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个人奋斗、知识改变命运,这也是我三十年特别是近二十年人生经历的体验。时代在变化,改开初期小本经营就能发家致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仅娃哈哈、万向、新希望这些民营实业巨头难以再次出现,即使BAT这样的知识新贵基本上也形成了市场垄断,后来者难以有一席之地,如果说阶层固化,这是阶层固化。另一方面,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高昂的不动产价格,已经 逐渐对外省人非常不友好,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固化。大约08年以前,一线城市的不动产价格还不是非常不友好,那时候普通的外省子弟,咬咬牙按揭买房,现在如果把房一卖回原籍的话,基本上都可以财务自由了。但是随着人口越来越多,一线城市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家境一般的外省人也越来越难以逾越,从某种意义上这同样是固化。
但是,另一方面,现在年轻人的机会应该更多。2000年以前高等教育还是精英教育,90%以上的人都是普通农民与非技术工人,有才华的年轻人也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考不上大学。虽然那时候似乎更多的人可以自学成才或者实现逆袭,但更多的人实际上被埋没了。
如果说过去很多人考不上大学是因为调皮捣蛋,但本身还是很聪明,金子总会发光。最近十几年,高等教育迅速普及化。考不上大学的只能说是因为智力平常(甚至平庸)或者实在缺乏学习精神和习惯。实际上很多大专生的智力和刻苦精神都远不如过去的很多低学历者。一般情况下,受教育水平低下的年轻人大部分也处于社会的中下阶层(虽然某些重体力劳动的收入可能较高),同时低学历、低收入的社会中下层结婚较早,生育水平仍然较高,家庭难以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
虽然政府一直致力于教育资源的均等化,但是学校教育不可能完全取代家庭教育,这些孩子本来天赋平平,又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必然是所谓的“寒门难出贵子”。
过去的寒门贵子,实际上也反映“耕读之家”的传统文化。虽然很多家长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自身学历不高,但还是或多或少的属于“书香门第”,孩子不论是遗传还是家庭教育环境的基础都还不错。七八十年代或更早的高考落榜生放到现在很多都能上不错的大学,他们的孩子很多还是有天分,同时从小受到的比较好的家庭教育,从而可以是“寒门贵子”。
而现在的低学历家庭其家庭教育环境普遍更差。所以说不重视家庭教育必然会造成知识与财富两级分化的代际积累。当然社会中上阶层生的孩子太少,所以对孩子过度关注,这也是一个教育问题。
在少子化恐慌的背景下,鼓吹自由生育,甚至奖励生育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所谓的鼓励生育必然会使社会中下层的生育水平进一步增加,一个家庭不是一二个,而是两三个、三四个小孩,家庭教育资源本身有限,每个孩子能平均得到的更少,即“输在起跑线上”,甚至这些孩子在DNA层面已经落后了。为了自己的生育自由,而不顾孩子将来的发展条件,这种多子多福、重男轻女观念是封建糟粕,是需要加以清除,而不是赞扬和鼓励的。
实际上,西方国家鼓励生育政策效果并不理想,无疑都加剧了婴儿在社会中下阶层加速集中,进一步加速了社会的不平等与混乱。而日本则是另外一种情况,随着妇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职业生涯与回归家庭相夫教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造成多数妇女晚婚晚育,甚至接近15%的终身不婚。而养家糊口的经济负担,使低收入的日本男性恐惧结婚和承担家庭责任,日本男子的不婚率更是超过了1/5。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95119-112987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