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林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研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森林可持续经营;植被恢复与重建;困难立地造林;沙漠化防治;抗旱保水造林;油松经营;经济林有机栽培;全生态经营;数学生态学;近自然林业

博文

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对策及建议

已有 5106 次阅读 2012-5-5 18:00 |个人分类:原创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刺槐人工林, 经营对策, 辽西地区

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对策及建议

张连翔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辽宁建平,122400

 

  要:在扼要介绍刺槐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该文就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经营对策中的品种选育、刺槐育苗、刺槐造林、抚育管理、采伐更新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详尽阐述,并就如何实现“刺槐产业”和“刺槐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问题,从政策推动、产业拉动、科技支撑和良种繁育诸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林业”思想指导下,刺槐这个业已“乡土化”了的多功能外来树种,必将对辽西地区生态安全保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关键词: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森林经营;刺槐产业;刺槐经济;和谐林业

 

1  写在前面——纵论刺槐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原产美国东部的阿柏拉契亚山脉(Appala chian. Mt.)和奥萨克山脉(Ozank Mt.)一带,欧洲、非洲、日本均有栽培,隶属于豆科(Fabaceae)蝶形花亚科(Paipilionatae)刺槐属,全属约20种。1601年由法国宫廷园艺师鲁宾引种到法国宫廷庭院种植。18771878年,中国驻日本副使张鲁生先生将刺槐种子带回南京种植,取名“明石屋树”,当时只作庭院观赏,很少有人知晓。1897年,德国入侵山东半岛以后,从德国引种刺槐并在胶济铁路两侧大量种植。因刺槐这一物种来自国外,故常被人们称为“洋槐”或“德国槐”,当时在青岛亦称“琴树”,青岛也因此有了“洋槐半岛”之称。刺槐于民国时期作为行道树开始在北京种植,1949年建国后,刺槐被迅速推广开来。目前在我国,刺槐栽培面积已达150hm2,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家喻户晓的“乡土化”了的老树种了,并出现了不少地方栽培类型。其栽培空间已扩大至北纬23°~46°、东经86°~124°范围内的28个省(市、自治区),以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为刺槐栽培的中心区域,垂直分布最高可达海拔2100m

刺槐系属落叶阔叶乔木,树高最高可达30m,最大胸径达110cm。树皮深纵裂至浅裂,灰褐色至黑褐色。小枝光滑,无顶芽,具柄下芽。小叶725枚,长1.55.5cm,窄椭圆形或卵形,质地薄,两面平滑无毛,对生或近对生,全缘,有小托叶。在总叶柄基部常有2个大小、软硬不等的托叶刺。蝶形花,腋生总状花序长1020cm,花冠白色,有清香气,花序轴细而下垂,雄蕊10枚。荚果扁平、带状长椭圆形,长410cm,沿腹缝线有窄翅。种子扁肾形,褐绿色、紫褐色至近黑色,常带较淡色的斑纹。46月开花,79月荚果成熟。

刺槐系喜光树种,不耐蔽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不很耐寒冷。原产地为湿润气候区,年均降水量10001500mm7月份平均气温20.026.5℃,1月份平均气温1.77.2℃,全年无霜期140220d。在我国年平均气温 814℃、年降雨量500900mm的地区,生长良好,干形通直;在年平均气温57℃、年降雨量400500mm的地区,幼龄刺槐及13a生枝条常遭受冻害,树干分叉早而弯曲;在年平均气温低于5℃,年降雨量低于400mm的地方,地上部分年年因冻害致死,翌春再重新萌发新枝,多呈灌木状态。

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沙土、壤土、粘土、风化石砾土甚至页岩矿渣堆上生长,最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对土壤酸碱度也不很敏感,无论在中性土、酸性土抑或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土上皆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当底质过于坚硬粘重、排水通气不良时,生长受限。刺槐在土壤水分充足时生长快,干形直。但它并不耐水湿,当土壤积水或水分过多时,常发生烂根和紫纹羽病,重者招致整株死亡。刺槐还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石质山地,其抗旱性超过臭椿,在沙荒地区胜过加杨。但在久旱不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会出现枯梢甚至大量死亡现象。刺槐怕风,栽植在风口处时生长缓慢,干形弯曲,易发生风折、风倒、倾斜或偏冠。

刺槐为浅根性树种,侧根发达,萌芽、萌蘖性强。一般在距地表3050cm处发出数根粗壮侧根,根深可达14m,也有深达68m者。水平根系分布较浅,多集中于表土层550cm范围内,交织成网状,呈放射状伸展。刺槐的水土保持能力很强,一株14a生的刺槐,可截流降水量的28%37%,其根系可固土23m3

