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当在中学再学一点汉语拼音
如今,汉语拼音是在小学低年级学习的,小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就可以用普通话读准汉字的字音,从而认识汉字。认字是小学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任务,认识了字才可以读懂书本中表达的意思。
对于汉语拼音方面的知识,绝大多数人在读完小学之后,就没有再进一步地学习了,他们自以为已经全面掌握了汉语拼音,因此对于汉语拼音的认识,他们一直停留在小学低年级的水平上。
但是,关于汉语拼音方面的知识,决不仅仅是小学低年级的时候都已经讲授完了的。由于需要让小学低年级学生能够接受,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作出了许多简化,而大多数人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学习得够完整了。
例如,我们在教学声母的读法时,总是把“bpmf”等声母读成“玻坡摸佛”等,在拼音时也把b读作玻去拼音。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实际上,b只是玻字的声母,在拼音时,只是拿玻字的声母去拼音,而不是用玻字去拼。如果b用玻字去拼,那么bi拼出来的读音就是boi了。
又如,m只是摸的声母,在拼音时决不能把m读成摸,即把摸字的韵母一起带出来。如在拼音时把m读成摸(mo),那么ma就会拼出moa来。也正因为m只是摸的声母,所以,“呣”作表示疑问的叹词时的读音就是单独的阳平声母“m2”,即只是把上下嘴唇一闭所出的声音,而决不是与膜发音相同的“mo2”。
不少人就是这样糊涂的,例如,有人错误地批评《新华字典》是所谓“毒字典”,其中举出字典中所谓的错误之一就是“噷”字的读音。在字典上,噷字的读音是“hm”,他们说:hm的读音是“喝么”,“喝么”怎么拼?于是断定《新华字典》误人子弟,是“毒字典”。
这就是以小学低年级的水平去胡乱批判专家。在拼音时,h只是喝的声母,m只是摸(么)的声母,用语音学的说法,h和m都只是两个“辅音”,hm是两个辅音的连读,这种情况在欧洲语言中非常常见,而在汉语在比较少见。类似的读音还有hng(哼),表示不满意或不信任的声音;ng2(嗯),表示疑问的叹词等。
同样,韵母的发音也有类似于上面所说声母的情况。单韵母就是单元音,不会有复合元音的读音。而这种情况连许多语文教师也没有弄清楚。前些年引起广泛争论的关于韵母o的读音就是一个例子。在争论中,一些教师说o的读音是欧,另一些则教读窝。其实两种读法都不对,欧(ou)和窝(wo)都不是单元音,而o就是一个简单的元音即单元音,其读法是喔的韵母。
又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用注音符号来给汉语拼音字母注音,这是因为注音符号的历史更为悠久,早在民国时期都已经普遍用来给汉字注音,《新华字典》等字典在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的同时,也用注音符号注音。不少人不知道这一点,他们中有人甚至异想天开地怀疑这是不是“日语”。我们现在并不是让大家都去熟悉注音符号,而是应当知道这是历史上曾经用来注音的一套符号,如今海峡对岸还用它来注音。
又如,我们在小学低年级教小学生汉语拼音时,为了使小学生容易接受声调的不同,许多地方只是告诉他们四声是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而没有告诉他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的正规名称,这样,不少人就不知道这些音调的正规名称。我们应当知道这些声调的名称,而且应当知道一点这些名称的来历。
汉语拼音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是汉语拼音的一个最重要的用途,如何正确地使用汉语拼音在中外地名、人名等方面进行翻译,完全不是仅仅在小学低年级所学的知识能够充任的。
总之,《汉语拼音方案》是现代汉语中拼音时的基础,给汉字注音的问题并不是在小学低年级教学就能够全部完成的。我希望在中学学习语文的时候,应当有一篇课文,在中学生可以接受的高度上,把需要一般人知道的汉语拼音方面的问题讲得略微完整一点,仔细一点。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50123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