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求”的意味
本无心也不敢触碰哲学方面的话题。记得有一次,有位同事手里拿着一杯酒问我酒杯里面是什么,我说就是酒啊。他说,你不是用哲学在思考和回答问题!这事儿给我留下了很深的“阴影”,让理工科出身的我有些谈“哲”色变。
最近身边的一些事情,让我的脑海中不停地冒出来两个字“无求”。这个词语出现在我的字典中有些蹊跷,因为它并不来自哪本名著或名人名言中,而是我从电视剧中听来的。那是在2008年《新上海滩》热播的时候,剧中冯程程的老爹冯敬尧在书房舞文弄墨,写的是“无求”两个字。写罢,他面带难以琢磨的微笑,意味深长地说:“有了才会无求。”
对于冯氏这种非常直白的解读,有些人会不理解,会抵触。我也非常鄙视冯氏不择手段地谋取利益的做法。但是,对于他的“无求”解读,在一定条件下,我认为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我相信,有着不同生活经历、处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会对“无求”的理解存在着天壤之别。说到“求”,一般都会认为是追求一种物质上的利益。这对于我们长期以来提倡的“奉献”甚至是“无私奉献”的精神相背离。而“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说法,更是让不少崇尚精神财富的人鄙视这种过度的“求”的行为。
然而,对于适度的、合理的“求”,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平常,我们不是也常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古代的坐姿是把膝盖跪于地双足垫于臀下,所以时间长了比站还累)吗?当有的人为某种利益而努力奋争的时候,你是在嘲笑他们没有坦荡的心态,还是给予一份理解包容甚至是帮助呢?社会物质分配上的不均衡是若干不均衡问题中的一个,也是最为严重的一个。既得利益者不应该只是站立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别人的问题。换位思考做得越彻底,就越能体会和理解。
前几天,一位同事与我们分享了于娟《活着就是王道》中的一些话语。读着那些文字,让人不禁心里沉重了起来,继而对当前的状况感到一种满足感。但是正如白岩松所说,于娟的故事会让大家停下来想一想,过一阵子一切都会照旧。
因为生活还在照旧。在“求”的问题上,我想,“拿得起,放得下,勇争取,抓机会,走正道”, 这样应该是没有错的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