刺槐共生有根瘤菌,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每亩刺槐每年可固定土壤中的氮素 3.313.3kg。有来自美国的报道称,与刺槐并列栽植的几种阔叶树,越是靠近刺槐的树,树高和直径都较大。进一步作土壤分析表明,邻近刺槐的土壤含氮量为0.196%,距刺槐越远,土壤含氮量越低,距刺槐22.6m处的土壤含氮量仅为0.09%。我国河北省营造的柳树与刺槐混交林,每亩蓄积量为13.72m3,超过柳树纯林63%,也超过杨树纯林30%以上。在河北省海滨林场沙丘地上,19a生北京杨与刺槐混交,每公顷木材蓄积量达135.7m3,而相同条件下的同龄北京杨纯林为101.1m3,刺槐为125.7m3。另据河南洛阳林科所调查,在生长极差的15a生核桃纯林中引入刺槐进行林分改良,使核桃生长加速,树冠迅速扩展,并逐渐开始结实。通过对29个树种不同混交方式试验林的调查测定,筛选出白榆+刺槐、臭椿+刺槐、绒毛白蜡+刺槐、杨树+紫穗槐等混交模式,诸模式造林后15a林地材积总生长量明显高于各树种纯林,林地肥力明显提高,林地020cm土层土壤盐分含量普遍低于0.1%,而对照林的盐分含量高达0.457%,混交后抑制土壤返盐效果十分明显。

刺槐木材属硬杂木,材质硬重而坚韧,木材超负荷时的破坏面呈纤维状犬牙交错,破坏过程时间较久,当所受负荷达到抗压极限强度的70%以上时,就产生咯吱咯吱的警戒响声,压力持续增加,咯吱声可传至数米之外。这种优良特性最适宜于作矿柱、坑木用材,以及桥梁构件、机械部件、车轮、车轴、工具把柄、运动器材等。此外,刺槐木材还具有非凡的耐磨和耐腐性能,适于作地板、滑雪板、木橇、农具零件、枕木、家具、民用建筑用材,以及水工、土工、造船、海带养殖等用材。刺槐枝桠、树根易燃,火力旺,发热量大,着火时间长,是上等薪炭材和木质生物质能燃料。

刺槐不仅产叶量大,而且叶中含有高比例的氮以及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故可用其压沤绿肥和作为畜禽的蛋白质饲料。据分析,刺槐叶粉粗蛋白含量为17.82%、粗脂肪2.78%、无氮浸出物42.85%、粗纤维11.17%、矿物质14.60%、钙1.91%、磷0.17%2kg青干槐叶相当于1kg豆饼的蛋白质含量。另外,树叶中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尤其是胡萝卜素和VB2含量丰富,赖氨酸含量高达0.96%。采集树叶一般以78月份为宜,此时采叶既不影响树木生长,又能保持树叶青嫩,营养丰富、质量高、粗纤维少。采叶时只采集每根枝条下部的2/3部分,采后要马上晾晒,并及时进行加工粉碎贮藏。粉碎时,猪饲料使用底孔为2mm的箩,鸡饲料使用底孔为1mm的箩。树叶粉饲喂畜禽时,猪饲料按8%15%掺入,鸡饲料按3%5%掺入,可收到增重快、饲料报酬高、节省粮食等效果。

刺槐是罕见的大花量树种,刺槐花稠密芳香,泌蜜丰富,蜜质优良,堪称上等,属主要蜜源植物。畅销于国内外市场上的槐花蜜,具有香味适度、水白透明、质地浓稠、不易结晶、甘甜鲜洁、芳香适口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欢迎,其出口价格一般高于其它蜜25%。辽西地区刺槐分布广泛,既有块状散生,又不乏成片、成坡、成沟集中栽植者,与荆条一起构成本地区养蜂业的重要蜜源。刺槐5月中旬开花至5月末结束,花期约1015d,主要泌蜜期710d。刺槐开花顺序由南向北推移,平地(原)先开,山区后开;浅山先开,深山后开;阳坡先开,阴坡后开。花期交错,相对延长了花期,有利于蜜蜂追花采蜜,增加产量。刺槐花期无暴雨、大风,光照充足,气温高(2025℃),泌蜜好,一个花期每群蜂可采蜜1020kg,最高可达30kg以上。另据调查,每千克刺槐花(鲜重)泌蜜含糖量为10.7g413a生中等密度刺槐林每年每公顷可产蜂蜜5.752.8kg。此外,鲜花浸膏尚可用作香料。

刺槐结实早且产量丰富,36a生幼树即可开花结实,每隔12a为一丰年,1540a生时,大量结实,40a后结实量逐渐衰退。秋季刺槐荚果由绿色变为赤褐色,荚皮变硬呈干枯状,显示种子业已成熟,可适时采种,并经日晒、除去果皮、秕粒和夹杂物,取得纯净种子。荚果出种率为10%20%,种子千粒重约为20g,折合每千克46700粒左右,发芽率80%90%。刺槐种子含油率高达12.0%13.9%,种油可供制皂和油漆等原料。刺槐树皮纤维韧性强并含鞣质,可用于造纸、编织和提炼栲胶等。

刺槐树冠浓密,生长快,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仅次于桉树的最重要的速生阔叶树种之一。刺槐栽植后第26a是树高旺盛生长期,每年高生长量可达1.02.5m,持续34a左右。直径的旺盛生长期出现在510a间,年均生长0.92.7cm,较好立地条件下的旺盛生长期持续时间长。材积生长的旺盛期出现在1520a以后,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能保持到40a以上。

刺槐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刺槐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并含有其它多种活性物质,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或饲料填加剂。此外,刺槐花中刺槐苷含量为0.5%5.0%,刺槐苷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因此刺槐花又是值得开发利用的药用资源。刺槐花入药具有消痈治痔、健胃通肠等功效。槐花果实能止血、降压。根皮、枝叶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花中含有的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橙花醇、芳樟醇、苄醇等具有养颜护肤功效,是一种难得的保健护肤佳品。

