转型?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其一:新质生产力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这种空间源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重要性。以共享单车为例,原本它只是一个机械系统(Mechanical System),但当我们为其加入全球定位系统、二维码支付信息系统这样的(Cyber System)后,它就变成了一个信息物理系统。这种转变使得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与以往大不相同,催生了自行车行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
CPS(信息物理系统)对各行各业正在带来深刻的变化。比如,我曾去过辽宁的一家服装厂,这原本是一个传统的服装企业,但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他们实现了服装行业的智能制造。再比如海尔的冰箱,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用户可以根据自家需求定制冰箱,企业则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个性化定制生产。此外,这些冰箱还能实现7到14天的网上送货服务。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能实现了节能减排。
所以,CPS新空间的出现,不仅在产业层面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销售模式,以及节能降碳和成本降低等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带来了全新的生活范式。比如,现在的网上购物,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新空间,才诞生了全新的产业形态,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便捷性。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完成购物。再比如,网络会议的普及,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身处世界各地的人一起开会。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入,还能在会议过程中自动录制内容,并转成文字整理出来,彻底颠覆了以往的会议模式。智能家居的出现,也为我们的身心生活空间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像是一个生活实验室。这些变化,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新质生产力的出现,因为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的深度融合,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还带来了全新的生产要素——数据。正因为如此,国家在2023年成立了国家数据局,推动数据要素的发展。国家数据局还制定了“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核心就是“上云、用数、赋智”,把数据真正用好,这样不仅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也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社会问题。具体的例子我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更关键的是,新质生产力还带来了全新的方法论。无论是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我们都不能只把它们当作工具来看待,它们其实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
大数据带来了“第四科研方法论”。科学研究的第一范式来自于最早从阿基米德开始到伽利略使其更加完善的实验方法,人们通过实验观察获得科学知识。而在牛顿、麦克斯维尔通过建立数学方程,用数学的公式来表达自然规律,通过逻辑推理能够得到新的科学知识,这是第二科研范式:理论科研范式。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由于计算机的出现,人们通过计算模拟自然界,可以获得新的科学知识,出现了第三科研范式:计算科研范式。当前,由于大数据的出现,人们不再依靠实验、理论推导和计算模拟,通过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也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个被称为第四科研范式。进一步,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推理又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这被称为第五科研范式(AI for Science)。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都授予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的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获得了物理学奖,虽然他本人表示更应获得计算机学界的奖项,但不可否认这种新方法范式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如今,随着大数据和AI的到来,我们通过数据的关联性就能获得新知识。这种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在民生、环境和社会等领域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另外,新质生产力带来新的经济。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生产领域,更渗透到生活和社会各个方面。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将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和生产力。目前,数字经济在我国GDP中的占比已达到42%。新质生产力带来了新空间、新要素和新方法,进而催生了新的经济形态。这种新型社会生产力将助力我们打造新质现代社会,甚至超越日本提出的"超级智能社会5.0"概念。这需要我们企业通过创新来创造新社会,实现新价值。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认为,企业的社会价值决定了其成败。在新时代,如果企业能够运用新质生产力、新质社会生产力来创造新质社会,就能带动社会创新(Social Innovation),从而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也发出了关于人工智能对社会创新的倡议。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大有可为。因为无论是在ESG的环境、社会和治理各个方面,特别是在能源和环境科技方面,中国企业都取得了重大技术创新,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数字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科技领域,中国企业也处于全球第一梯队,与美国企业并驾齐驱。此外,中国企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中国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有着深刻的认同。在国家层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美丽中国和和谐社会的战略与政策也为企业践行ESG,开展社会创新,创造社会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因此,ESG将使企业更具可持续性,而新质生产力与ESG的结合,将为企业发展新质社会生产力,塑造新质现代社会,提供更强劲的动力。中国企业在创造新质现代社会方面,必将大有可为。
新华网,2025年7月11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元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6140-149333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