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jertaij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ojertaiji

博文

博士究竟该怎么读?

已有 12993 次阅读 2011-6-23 16:5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所以在现实中经常碰壁。。。但理想主义者里面,也分乐观和悲观两种,还好,我比较偏前者。在一个你不可能改变多少的大环境下,只能问自己能做什么。

不能期望每个人都以理想主义者的要求来对待自己,但是相信选择读博的人当中,许多是想学到东西的。下面记录的是我从曾经犯过的错误中了解到的,希望对读者有帮助。

1. 要相信规定的要求对自己是有利的,包括SCI影响因子。
   对于整体科研水平不高的内地大学,提出SCI影响因子大于n的要求,有点拔苗助长。压力可能是从下而上又从上而下的。但是无论它来自哪里,它已经实实在在的在那个地方了。同学们肯定到最后都会努力去达到这个要求。如果说能够将早期抱怨的时间省下来,投入到真正的学习中,岂不是更好。

2. 要相信自己是能够做出东西来的。
   11年前,我第一次看到MIT的公开课的时候,也第一次体会到差距。往后,这种差距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和强烈。当一位华盛顿大学的博士将我两年来没看懂的文献,20分钟讲清楚时,对国外大学的膜拜到达顶峰。很自然的,我开始反思,开始推荐大家到国外读书。但是,又经过两年,我发现没有一位海外博士给我指出了我课题的正确方向。最有效的两句提点来自自己实验室的老师和师姐。到现在,我可以这样说。创新的能力埋藏在每个人身体里,如果海外博士不去努力思考,他也是做不出东西来的。未知事件前,人人平等。海外博士相对我们的优势,是他们有许多高水平的专业课,在课堂上被逼着思考。由于那些时间的付出,使得他们有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对于按照科学规范发表的文献,能够很轻松的看明白其结构和思路。所以,如果大家花时间膜拜海外博士,不如多花时间思考自己的课题。

3. 要多问问题,多看书。
   博士生研究的东西已经非常专门化了,所以你问的问题,也许身边许多人都回答不了。但是一定要问。侥幸问到一个懂的人将会少走许多弯路;假若问的是不懂的人,你可以了解不同人对这个问题的思维方式。其实,到了博士阶段,如果还是以知识正确与否来判断,就有点不够境界了。重要的是想象力,差异来自思维方式。看书,看文献,也是这样。侥幸看到一个回答自己问题的人,你会有遇到知音的快感;假若不是自己的问题,尽量去理解人家的思路,如果看不懂尽快掉头。

4. 不要在自己不懂的问题上纠结太久。
   唔~!要知道大部分时间指引自己前行的是自己的心灵。一个人也许一辈子都回答不了他的问题。问问题的是大脑,解决问题的是心灵。看不懂一篇你认为对自己很重要的文献的时候,会很烦躁,会很灰心。伤了心便挫了自己的锐气,实力也会大减,时间也被浪费。如果真是看不懂的问题,问不到人,也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更多文献解释,那就掉头吧。换一个更简单,可以实现的目标。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绕了一圈,看不懂的问题就懂了。

5. 一定要找一个心灵的依托,好好珍惜。
   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每个人的依托是不一样的。看到有人说,博士阶段只能靠老公养了。我想说,她其实是博士中的幸运者。对于许多女生来说,找到另一半就是自己一辈子最重要的事。虽然是时代知识女性,内心总会有个芭比娃娃。然而,由于知识太丰富,思维太理性,可能会让爱的道路变得有点崎岖。一直以审视的眼光观察世界和别人,没想到可能最难看清的是自己。对于男生,可能事业和家庭都不能少。知道了博士毕业以后要做什么,是博士阶段最大的收获。这个心灵的依托,找到了就好好珍惜,她会在困难的时候给以勇气;没找到就吃好、睡好、身体好,“生命不息,寻找不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89222-458436.html

上一篇:有时间就看的视频(电路综合)
下一篇:Gustav Doetsch(现代Laplace变换理论的奠基人)
收藏 IP: 115.156.228.*| 热度|

7 陈斌 文双春 孟凡 邱嘉文 李少岩 wgq3867 重阳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