由此可见,刺槐浑身是宝,既可用来营造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水保林、饲料林,还可用作发展蜜源林、肥料树、城镇和公路绿化,不可多得。另外,百余年的栽培实践还证明,刺槐在我地区基本不存在毁灭性病虫害,这是它的非常难能可贵之处。

最新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表明,辽西地区现有刺槐人工林资源146539hm2,占本地区森林资源总面积的8%;现有刺槐人工林蓄积204m3,占本地区森林资源总蓄积的6%。刺槐栽培的普遍性、重要性和环境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刺槐品种的选育工作重视不够,重取轻予,重栽轻管,重量轻质,因此也形成了它自身的许多缺憾,尤以品种单一、种质退化、生长量下降和“小老树”现象为甚,致使刺槐栽培规模大有日渐萎缩之势,“刺槐产业”链条上的相关关键环节错位或缺失严重,也使开发前景不容乐观。今天,在“实施生态立省,建设绿色辽宁”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刺槐经济”这篇文章,对重点林业工程建设、树种结构调整、辽西林业振兴、生态安全保护以及新一轮“辽沈战役”,无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久远的历史意义。显而易见,让刺槐重新上马,使之在国有林场排危解困、实现辽宁林业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中再显生机,既是现实的呼唤,更是历史和科学的选择。作为一名中老年林业科技工作者,我愿为此做些贡献。

2  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对策

2.1 刺槐品种

林木品种在现代林业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刺槐品种亦然。现有刺槐品种按用途区分,大体可归结为如下几类:①用材树种;②园林绿化树种;③饲料林树种;④蜜源林树种;⑤能源林或防护林树种;⑥肥料树树种。当然,各类之间时常存有交叉,还可以有其它不同的归类方法。

在用材林树种中,除常规的实生种源外,尚有通过选择育种方法优选出来的各种优良无性系(诸如山东的“鲁刺系列”、河南的“豫刺系列”等),以及自然变异品种——窄冠速生槐,还有从韩国引进的四倍体速生型刺槐(开花不结实)等。需要指出的是,在刺槐实生苗人工林中进行海选,可以选择出来许多好的刺槐“功能品种”,尽管工作量较大,但只要洒足汗水,把工作做实,终能有所收获。选择育种应该成为刺槐良种化发展的重点努力方向!

在园林绿化树种中,主要有从西班牙引进的香花槐、从荷兰引进的二度红花槐(二乔刺槐),尽管产地不同,但据我们观察,两者间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乔木、红花、5月和7月份两度开花,甚是好看。此外,近些年来,国内林业科技人员也选择出来不少可供园林绿化用的刺槐新品种,它们是:

直杆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Bessouiana’——树干笔直挺拔,黄白色花朵);

金叶刺槐(R. pseudoacaciaFrisia’——中等高的乔木,叶片金黄色);

曲枝刺槐(R. pseudoacaciaTortuosa’——枝条扭曲生长,亦称疙瘩刺槐);

柱状刺槐(R. pseudoacaciaPyramidalis’——侧枝细,树冠呈园柱状,花白色);

球冠刺槐(R. pseudoacaciaUmbraculifera’——树冠呈园球状,老年呈伞状);

龟甲皮刺槐(R. pseudoacaciaStricta’——树皮呈龟甲状剥落,黄褐色);

红花刺槐(R. pseudoacaciaDecaisneana’——花冠蝶形,紫红色)。

还有适于制作盆景的刺槐新品种:小叶槐——灌木,叶片细小而密集,植株丛生或单生,花色素雅,芳香浓郁,是一种颇具开发前景的盆景新树种。以及与刺槐同属不同种的毛刺槐(Robinia hispida,亦称江南槐)——落叶乔木,枝及花梗密被红色刺毛,总状花序,花冠玫瑰红或淡紫色。

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花槐转基因新品种——“甘露槐”已通过林业新品种初审。前不久,由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共同研究的香花槐抗旱新品种“甘露槐”已经通过了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的林业新品种初审,因为是转基因植物品种,所以正在进行转基因植物释放的中间试验,马上要进行田间试验。据了解,“甘露槐”是采用农杆菌浸染法将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mtlD/干旱诱导束缚蛋白(DREB)基因转化香花槐获得的转基因耐旱新品种。据该新品种申请人之一、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的王华芳教授介绍,经过转基因改良得到的新品种“甘露槐”,在保留了香花槐花大色艳等原有优点的基础上,导入了抗旱基因,抗旱、抗逆性大大提高。经对比试验,其耐旱性为北京褐土含水量6%,比对照的香花槐提高20%以上。它可应用于缺水的西北、内蒙古地区,扩大了香花槐的应用范围。王华芳说:“该品种为落叶小乔木,株高1012m,树干端直,灰褐至褐色,树形优美;叶互生,羽状复叶1719片,椭圆至卵圆形,深绿色有光泽,长36cm;花朵典雅、芳香浓郁;花败育无荚果,故无种子,所以也不用担心转基因种子扩散造成环境污染;“甘露槐”为阳性树种,喜光,耐旱,萌蘖多,生长快,所以也可用于荒山造林和水土保持。”“甘露槐”的培育成功,也使我们真正看到了刺槐品种改良的新曙光。

