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鸡蛋中检出甲硝唑说起
前些天,看到一个媒体上说,最近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该市的一次食品的监督抽查结果,其中某超市提供的鸡蛋中检出了甲硝唑,含量为612微克/千克。按照规定,鸡蛋中的甲硝唑应当是不得检出的。显然,这批鸡蛋不合格。
有几个媒体在转发这个消息之后就讲述了甲硝唑对人体的伤害,接着大讲特讲甲硝唑伤肝,吃了这样的鸡蛋会对肝脏产生多大多大的伤害。
甲硝唑对于人的消化系统确实会有一些刺激作用,过量服用甲硝唑对某些人的肝脏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伤害,但是这批甲硝唑超标鸡蛋却并不会对人们的肝脏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危害。因为其含量实在太小了。这批甲硝唑超标鸡蛋之所以不合格,完全不是因为它可能会对人体产生直接的危害。
这批鸡蛋中简单被检出甲硝唑的浓度为612微克/千克。也就是说,每公斤鸡蛋中含有甲硝唑612微克,612微克就是0.612毫克,这是每公斤鸡蛋中的含量。
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口服甲硝唑的原因主要是牙龈肿痛,属于厌氧菌感染一类。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参与的百度健康医典对甲硝唑用量,有如下说明:“厌氧菌感染,每次500毫克,每天三次,疗程至少七天(每天最多不超过4克)。”每次500毫克,一日三次,就是1500毫克。
我们假定某人用量更少一点,每次只吃200毫克甲硝唑(许多市售甲硝唑片每片含量就是如此),一日三次,也就是600毫克。这样的摄入量应当对肝脏不会产生什么危害了。
而这批鸡蛋中的甲硝唑要达到600毫克的量,需要大约1000公斤鸡蛋。也就是说,一天吃1000公斤(按每斤8个鸡蛋计,共16000个)这样的鸡蛋,其中的甲硝唑含量才与一天吃三片甲硝唑片相等。而一般人一天只吃一两个鸡蛋,其中的甲硝唑怎么可能对人体有什么伤害呢?
所以,这些媒体指出含甲硝唑的鸡蛋有问题,不合格,这是对的,但是,说吃了这样的鸡蛋会人体健康特别是对肝脏产生伤害,则是不对的。
那么,人们就会问,既然这些鸡蛋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的伤害,为什么会要判定这些鸡蛋不合格?它们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甲硝唑是一种合成的抗菌药物,与其他合成的抗菌药物和天然产生的或经过人工修饰的抗菌素(抗生素)一样,都有着杀灭某些特定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作用。各类抗菌素都是如此,只是被杀灭或抑制的菌种或其他病原体的种类有差别,杀灭或抑制机理也有差别罢了。
但是,细菌和病原体也是千差万别,而且在不断地变异。低剂量的抗菌药物会杀灭某些对于该药物比较敏感的细菌,而让对该药物不很敏感的细菌存活下来。所以,长期的低剂量的抗菌药物的作用等于是在帮助细菌进行对于该抗菌药物的筛选,把对该药物敏感的菌株淘汰掉,存留下对此药物不敏感的菌株。长此以往,该药物对于此类细菌的抗杀灭或抑制作用就越来越差。这就是所谓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问题。
例如,过去我们一般的细菌感染注射青霉素只用10万单位,用肌肉注射,效果就很好,现在需要300多万、500多万甚至800多万单位,通过静脉输液,效果也不怎么好,就是细菌越来越耐药了。这样的问题,对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存在。这就是长期使用低剂量的抗菌药物的危害之一。
这个问题,对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存在,所以我们必须谨慎使用各类抗菌药物,不使我们长期处在有低剂量抗菌药物的环境之中。
从原则上说,只要我们使用抗菌药物,就一定会有抵抗这种药物的细菌存留下来,就一定会筛选出抵抗这种药物的菌株。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这样,我们与细菌会始终处于竞争的状态,只要我们应用抗菌药物,细菌总会不断产生抗药性,旧的抗菌药物就有可能被淘汰,因而我们总需要不断研制新的抗菌药物。
研制新的抗菌药物需要很长的时间更需要巨量的金钱。所以我们需要正确使用各类抗菌药物,尽可能使得出现抗药性的细菌菌株出现得晚一点、少一点,从而使得各种抗菌药物能够使用更长的时间,不使它们在与细菌和竞争中过快地被淘汰。
为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做到,不要滥用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的结果之一是使得抗菌药物污染环境,使得环境中到处存在低剂量的抗菌药物,从而在更多的场合进行耐药细菌的“优选”工作,使得环境中抗药的细菌越来越占优势。在养殖业中不适当地使用抗生素的最大危害就在这里。
对于医生配给患者的抗菌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地按照规定使用药物,不多用、不少用。
人类与病原菌的对抗是长期的无休止的竞争,每一个人都应当负起自己的责任。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485018.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