在饲料林树种中,主要有四倍体大叶刺槐和长叶刺槐,两者皆属灌木,产叶量高,生物量大,叶片及嫩枝营养全面、丰富,开花但不结实。其中四倍体大叶刺槐系从韩国引进的驯化品种,又分有刺和无刺(或少刺)2种,具有旱不死、砍不绝、适口性好、耐平茬、易更新等优势;长叶刺槐为本地选育品种,以叶子超长著称,平均复叶长60cm,最长达72cm,是一般刺槐的23倍,叶面积是一般刺槐的2倍以上。还有属于乔木类型的无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cv.Inermi),因其无刺,故可用于发展饲料林或放牧林。

关于刺槐蜜源林,也有人称为“刺槐蜜源-药用林”或“刺槐蜜源经济林”,系指以养蜂酿蜜和收获刺槐花,以开发药物为经营目的经营方式。在刺槐蜜源林树种中,有研究表明,刺槐单株花量主要受自身遗传因素的影响,有些为多花型,有些则为无花或少花型,其无花和少花个体所占比例约为20.3%,同时也受光照等环境条件影响。尽管说目前我国还没有经过长期试验选育的高蜜源刺槐品种,但至少选育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此为今后选育刺槐“功能品种” 指明了方向。

在刺槐能源林或防护林树种中,应把重点放在优良种源或家系的推广应用上面,以获取薪柴为目的,同时兼顾保持水土功能。更可实施饲、薪兼营,这样既符合能源林经营的发展趋势,也是林业多目标经营重要途径。

刺槐作为肥料树应用的成功事例不胜枚举,国内大都是把刺槐与其它用材树种混交,日本则用刺槐与柑橘等经济林树种混交,甚至把砍伐后的刺槐木段直接就地埋入土中,以改善园地土壤结构。但是在我看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还应探寻不同刺槐个体在根瘤量和固氮能力上的差异性,选育出高固氮刺槐新品种,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2.2 刺槐育苗

提及刺槐育苗,林业人特别是辽西地区的林业人可能会立即联想到播种育苗,因为迄今为止刺槐播种育苗技术的确已经相当成熟。然而实际上,除播种育苗外,刺槐育苗技术尚有根插育苗、根蘖育苗、枝插育苗(硬枝扦插育苗和嫩枝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组培育苗等。从繁殖方法来看,后面提到的这几种育苗措施可统一归结为无性繁殖的范畴。无性繁殖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能很好地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姑且不论它在育种方面的理论意义,仅就某些不可结实的多倍体新品种刺槐等刺槐良种的扩繁而言,可谓不可或缺。由此可见,繁殖技术特别是无性繁殖技术这一带有基础性研究工作的哪怕一点点突破性进展或创新,都将会给刺槐产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带来革命性影响——它可以把我们认定为可适生的刺槐良种无限制地“原样克隆”出来,藉以大面积推广开来。在此方面,近几年来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2004年以来,在主持“国内外良种刺槐引进及其种质基因库的营建”项目过程中,通过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终于在刺槐嫩枝扦插技术上获得突破。应该说,刺槐的扦插生根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有关嫩枝扦插方面的方法和技术,国内外皆未见报道,因此,诸如从韩国引进的四倍体刺槐以及二度红花槐、香花槐等名优刺槐新品种的繁殖,长期以来一直依赖根插或嫁接、组培等方法,操作复杂繁琐,成本高昂。对此,业内人士(包括有关知名专家)也开展过许多试验研究,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在我看来关键在生根剂!同样,我们的试验之所以能成功,关键也在生根剂——“甘霖1号速蘸发根剂”。这是我们多年来在不断学习、反复实践、全息思维、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又一重大技术创新。

与市场上出售的同类产品相比,“甘霖1号速蘸发根剂”的主要特点是:① 在成分和配方设计上,其它产品非“西”(激素型配方)即“中”(营养型配方),而“甘霖1号速蘸发根剂”采用的是“激素+营养”的复合型配方,“中西结合”,标本兼治。② 在使用效果上,采用其它产品处理能够生根的,采用“甘霖1号速蘸发根剂”处理皆可生根,采用其它产品处理不能生根或生根不好的,采用“甘霖1号速蘸发根剂”处理亦可生根,且效果很好。③ 在使用方法上,“甘霖1号速蘸发根剂”具有原料易购、配制简单、便于掌握等特点。同时,“甘霖1号速蘸发根剂”因是速蘸,故可随插随蘸,不必等待,不仅方便快捷,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④ 在价格上,“甘霖1号速蘸发根剂”处于中庸水平。⑤ 除刺槐外,“甘霖1号速蘸发根剂”在大果沙棘、84K杨、新疆杨、银中杨、爬地柏、柽柳、紫叶矮樱、花楸、梓树、银杏、枫树、榆树、桑树、丁香、北海道黄杨、红瑞木、水腊、橡皮树等所有参试的经济林、用材林、防护林以及园林绿化树种的嫩枝扦插扩繁试验中,也都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目前,该项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0510045674.4;专利号为:CN1802922)。

近几年来,在刺槐根插、硬枝扦插和组培繁殖技术方面,也已取得一定成绩。

另外还要注意,刺槐育苗尽可能避免连作。

2.3 刺槐造林

我们认为,刺槐造林最首要的问题是要遵循“适地适树”、“适树适管”和“良种良法”等项原则。亦即针对不同的立地条件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或林种,不同林种辅之以不同的设计管理理念,良种必须与良法相结合。在辽西地区,刺槐林的培养目标无非有如下诸类:刺槐用材林(含刺槐混交林);刺槐能源林(薪炭林);刺槐饲料林;刺槐蜜源林(蜜源-药用林)、刺槐防护林、刺槐绿化林。

关于刺槐造林,实践业已证明,栽前苗木浸水和蘸泥浆效果良好。亦即,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苗木定植前应全株浸水2d(每天换水1次),捞出后剪齐伤根,剔除病虫为害苗和机械损伤苗,然后蘸上混有生根保水剂的泥浆,无生根保水剂时也可在泥浆中按2%比例混入磷肥。尤其是远距离运输苗木,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关于刺槐造林季节,应大力提倡秋季截干造林。即于每年11月份叶片全部脱落后栽植,截干可在栽后即时进行,也可在栽植后10d进行(可使苗干部分树液回流根部,更利于成活和根系生长)。截干高度距地面23cm,截干后埋好土堆。从试验结果看,刺槐秋季截干造林,无论是缓苗、成活抑或生长情况均较好。

关于造林密度,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种和培育目的,显然应设计为不同的初植密度。一般地,刺槐速丰林每亩可栽110200株;普通刺槐用材林每亩可栽220330株;刺槐水保林、薪炭林每亩可栽330株以上;刺槐饲料林每亩可栽20003000株(灌木型)或600株以上(乔木型);刺槐蜜源林应适当稀植,或采用宽行窄带方式造林,以免因密度过大而影响开花;刺槐与杨树、白榆、臭椿、白蜡、侧柏、山(扁)杏、大枣等混交造林,混交方式以带状为佳。立地条件较好时,考虑到间作和发展林下经济的需要,可设计为1.5×4.0m2.0×4.0m的株行距。另外,根据北方干冷地区刺槐顶芽的发育特点,初植密度过小常常会出现多枝杈现象,影响干形通直圆满。因此,有必要适当加大初植密度,这对促进高生长、提早郁闭、培养优良干形很有裨益。

需要指出的是,自然界植物的天然分布格局大都呈聚集分布,上述人为规则株行距设计,显然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为此,我们提出了“适度聚集式栽培”的全新理念并在刺槐造林试验中得到应验。所谓“适度聚集式栽培”,系指在管理措施相同、不增加造林成本和不减少单位面积栽植株数的前提下,一改过去按规则株行距造林的传统做法,随机定点开穴,每穴栽植23株树。这种被称之为顺应聚集格局自然规律的造林新法的有效性问题,可能是通过“聚集效应”和“竞争机制”得以体现的。再有,像刺槐之类根蘖性较强的树种,采用“适度聚集式栽培”,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稀植,这样做不仅会大幅度节约造林成本,有利于培育进自然林业,使系统更加和谐稳定,从长远看也未必影响经济产量。

刺槐造林,尚应推行营养杯育苗和黑色地膜覆盖技术。我们在试验中采用造林后树盘或行间覆盖麦秸的做法,也取得良好效果。林地秸秆覆盖,对于干旱地区抗旱保水、增肥、改善小气候作用显著,值得推广。

关于刺槐造林施用底肥问题,条件允许时,当然是施入为好,可结合整地每亩施有机肥25005000kg和化肥400kg。但是当受到各方面条件限制时,我们认为完全可以不施,事实上,现实中的情况亦大多如此。

2.4 抚育管理

简单地说,刺槐幼林的抚育管理主要包括除草、浇水、追肥、防虫(兔啃)、修枝和必要的间伐等项措施。

关于人工除草,我们认为造林后的头两年是必要的。其中头一年应该在6月初和农历立秋之前各除1次;第二年可只安排78月份1次除草。割下来的杂草要直接覆盖在树盘内。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我不赞成使用除草剂除草。

关于人工浇水问题,我认为这在辽西地区是不现实的。但是,倒是可以采取适当的保水措施,以抵御干旱胁迫。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当属林地秸秆覆盖。这是一项一看就懂、一用就灵的“傻瓜技术”,不仅原料易得,林农也易于接受。与造林后的覆草一样,草的种类依然可选用麦秸,采用全园覆盖的办法,于麦收后或入冬前实施覆盖,覆草厚度1015cm。这样,经过连续两年覆草处理,林地土壤水分、土壤及地表温度、杂草情况、土壤肥力等都将出现可喜变化。

关于追肥问题,首先应该认定是必要的。但是就刺槐而言,追施何种肥、什么时候追、追多少?就大有文章了。通过试验研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刺槐对磷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这可能与磷肥会促进根瘤发育和内生菌根的生理活性有关联。有资料表明:施磷肥4mg/100g,菌根侵染率为35%;施磷肥2mg/100g,菌根侵染率为30%;不施磷肥,菌根侵染率仅为13%。生产中可追施磷酸二铵;施用量:造林当年100g/株,第二年200g/株;最佳追肥时间应该在树木年高生长速生期开始前,亦即在6月上旬前后。

关于防虫(兔啃)问题,我们的试验研究表明,刺槐苗期和造林当年主要注意防治刺槐蚜虫,危害很是严重,除此之外再没有需要防治的病虫害。防治刺槐蚜虫最有效的办法是在6月末或7月初大发生时喷洒浓度为0.067% 的“一遍净”或浓度为0.01%的久效磷。在辽西地区,刺槐幼树遭兔啃的问题的确很严重,特别是四倍体饲料型刺槐,平均被啃率高达83%以上,显示出被害的普遍率和严重性。我们调查发现:①啃斑底距地面高度在029cm之间(平均4.21cm),这可能与兔身高度及其攀援啃食角度有关,同时也与树木地径处树皮较为粗糙不无关系;②啃斑顶距地面高度在1856cm之间(平均32.21cm),这个高度并非皆是兔子嘴部直接啃食造成的,大多是由兔子的啃食习惯(常常是在树干基部适宜啃食部位咬住树皮然后向上扯拉)造成的,平均啃斑长度为25.83cm;③地径较粗的树木通常不被啃食,至少不首先被啃食;④被啃食树木表现出明显的局部聚集分布特点,且早春季节啃食最甚;⑤防兔啃工作刻不容缓。为此,我们研制出一种防兔啃树剂——涂抹忌物驱兔(鼠)配方——辣椒粉白涂剂:

配方:1kg辣椒粉+1kg生石灰+0.1kg硫磺+5kg水。

使用:将上述配料混合后调成糊状,在幼树基部30cm处向下涂抹,防效可达98%

原理:凡兔鼠类皆忌怕剧辣物质。用于飞播造林的驱鼠(鸟)剂,就是以剧辣型朝天椒作为主要成分的,效果100%。树干通过涂抹辣椒粉白涂剂,山兔(鼠)啃食后会产生忌厌反映应,以后再遇到白色涂抹物可产生躲避效应。

注意:所选辣椒一定要用朝天椒,晒干后加工成粉;生石灰要选质优者,溶化后无杂质,呈细粉状。

关于刺槐修枝问题,主要是去掉竞争枝,对各类枝条进行适当修剪处理,保留适宜的树冠长度,保持顶端生长优势,主侧分明,侧枝分布均匀,强弱均衡,通风透光,以保持林木的持续旺盛生长。12a生(树高在3m以下),冠高应占树高的3/424a生(树高36m),冠高应占树高的2/357a生,冠高应占树高的1/22/3。修枝宜在夏季进行(6月上旬~7月上旬),此时修枝具有伤口小、愈合快等优点,一般不再萌发大量枝条,有利于幼树生长。

关于间伐问题,刺槐林一般在栽植46a后,胸径连年生长量开始下降,出现大量被挤压的小径级木,甚至枯死木,需采取适时抚育间伐措施。目前生产上大都采用下层抚育法。抚育间伐后一般经过34a再度间伐1次。

对于四倍体饲料型刺槐,则需采取以下特别措施:①平茬。四倍体饲料型刺槐栽植翌年一定要平茬,即以地面为水平线将地上部分全部剪除。平茬的季节最好是在翌春农历惊蛰前后进行。平茬后再度萌生的四倍体饲料型刺槐生长速度快1倍,叶片长度也提高近1倍,从而大大提高了单株生物量。②采割。四倍体饲料型刺槐1a应采割2次,可根据情况在67月份进行第1次采割,萌发后生长迅速,且越割长势越猛。当四倍体刺槐长到1m左右高时,此时茎枝、叶、柄青嫩,营养丰富,适口性好,为收获适期。收割过早,产量低,养分含量少。收割过晚,茎秆变老,粗纤维含量高,营养价值递减,适口性差,消化率低。

2.5 采伐更新

刺槐速丰林主伐年龄的确定应以数量成熟为主要依据。一般生产小径材的林分主伐龄可定在10a左右,中径材的林分主伐龄可定在1520a左右。主伐方式采用皆伐。若营造刺槐速丰林的苗木选用的是刺槐优良无性系的根插苗或枝插苗等无性繁殖的苗木,主伐后,可利用其根蘖能力强的特性,进行萌蘖更新23代(注意一定要设法刨除老根,促使根蘖复壮);若为实生苗或嫁接苗,主伐后应更换造林树种,实行轮作,避免重茬。培育目标:①矿柱材——小头直径812cm,长度2m以上;②建筑材——小头直径1424cm,长度3m以上。

对于刺槐能源林,应以获取薪柴为目的,同时兼顾保持水土功能。其主要经营措施为:①矮林作业。在幼林长到3a生时,开始平茬,刺激其萌芽壮条。以后每3a砍伐1次,以获取薪材。在辽西低山丘陵中层土条件下,平均每次每亩可得鲜柴30003500kg,足够4口之家1a烧柴之用。刺槐矮林经营期可达1520a,当树势减弱时,亦可刨除老根,更新复壮。还可以先培育轮伐期为10a的小径材,伐除后依靠伐根萌发新林,再进行矮林作业。②中林作业。系属兼顾薪柴和用材的经营方式。造林后3a生时平茬,于第2次砍伐时,每亩选留1020株优势木(称之为上木),按用材林培育,余者为下木,按能源林经营。

刺槐乔木型饲料林,系以收获最大产叶量为经营目的,亦应采用矮林作业经营,这要比传统乔林作业模式提高产叶量1.4倍。对于现有刺槐林,在无望培育成用材林的情况下,均可实施改造技术,变乔林作业为矮林经营,变用材生产为饲料生产,以提高现有刺槐林的经营效益。施行矮林作业的刺槐饲料林,其最佳轮伐期为34a。另外,有些刺槐林还可实施饲、薪兼营。还有,刺槐乔木型饲料林的经营,不仅可以实施矮林作业,尚可采用放牧型作业,以缩短饲料的转化途径。但更新当年的林地不宜放牧,否则会因倒伏率、啃食率增高,不利于下一年的生长,一般可从更新的第2a开始轮牧。轮牧经营的饲料林应注意适时平茬,以促进嫩叶的萌发,提高林地产叶量和可食率。

刺槐蜜源-药用林,系以养蜂酿蜜和收获槐花、开发药物为经营目的经营方式。前已述及,刺槐单株花量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林分因子特别是林分密度的影响,密度太高使树冠体积窄小,花量减少,同时处于林冠层下部的个体由于受光量的减少,使无花或少花比例增大。因此蜜源林的疏伐宜采取下层疏伐方式,以无花或少花个体为疏伐对象。影响林分花量的主要因子为胸高断面积、林分蓄积及优势木平均高,说明林分花量主要取决于林分密度和立地质量,花量生长的速生点为8a,速生期为412a,Ⅲ龄级后期仍维持较高的产花量。因此不应忽视刺槐蜜源林的中后期管理。

3  我的几点建议

3.1 政策推动

应该说,在辽西地区,被“乡土化”了的洋槐,是不可多得的多功能速生树种之一。如何做好“刺槐经济”这篇大文章,政府出台政策推动尤为重要。建议把刺槐人工林营建与相关“林业工程”结合起来,与“碳汇造林”项目结合起来,与生物木质能源发电项目结合起来,在政策、种苗、林权、立项、资金、招商、人员诸方面给予倾斜和鼓励,大幅提升刺槐在造林中的比重,让辽西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尽早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

3.2 种苗先行

    真正实现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又好又快发展,品种问题依然是关键,是带有革命性影响的首要问题。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建议通过大面积选种、国内外引种、高科技育种等手段,力争在“速生用材型”刺槐、“大叶饲料型”刺槐、“观赏绿化型”刺槐、“多花蜜源型”刺槐、“根瘤固氮型”刺槐和“特别抗逆型”刺槐等“功能刺槐”品种方面取得新突破,辅之以相应的快(扩)繁配套技术,从根本上扭转刺槐品种老化的被动局面。

3.3 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面积推广刺槐人工林,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建议在政府林业行业主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组织产学研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在刺槐新品种选育、刺槐种质基因库的营建、刺槐栽培区划、刺槐立地类型划分、刺槐种源试验、刺槐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的编制、刺槐林分生长收获模型、刺槐人工林直径分布规律、刺槐材积表的研制、刺槐循环利用技术、刺槐新产品开发,以及刺槐无性系林分密度效应、萌生林生长和更新特性、连作对林地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刺槐混交林的“防虫效应”、“生态场效应”、“菌丝桥效应”、“适度聚集式栽培模式”、“全生态经营模式”、刺槐人工林与地区生态安全诸方面取得新进展;在“3S技术”应用以及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等“数字刺槐”建设方面有所创新;在与刺槐有关的专利申请、《标准》编制、图书出版方面有新动作,让刺槐人工林的发展步入“精准”的轨道。

3.4 产业拉动

实事求是地讲,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经营之所以长期以来无法摆脱“粗放”这一怪圈的束缚,与刺槐产业链条相关环节缺失不无关系。为做大做强“刺槐产业”,建议在如下诸方面重点开展工作:①木材加工利用。除传统意义上的矿柱材、建筑用材外,还应在刺槐雕刻、刺槐家具、刺槐木地板、刺槐防腐木、刺槐马赛克生产制作,以及刺槐板方材加工出口方面有所作为。②刺槐花加工利用。除传统意义上的民间鲜食用途外,还应在槐花粉精制、槐花制药、生物活性物质(刺槐苷)和槐花芳香油提取、槐花酱、槐花饮、槐花粥、槐花茶、槐花酒等以槐花为主要原料的食品、药品、饮品、保健品、化妆品的研制方面有所作为。③刺槐叶加工利用。除传统意义上的采叶饲喂禽畜外,还应在刺槐叶粉加工、饲料添加剂研制以及刺槐叶营养花土、食用菌培养料、刺槐叶蛋白和天然色素提取等方面有所作为。④蜂产品精深加工。除传统意义上的简单利用方式外,还应在“天然性”、“有机性”、“复合性”、“保健性”以及产品包装方面有所作为。⑤刺槐薪材利用。除传统意义上的砍柴烧火外,还应在生物木质能源发电、刺槐下脚料制碳、刺槐造纸等方面有所作为。⑥其它方面利用。诸如刺槐种子油提取、刺槐放牧林和刺槐景观林建设等,也都会大有作为的。总之一句话,刺槐产业发展一定要突出品牌,面向国际。

有理由相信,有良种刺槐资源作基础,有刺槐科技作支撑,加之刺槐产业拉动和相关政策推动,辽西地区“刺槐产业”和“刺槐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为期不远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张新叶,蔡 晟,胡兴宜,.四倍体刺槐的组织培养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2,(4):46

[2] 彭锦莲,陈继成,王海燕.径切扦插在林木、木本花卉繁殖上的应用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J]. 湖北林业科技,1991,(1):1821

[3] 孔凡杰,李殿法,王朝勋.刺槐硬枝常规扦插育苗技术[J].山东林业科技,1991,(1):5657

[4] 徐森,王永昌,刘佃池.良种刺槐硬枝扦插育苗试验[J].江苏林业科技,1991,(3):1213

[5] . 多用途树种——刺槐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 河北林学院学报,1995,(1):9295

[6] 宋永芳. 刺槐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1992,(4):321325

[7] ,黄则舟.太行山刺槐饲料林建设的若干问题[J]. 林业科技开发,1992,(3):1213

[8] 李延生. 辽宁树木志[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259261

[9] 张连翔,张文臣.发展可持续农业的几个问题[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1(4):313317

[10]张连翔,孔繁轼.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全生态经营[J].河北林果研究,2000,15(1):2429

[11]张连翔,张育红.沙棘适度聚集式扦插育苗试验研究[J].沙棘,2000,13(4):68

[12]张连翔,于向阳,李幼军.物极必反——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生态学原理[J].防护林科技,2004,(2):2730

[13]张树杰,张连翔,王占龙.经济林抗旱保水栽培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2,(1):7677

[14]张连翔,王占龙,楚宝仓,.木本植物速蘸发根剂:中国,ZL 200510045674.4[P].2007-04-04

[15]刘财富,李 立.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8,26(2):1520

[16]刘艳荷,陈盛禄.中国养蜂业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J].养蜂科技,2000,(3):3536

[17]杨 柳.把种植蜜源植物养蜂当作种草养畜禽来发展[J].养蜂科技,2001,(1):3536

[18]彭光宇.中国加入WTO给养蜂产业带来的机遇[J].蜜蜂杂志,2002,(2):32

[19]董 霞.中国主要蜜源植物分级[J].蜜蜂杂志,2002,(3):31

[20]刘财富,黄金东.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生产力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0,36(1):4146

[21]彭 鸿,Reinhard Mosandl.立地和人为干扰对渭北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个体生长过程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3):4449

[22]邹年根.刺槐人工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23]罗伟祥,邹年根,韩恩贤,.陕西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和应用[J].陕西林业科技,1987,(4):2937

[24]刘悦翠.渭北旱塬刺槐人工林收获量表的编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8,13(3):3741

[25]刘悦翠.渭北旱塬刺槐人工林出材量表的编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8,13(3):3136

[26]彭 鸿.林龄和立地对渭北黄土高原刺槐和油松人工林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16(3):16

[27]刘财富,常新东,庞家清.刺槐人工林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编制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1997,(6):3740

[28]刘财富,李 立.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立地分类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1997,(4):2731

[29]赵宏伟,李宝船.刺槐人工林经营密度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1999,(3):911

[30]戚维江,高绪汤.编制辽宁省刺槐人工林林分密度管理图[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1,19(3):96102

[31]毕 君.采伐季节伐桩直径桩高及树龄对刺槐萌芽更新的影响[J].河北林业科技,1993,(4):2124

[32]张德才,杨丽焕.刺槐萌蘖更新技术[J].新农业,2007,(5):53

[33]余清珠,王进鑫,刘增文.沟坡刺槐林改造更新方式初探[J].林业科技通讯,1996,(8):1920

[34]王进鑫,余清珠,刘增文.人工刺槐林改造更新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及肥力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10():4752

[35]王进鑫,余清珠,刘增文.化学除草剂在刺槐林改造更新中的应用技术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10():6773

[36]刘增文,余清珠.刺槐林更新改造对林地水分环境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10():5357

[37]王进鑫,余清珠,刘增文.刺槐人工林无性更新萌芽与根蘖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1994,(2):2731

[38]曹善东.四倍体刺槐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3,(1):1112

[39]王树芝,田砚亭.刺槐宽叶和四倍体无性系的组织培养[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9,35(3):204

[40]董丽芬,邢世海.四倍体刺槐优良无性系间组织培养比较[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8(4):4143

[41]王树芝,田砚亭,李 云.四倍体刺槐无性系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J].核农学报,2002,16(1):4044

[42]撒文清,魏安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优良树种四倍体刺槐[J].新疆林业,2002,(3):48

[43]常金龙,刘春铁,李丽丽,.四倍体刺槐嫁接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2002,(3):29

[44]王侠礼,王嘉祥,钟士传.四倍体饲料型刺槐地膜覆盖插根繁殖技术[J].山东林业科技,2003,(5):4445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86382-567467.html

上一篇: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杨树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下一篇:论果树在我国北方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收藏 IP: 60.22.110.*|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